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议学习总结(淄博一中)

董军

2021年11月4日到2021年11月5日对整个淄博市的化学教师而言,是丰收的两天。对淄博一中的全体化学教师而言,也是无比充实、是收获满满的两天。<br>在王波校长和张奇广主任的亲自陪同下,化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在学校统一调课后全程参加了,由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董军老师牵头组织的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高中化学省级工作坊会议。认真学习和聆听了会议全部内容。会议内容丰富,包括省级专家报告、专家点评、公开课、说题...... 精彩纷呈的会议内容, 我校王玉霞老师说:真是干货满满,让我们大开眼界。经过学习交流,我们对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新高考的高三备考明确了方向,现将学习收获和感受总结如下:<br> 一、以考定教——人才需求指引一线教学和备考的方向。<div>会议开篇,省教研员李勇老师的报告让听众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老师们都说,李老师以”思辨,思变,思便”开篇,解读了对山东省等级考的命题思想,让老师们对高考命题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充分认识到学科能力、核心素养在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落地的价值和重要意义。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调整观念,重视并渗透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用全局之眼看世间万物。教学就要首先适应命题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陌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常态,我们要逐步从经验判断为主的教学向科学系统的事实证据分析教学发展并加强定量意识,提升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br>老师们都说,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如何提升备考的水平,有了具体的的思路和方法。李老师以具体的高考真题和省模考题为实例,分析了新高考下的备考应该如何做,要不断提升研题和命题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并积极进行原创试题的研究,李老师的报告,鼓舞了老师们备考和研讨的士气。李老师还提到团队建设和校本资料的编写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在此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好的经验,进一步整体提升队伍水平。<br>我校蒋永莹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如李老师所说,高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思维范式,所谓思维范式是指立足于一种世界观、认知体系、信念等而形成的固有的稳定的反复使用的具有范例特点的思维规范、模型或模式。大学教师是基于事实证据的问题设置,是科学、系统、无功利心、原创的,而中学教师是基于经验判断的问题设置,是填空式、查漏补缺、原创能力不足的思维特点。<br></div> 我校王玉霞老师说:聆听了山东理工大学张道鹏教授为我们作了关于高中化学几点认识的报告,让我们对指导学生选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张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目前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不仅自己认识到化学的价值,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教师要在学生层面厚植热爱学习、热爱化学的学习热情,要用科技前沿的丰富实例去引导我们的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要树立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br>报告中,两位专家同时重点提到了化学实验的课堂落地问题,作为化学人就要教真化学,教有灵魂的化学,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真实问题解决为目的的课堂,就应该是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br>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其中从定性走到定量功不可没。因而高考中定量计算的考查力度不断增加。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们对一线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定量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新认识。<br>会后,我校黄春艳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张道鹏教授说的很有道理,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从初中就开始了,我们高中老师更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提高学生能力是高三的任务而是从高一就要赶紧开始了。“我们要摒弃单线思维,对事物要懂得辩证分析”“ 我们不要一根筋走到底,学会变通,人生并没有绝对的绝境。”“ 我们要告别二元对立的思想,抛弃虚妄的分别心,用一种更包容、更豁达的心态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br>我们必须重修大学课程,尤其是能够和高中课程内容能衔接在一起的部分,比如《无机化学》部分的化学热力学部分和化学动力学部分等等。《有机化学》模块的反应机理和羧酸衍生物部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学生才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才是对学生负责人的老师。<br>第一天的培训结束后,我校张东老师说: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让每天的听课的无形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太紧张太辛苦!听了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br> 二、培养关键能力、涵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教学之路的且学且思。<br>两天的培训时间不长,但会议形式多样,内容齐全。除了对高考的解读,还有对教学的解读。不仅有报告,还有课,不仅有复习课,还有试卷讲评课,有的老师说: 9节课堂实录,从理念到策略,是一份豪华的饕餮盛宴。<br>刘翠老师:《“碳中和”路径的探究与开发—合成甲醇反应条件的优化与选择》为我校化学老师开展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br>老师们觉得这节课非常契合当今高考的模式。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利用到多元化的思维与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等。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所以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br>我校王玉霞、黄春艳等老师观课后,感悟到:要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在课堂上要真正让学生成为思考、提问的主体,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做点拨评价。