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书斋小记(散文)

望断秋水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家居所紧邻黄石月亮山,故我将居所东向一间房之一隅赐名“靠山书斋”,这名称咋一看,总觉涉有不伦不类和思想轻狂之嫌。既非作家,何有书斋之说?但这世间常是良莠混杂,好坏间插,这也符合对立统一辩证规律,姑且随它去吧。 </h5> <h5> 月亮山是黄荆山第二大山脉,海拔442米,从我书斋向外望去,月亮山呈东南方位走向,约有三公里多长,下宽上窄,活象一尊卧佛。</h5> <h5> 月亮山漫山遍野为数以万株记的绿树覆盖和拥抱,整座山从头到脚象披了一层毯子,绿油油、毛绒绒的,煞是逗人喜爱。登顶远眺,长江象一条奔腾的巨龙,滚滚向东飞去;再向西边南边北边扫視去,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建筑群,栉比鳞次,造型新颖,绚丽多彩 ,楼间裹绿,绿中映楼,争相竞秀。许多福利性质旧楼换上了新装,显得青春靓丽多了。黄石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比以前变得更美了,变得更富足了,变得更强盛了。行走倘佯在月亮山林中,只见黄蟮粗细的树根,将爱吻深深扎进月亮山的沃土中,扑鼻的是绿树冒出新蕊吐散出来的清香,和泥土拌和的落叶所喷发出的混香。</h5> <h5> 在月亮山山顶建有一座电视塔,再往下建有一座公园和一所寺庙。在郁郁葱葱绿树衬托下,一副“鸟啼山谷翠,花香催客醉”景象跃然眼前。那庙宇虽然算不上磅礴大气,但造型别致,颇有一番韵味。它有大小二座,另有僧人卧房。小庙供奉有如来佛及四大金刚;拾级而上是两层大庙,供奉一大一小两尊如来佛。那大佛约有五米多高,气势恢宏。正应了唐朝刘禹锡《陋室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佛教和儒学在我国受之者众。佛教历史比较悠久,诞生于公元6世纪前的古印度,即今尼泊尔境内,创立者为“释迦牟尼”。山西五台山是我国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圣地;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东汉,盛唐时寺庙院占地约300多平方公里,有寺庙院300多处,僧侣三千余人。由于时代变迁和战火毁损,现存有寺庙120多所。其中青庙99处,为和尚庙;黄庙25所,为喇嘛寺。佛教力举扬善抑恶。其宗旨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形象、贴切的说,就是陈寿在编纂《诸葛亮集》所言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随着退休人员频添,信徒、香客似乎亦有所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节假日,就是刮风、下雨下雪,也阻隔不了信徒、香客对佛的虔诚,也割断不了他们对信仰的追求。他们三、五成群,或独人孤身进寺庙,有时一天多达几十上百人。他们虔诚地跪拜菩萨,焚香、化钱纸,贡钱布施,默诵许愿之词。香烟袅袅,木鱼声声,寺庙呈现一片凝重色彩。<div><br></div></h5> <h5> 住在山洼里,就想看看日出、月出。今年春天雨水特多,日出断断续续,久不能如愿。前不久遇上晴天,方遂了愿。先后看了两次日出,因烈度不同,景象有异。五时刚过,无数只亮嗓放歌的鸟儿,就将月亮山林吵醒了。在七时许,一个圆圆的白色球体从月亮山东向顶端爬了起来,象一个攀岩运动员一样艰难攀爬,过了半个多小时,才爬了一竿子高,再过半个小时,又进了一步,直到九点钟,太阳才爬上斜天顶,再也看不到圆太阳,只能见到它喷发的金色光芒了。那烈的就不一样,一越过山顶,太阳就升腾起来,只能见其金色光芒,而见不到圆圆的太阳。</h5> <h5> 在靠山书斋里,我的思想方舟可以在那里自由游弋,任意航行。那里的一桌一椅一柜书,包括我的思想和意志,都属于我的主权管辖范围,完全不受什么“无害通过权”的管辖和限制。我可以随意在那里读书、涂鸦,写下可随意修改的文字,可以随时任意拷问自己的灵魂,解剖和鞭挞自己思想、行为上的丑陋;我重读了原只浏览过的歌德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福楼拜著《包法利夫人》,司湯达著《红与黑》,萧红著童谣式小说《呼兰河传》。还读了法国扎尔巴克和前苏联契可夫的一些著作;读了《最美的散文》,重读了贾平凹的散文《商州初录》和《五十大话》散文集;草撰完成但并未精雕细刻的亲情散文集《眷恋》,有20多篇杂谈及新闻稿被国家及省市报刊采用,《关于治党治政之我见》,被国家信访总局采纳上传并予我复函。此外,还看了金一南著《苦难辉煌》等几本大块头书,系统研读了一位挚友的几部著作。</h5> <h5> 入夜,月亮山归于寂静。绿树丛林在黑夜里憇息;鸟儿们或卧窝而眠,或以双脚爪扣住树杈,打起盹来,不再鼓噪。月亮升起的方位、角度,因季节和潮汐升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星星象撒挂在空中的碎银子,闪闪发光眨着眼晴,蔟拥着月亮,巡视夜间的天下。月亮山睡了,睡得很香,那六、七个高低不同的山头,在蒙胧的月光下,象窃窃私语、谈情说爱的情侣,紧紧地偎依在一起。</h5> <h5> 居住在月亮山这个巨大的天然免费氧吧里,不亦乐乎!</h5> <h5> (20210503毕20211002修改)</h5> <h5> 作者简介:汪建新,出生于武汉,籍贯黄州,大学专科文化,现居黄石市。退休前为某国有大型企业中层干部,系文学爱好者。有三十多篇(建言献策)、通讯和言论文章被(国家信访总局)、国家及省市报刊采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