<p class="ql-block">玉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说文解字》:“磬,乐石也,从石殸,象縣虡之形,殳,击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 从中可知,最早的磬是石质的,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母系社会时代。据说磬的原型是原始部落的狩猎者归来时,等候的人们敲击石块发出悦耳声音,用以庆贺狩猎的成功。磬作为乐器而存在,起源于商代,最初也是石质,后来发现玉石发出来的声音更加悠长清悦,遂用玉磬代替了石磬,用于各种场合的宫廷音乐演奏,为“天子之乐”,诸侯不得僭越。商代玉磬呈长条形,春秋战国时近似人字形的矩形磬,基本上成为以后玉磬的定式。玉磬表面磨光,上面刻有文字或雕琢龙、凤、瑞兽、祥云等图案。玉磬分两类,有单一的特磬和由12件组成大小依次的12律吕编磬。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在一些寺庙中使用单一的特磬,用于在诵经时击打节奏。</p><p class="ql-block">本文介绍一件清代玉磬,希望以此来让读者了解古代玉磬的基本概况,同时也对清代玉雕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中的清代玉磬长14.2厘米,最宽处5.9厘米,厚0.9厘米,为新疆和田白玉质地,洁白无瑕,温润细腻。玉磬主体为人字矩形,正反两面表面皆饰浮雕谷纹,粒粒饱满,排列整齐。玉磬上端两斜边分别透雕一回首凤,两凤首的凤冠之间为磬的顶端,透雕马蹄形环,用以悬挂。下端的三角部位减薄,两面均雕刻浮雕兽面纹。整器纹饰繁缛,布满整个器物,是典型的清代早中期琢玉风格。</p> <p class="ql-block">玉磬上的谷纹,细密均匀、排列有序、饱满充实(见下图)。这种严密丰实,敦厚圆润的装饰手法,表现出柔秀厚实,匀称莹亮的视觉效果,而且手感滑润、细腻、舒适。在每一粒谷纹上,刻有细弯阴线,表达谷种萌芽后的根须。这样的谷纹装饰,明显是仿制战汉时期玉璧、玉璜等器物上的谷纹设计,符合清代乾隆时期的仿古之风。</p> <p class="ql-block">下图所示的为玉磬上端一条边沿上的回首凤鸟,其雕法为镂空技术,凤冠与马蹄形环孔相连,凤眼呈枣核形,长喙弯曲,凤体沿玉磬边缘自然飘逸,凤爪紧扣玉磬边缘。凤体线条流畅,造型美观,生动形象,体现了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玉磬下端三角区域减薄后,浅浮雕饰兽面纹,反正两面纹饰基本一致。兽面双角弯曲上扬,双眼圆瞪,鼻翼突起,底端的曲线边缘构成兽的一张大嘴,兽面两边各有一组卷云纹。整幅兽面纹饰简洁,布局合理,形象生动(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玉磬另一面的整体图,可见两面雕琢的图案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玉磬的立体结构图,可以说明,该玉磬是实用器,器体较厚,可以击打。笔者用木柄击之,发出悠扬美妙的声音,并通过校音器,测试了这件玉磬发出的音接近E音。</p><p class="ql-block">有些玉磬用于陈设,称之为“悬磬”,器体薄,失去了打击发音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通过此件清代玉磬的赏析,基本上可以起到以一概全的作用。可以说,玉磬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雕琢一套音程关系准确的编磬,更是难上加难,堪称我国的乐器之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