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水库断桥考古 岙底寻访水下古村

通达

12月3日星期五,孩子们说是领我们去四明山,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直到高速公路旁闪过溪口镇的路牌,我问孩子们,这是到了奉化蒋介石的故里溪口了?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汽车在盘山公路边停下,眼前是宁波市奉化区的水源保护地——亭下水库,由于今冬少雨干旱,亭下水库水底的断桥露出真容,一时成了小众网红景点,来这里的人不多,但都是摄影爱好者和拍摄抖音的。 由于此次出行没有准备,没有查询关于亭下水库的资料,因此我还不知道这水库湖底露出的断桥是什么来历。儿子决定下去到断桥一探究竟。水库南岸的岙底村方向似乎有路通到断桥,于是儿子把车子开进溪口镇的岙底村,刚进村口,便有村口感应语音提示,凡进入水源保护区的游人必须遵守的有关注意事项。 进入岙底村,村子里安静得出奇,几乎杳无人迹。只有一些老房子静静的群聚在亭下水库的迎水坡。但路边的柴火垛(都是竹子,这一带保护林木,不烧树木,只烧竹子,就是竹柴)、倒扣的水缸和晾晒衣服被褥的竹竿,仍然是人居生活的人迹。 红色的石头房子在土坯房成群的岙底村显得别具一格,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和身前的银色栏杆,把古老和现代水乳交融。 从村口进入村子,村路一直向下,真有往坑底走的感觉,岙底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村里有一条水泥道路,直通亭下水库的水边。沿途都是林木和芦苇,还有一个个菜畦,种着萝卜、油菜和雪里红,我一直比较喜欢菜畦,我觉得菜畦是农村最美的风景,这大约和我的知青经历有关。 菜畦里的萝卜有红似白,我很喜欢这种颜色这种感觉。人们或许喜欢观赏花卉,我却喜欢观赏葱绿的菜畦。往水库边去的时候,菜畦里的雪里红刚才还在蓝天下展开绿油油的叶子,待我们从水库边回来,雪里红便是面朝黄土根朝天了,原来雪里红是这样收割的。 水泥路到亭下水库的铁栅栏前便戛然而止。沿着铁栅栏边的小路一直向山根走去,游人总是无孔不入!铁栅栏边有两丛芦苇,有着蓬勃向上不服输的气势。 从水源保护地的铁栅栏的缺口过来,就是水库淹没区,原来湖畔水边的水杉林本该是站在水里的,现在却成了水库迎水坡上的旱林!远山的峰岭有着水墨丹青的基调,很有武夷山的味道。已经有两个摄影的带着小椅子,支起三脚架,长枪短炮的在那里远观近瞄。 水库迎水坡下有一道建设水库之前的老河堤,建设水库以后的老河堤上栽上了成片的水杉林和芦苇,如今冬旱,原本属于水畔的这些水生植物成了堤坝上的景观。老堤坝的内侧,有一些淹没于水下废弃的水塘养鱼池,水塘养鱼池的积水倒映着一角天空,留存着已经不在的村庄曾经的剪影。 水库迎水坡下有几棵特立独行的水杉,傲然不屈的挺立着,孤单的水杉与淹没的命运有着不懈的抗争。火焰般的挺立和斜长的树影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有过历史的斑驳,这里有过一群人的过往,这是一个有过故事的地方。 在水库西面的半坡上露出了一片房基,这些房子的地基和个别残存的墙壁,都是石头砌筑的。原来不只是我的东北家乡的高句丽民族会玩石头,江南的浙东之地的先人也擅长玩石头。我家儿媳淑慧在这片湖下淹没区的废墟上捡到一个碗底给我看,碗底有款,其文字我不认识,有点像图画,但又分明是文字,根据瓷片的质地和风格,可以断定是民国之物。我告诉淑慧,这是民国时代的民窑瓷。这样的瓷片还真不少,莫非这个已经湮灭的村庄是民国时代的? 我的心里有点怪怪的感觉,不经意间,昔年抚顺的考古队长阴差阳错的跑到这里来重操旧业了。目前的印象,这里是一处民国的村落,当然是没有查资料前的初步印象。和老伴在这里照张相吧!我们的面前是这个村落曾经的池塘或养鱼池,江南的村落都有池塘,这几乎就是标准配置。 从村里向东,是一条石块铺出来的村道,出村以后拐个弯奔向那座断桥。 这座从水库湖底露出真容的断桥是水泥捣制的。应该不是清朝晚期的。清朝晚期的水泥是从国外进口的,比较贵重,例如家乡的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的启运殿的后边有一棵几百年的古榆树,号称为清朝启运的神树。但这棵神树 在慈禧年间倒了,砸到了启运殿的屋顶,消息传到京师,慈禧太后大惊,认为不吉利,于是紧急进口水泥,制成两个水泥桩支撑倒下的神树。水泥来中国之初,相当于人造石头,何其精贵,于此可见一斑。所以这里用大量水泥捣制的桥梁不可能与清朝时代有何瓜葛。那么,这桥是否是社会主义时代建造的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桥梁或建筑物一般总有社会主义时期的元素,例如五星等图案。但这座桥的桥头图案是一个大圆。因此断定这是民国时期的桥。 事后查阅网上资料,才知道这个湮灭在水下的废墟是资历达到千年以上的俞村,而我判定为民国时代的桥叫做廉志桥,年代确实是民国时代的。廉志桥,是俞村的地标,建于民国时期,是早期钢筋水泥桥的代表。这是俞村通往董村的古道,然后又连通栖霞坑古道,这条古道曾经是进出四明山的一条交通要道。 俞村,原本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古村落,规模庞大,村内牌坊古宅众多,村民以俞姓为主,故名俞村。俞村的先祖原居山东,有个名叫俞稠的人,生于公元829年,唐懿宗时中进士,官至睦州刺史,睦州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建德市,俞稠一家因此从唐代就来到了浙江。 老照片中的俞村一角,白雪覆盖,古树立于村头,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照片中的场景,现在无迹可寻了。俞村祠堂前的祭祀活动,村民云集,非常热闹,祠堂门楼的雕刻精美,刻满了光阴的故事,然而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div> 1978年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亭下湖水库动工开建,1985年9月竣工蓄水。水库建成后,俞村等大小十多个古村落,分迁到溪口、方桥、江口等地,古村从此淹没于浩瀚的水面下。每一个大型水库的建成,都会淹没若干个村庄,还有不计其数的田园。水库淹没区,将成为村民永远回不去的故园。</div><div><br><br></div> 亭下水库建成以后的80年代,在俞村故地的水畔,栽种了大片的水杉林,水杉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我和老伴坐在从岙底村通往俞村的老村道上,老村道的那一头是保护水源地的铁栅栏,已经不再有人迹,只有一条当年俞村村民踩踏出来的村道通向水下的廉志桥。如今已经不再有人行走的老村道,芳草萋萋,树影当道摇曳。依稀仿佛——岙底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竹“笛声残”,湖边“山外山”。 从岙底村寻访俞村故迹以后,孩子们又突然决定,立即马上,前往同俞村古道勾连的栖霞坑历史名村。一点准备都没有,在外过夜的东西都没带,然而,隔着这座山的那边,就是蒋介石的故里武岭和溪口,几年前和妻子来过,见识过奉化的明山秀水,在奉化这样充满美景的地方,孩子们的突然安排,我们当然乐于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