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健康的定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健康。当诸如压力、焦虑、抑郁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也显得愈加重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显得重要而又特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家校共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p> 学校篇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面对的应该是学校、家庭以及儿童本身。</p><p class="ql-block"> 作为学校阵地,汉中市实验小学长久以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责任与义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校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班级辅导员为基本框架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并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老师负责,对产生困惑的个人单独咨询辅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校定期对班级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做到多关心多爱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多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针对个别学生也由专门的教师进行了访谈。</p> 家长篇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知识、心理架构大部分都会受父母的影响,被爱和尊重滋养的孩子一定会建立起更为坚固的心灵“堡垒”。</p> <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是学生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遵循家庭教育特点,培养乐观积极、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教育蓝皮书中,搜集了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和家庭矛盾,是导致孩子自杀的最大直接因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减负,结合当前的双减工作,建立学习之外的广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把学习当作唯一的价值体系,一旦学业受挫,孩子心中的支撑点就会全部崩塌。孩子需要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生命体验。带着孩子去感受万物生长的神奇,去体验绘画、音乐的魅力,甚至只是用心地准备好一顿晚餐...不需要太多功利性,让孩子用手去摸索,用脚去丈量,点燃孩子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孩子跟生活贴得越近,生命的根基就扎得越牢。</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学会去爱自己的孩子,看见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爱。孩子的需求变了,父母也要跟上孩子的脚步,调整爱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物质条件再优渥,也比不上被爱和被认可的感受。前者给的再多,后者匮乏的情况下,孩子依然难以建立强大的自我。作为父母,不要做一个审判者,不要光盯着孩子的错误,不要总是用负面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内心渴望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即便他不够聪明,成绩不够优秀,即便他犯了错,他也依然确信自己值得被爱。比起吃饱穿暖,这种精神的养分,才是现在孩子最需要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尊重,是管教的起点。理解了孩子对尊重的需求,我们就能明白孩子冲动背后的情绪爆发点。孩子要求尊重,要求话语权,这是对个性的要求,也是自尊形成的根本。这就意味着,面对亲子矛盾和冲突,我们再生气,也要采用理性沟通的方式,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格,尊重他会有不同的想法,平等讨论,而不是粗暴地压制和否定。不被尊重的孩子,也很难学会自我尊重。</p> 孩子篇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孩子的脆弱,是因为他们顺风顺水,被保护得太好。可是,被保护不等同于被爱。真正被爱丰盈的孩子,生命力顽强,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进取,绝不会无助绝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孩子,我们必须得承认,21世纪的今天,孩子们已经变了,过去,我们的努力和目标,是为了生存。只要能吃饱穿暖,就会觉得满足和快乐。可是,00后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担忧。按照马斯洛的经典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如今的孩子,早就跨越了最低的生理、安全需求,发展成了对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价值的需求。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需求的不对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种情况下,一边是孩子渴望话语权,渴望被尊重,渴望发展独立的个性;一边是父母和学校依然采用陈旧的教育模式。孩子内心的需求长期被忽视,就会引发极度的不安和矛盾。最后,孩子在压力中不断撕扯,自我信念逐渐崩塌,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日积月累下,悲剧的发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把孩子的学习看作头等大事的同时,孩子户外自由玩耍的时间也被压榨殆尽。孩子丧失了摸爬摔打的机会,没有感受过危险和挫折的挑战,也失去了获得宽厚生命的体验。于是,孩子生命的支撑元素很单一,除了学习,一无所有,精神世界贫瘠而又脆弱。更艰难的是,在这种军备竞赛的氛围下,父母对孩子异常严苛,却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比如,太过焦虑,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放大他们的行为。一旦孩子出现错误,就会忍不住唠叨、否定、打击,不断推拉着孩子往前冲。孩子的自我价值体系本来就很单薄,得不到认可和鼓励,又失去了自我接纳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像活在冰火之中:外面压力重重,里面精神贫瘠,内外夹击中,孩子自我厌弃,摇摇欲坠。</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 1.培养出坚强乐观的孩子,提高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学生要学会倾诉。</p><p class="ql-block"> 2.学会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家长与老师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怎么说,父母都需要冷静地做出反应。倾听到他们的苦恼,不对他们的倾诉做出评价,比如说“别人都不像你这么想,你太脆弱了”,或者给予安慰“没关系的,我相信你很快就会走出来的。”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关闭内心或做出愤怒的反应。此时更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去体会Ta可能有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3.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我们一直在追求孩子要出色要成功要优秀,可是什么样叫做优秀叫做成功?恐怕很模糊,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价值理念,多角度多方位的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会自我接纳,学会鼓励孩子。孩子的自我价值体系本来就很单薄,得不到认可和鼓励,又失去了自我接纳的可能性。长此以往带来的只会是不幸,不要盲目的追求优秀,我们现在完成的就是最优秀的。</p>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和热爱生命的人。”是的,生命就像在旅行,一不小心就会跌入陷阱,生命就像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活本就需要勇敢我们更需要的是担当孩子们的后盾。当孩子知道背后有人靠,生活里有小欢喜,他就能够迎着阳光雨露成长,希望之火不息。 <p class="ql-block">图文:张娇、陈杰</p><p class="ql-block">编辑:张娇、陈杰</p><p class="ql-block">审核:张红安、何重清、安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