要在课前设计好课堂完成的项目,针对这一项目提出阶梯型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思考,最后团队合作,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才能真正的对知识从本质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br>为了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合理选用,达到较好的效果,我校韩雪老师在大家讨论基础上,结合自己观课的感悟和一些以往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如下的总结:<br><div>一、项目式教学主要分为六大步骤:<br>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br>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br>展示成果,修正完善 评估检测,拓展升华<br>项目式教学的学习感悟:<br>不拘泥于六大步骤<br>受限于课堂时间45分钟及学生在校无法查阅相关资料等问题,我校项目式教学的实际应用必然区别于传统项目式教学的流程,可以适当对步骤做出调整,学生小组预设好方案后,不急于小组实施,而是集全班之力一同完善,而非“错后再改”,可以节约时间。<br>项目式教学项目的选择<br>选择的项目可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这需要教师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更需要老师广泛的涉猎相关研究与文献,不要与生活与社会脱节。<br>项目式教学——形散而神不散<br>项目式教学的最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项目所研究内容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这不仅需要一个合理的项目任务,更需要教师独特的设计,使其合理化。尽管项目式教学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坑”,例如并不是只要在教学中加入点手工劳作、小组讨论,或者是最后有一个可视的展示成果就可以被称为是项目式学习;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话,即使最终成果是一个项目,也不能称其为“项目式学习”。如果缺乏严谨的设计和管理,项目式学习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让老师不知所措,刘翠老师的课,无疑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br></div> 张仿刚老师在《卤代烃和醇》课堂上,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马然然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张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突破知识的重、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不知不觉素养得以提升、归纳与论证的能力增强了。张老师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特别能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讨论环节充分体现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div>孙艺梅老师的《大实验题的复习策略》,给高中化学综合实验的复习,提供了解题思路:审题头,提取信息,明确实验目的;看题干,写方程式,明确实验原理;看仪器,阐述功能,识别实验装置;明原理,合理推测,描述实验现象;想过程,整合信息,理清实验操作;细分析,精雕细琢,评价实验方案。<br></div> 我校李晓晓老师,通过观课,在孙艺梅老师精研高考真题、剖析命题解题思路的讲解中,加深认识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2、 在对实验装置迁移创新应用的讲解中,加深认识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学习到了如何将这些素养结合题目融入到课堂中来。<br>观了张海云老师《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的课后,我校刘庆勇老师说:,新情景新素材-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可以说使我的思维又进一步的上升了一个高度。这些知识非常的实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借鉴这些老师的思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div>观杨爱春老师的《含有立体异构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推导》一课我校张春燕老师和郑靖老师感受颇深:整堂课的设计逻辑性很强,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很有帮助。这节课逻辑非常缜密,对于顺反异构先强调了特征片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递阶,直到学生自己探究出脂环也是具有顺反异构体的。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训练空间思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思维模型,提升学习能力;通过书写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个任务是寻找对应异构体,回归到诺贝尔奖的新情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对应异构体的形成条件,结合山东高考题和海南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高考的考察方式,整个设计是由简入繁,符合学生认知,是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范本。<br></div><div>张敏老师在《对工艺流程试题的认识与解决策略》总结梳理流程题命题特点:应用性(化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性(化学反应与平衡知识的综合,数学对数知识与化学物质变化的综合)、创新性(信息呈现形式新颖)。物质的转化及分离过程的目的的总结:“使主元素更加靠近目标产物,杂质元素便于分离”也让学生能够“有法可依”,让人眼前一亮。<br></div> 新入职的孟雪老师说:一直对如何教学破解电解质溶液图像问题存在疑惑,通过观看马翠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豁然开朗,以下从自己的观课所得来说说自己的拙见。<br>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学生微粒观、平衡观、守恒观和定量观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高考考查的热点。观课后对解质溶液图像题目解决形成思路。<div>姚建芳老师的课《中和滴定与高考对滴定的考查要求》,在思维建模方面,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让老师们认识到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真正融入到情境中之后,通过计算,改错,反思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 <br>有思维建模一般是老师们依据自己的理解或部分学生的情况建立,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规律。<br>我校王瑞晓老师在总结中梳理收获:从姚老师这堂课中,我不仅认识到建模用模的重要性,更加理解适合学生的模型才是好的模型,学生独立思考出的模型才能记忆深刻。<br>近日,在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盐的水解学习后,我们想要开设图像分析的微专题,其中一类是分析高考频繁出现酸碱中和滴定的图象,此类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不仅考查学生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问题的思想,而且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识图用图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各种化学过程来解决比较微粒浓度大小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指示剂的选择,离不开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离不开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与三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分析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等问题。因此,借鉴姚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董老师一直引导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解题模型。<br></div> 李宁老师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三化学作业讲评---深度讲评求规律,大道不器培素养》的课堂上,将本节课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规律和模型的强化,第二模块是信息的获取与应用,第三模块是基础知识的夯实。这三个模块看似分割,实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础知识以及规律模型的熟练度是面对陌生情境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样又反作用于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规律模型的熟练。李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将知识、思维、能力有机结合的高效率的讲评课模式。我校李迎浩老师观课后说:21年山东卷第7题蔗糖的水解及醛基的检验的细节考察,给了我们警示。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似是而非是新高考大忌。就向李宁老师总结的那样:仪器,有章有法;探究,有理有据。<br>我校邓旭阳老师感悟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明确好这一节课的目的和方向,而不是简单的、盲目的就题论题,讲一个题是一个题,一道题就代表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抑或是对思维的一个应用,也就像李老师总结的那样,大道不器,就是普通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某一件事情,并将这种思想通过一节看似简单的讲评课传递给学生,启迪学生之后的学习之路。<br>王玉霞老师说:新高考下高三的课怎么上?这些老师无疑是先进理念的践行者。淄博的吕志会老师《基于数据—图像分析的化学平衡复习》、张科老师的《说讲2021山东高考第17题》、纪新慧老师《说讲2021山东高考第18题》也为我们研究高考题,研究专题复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策略,值得每位老师学习。我校黄春艳老师说:从吕志会老师的报告中学习到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知识的体系,从纷繁复杂的题目中总结出解决题目的共同的知识和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升华。我校孟雪老师说:通过大观念引领,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系统的思维和视角。将孤立的、细碎的知识点转化成为结构化、体系化,重视逻辑思维,真正有体验、感受和感悟,形成学科思想方法,理性提升,发展核心素养功能。化学平衡是中学阶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平衡是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br>两天的时间很短,内容有厚度,有深度,我们将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研读和学习老师们的优秀成果,争取最大提升教学效果,转化为备考的生产力。<br> 三、全局之眼看万物、哲学原理解问题——素养教学之路且思且践行<br>会上,董军老师做了题为《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报告。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对化学教学有了整体认识,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量变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听后真是眼前一亮。我校王小兵老师说: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对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解读变得轻松自然:物质结构中关于晶体类型在传统高中教材中一直是分成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但是新教材中又增加了过渡晶体和纳米晶体的内容。事实上,纯粹的典型晶体是不多的,大多数晶体是它们之间的过渡晶体。比如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以第三周期元素的氧化物为例,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从氧化钠(62%)、氧化镁(50%)、氧化铝(41%)到二氧化硅(33%)是逐渐减小的,晶体中的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体接近,因而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则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如Al2O3、SiO2等。第三周期后面的几种P2O5、SO3、Cl2O7都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更小了,而且共价键不再贯穿整个晶体,而是局限于晶体微观空间的一个个分子中了。在这里面我体会到了对立和统一,虽然离子键和共价键成键微粒和方式不同,但它们却能和谐存在于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里;同时我也体会到了量变和质变,随着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和非金属性增强,对应氧化物的离子键比例降低,共价键比例提高,晶体类型发生了变化,这不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吗。</p><p class="ql-block">纳米晶体也是个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这是它与非晶体的区别之一,也是很准确的一个判断依据。但是当晶体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它的熔点却会改变。纳米尺寸的晶体,颗粒越小,熔点越低。这说明当晶体是一般尺寸时,晶体中的作用力是决定它熔沸点的主要因素,但是如果它小到纳米级别时,晶体的表面积(比表面积)就会影响它的熔沸点。反应原理中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道理。改变固体的量不会改变反应速率,因为没有改变物质的浓度,但是当改变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将固体物质粉碎)时,却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这说明表面积影响了反应速率。</p><p class="ql-block">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提升认识问题的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正如董老师所说,供教所需。</p><p class="ql-block">老师们表示,高考要求高了,我们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得到货真价实的高端指导,这场饕餮盛宴开拓的不仅是我们的视野,更在理念和行动上给我们提供了切实的示范,应该是高质量教育的展现。能在同一会议上观摩到模块覆盖全、高考题型覆盖全、课型覆盖全的报告和公开课,是以前任何一次会议都没有的,尤其是专家们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导,有助于我们在后续教学中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p><p class="ql-block">对此,化学教研室的老师纷纷表示对会议组织者的无比感激。并表示将会议的资料妥善保存、反复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体悟、摸索、实践素养教学之路,使学科素养落地,使关键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 淄博市第一中学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p>

老师

学生

教学

我校

晶体

化学

高考

学习

素养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