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海读书》征文:有你们的厚爱真好

李少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注《青海读书》两年了,忽然的感觉这两年过得很快,光阴飞逝一般。二〇二〇年相识《青海读书》,相见恨晚。我的作品多半是发表在《青海读书》的,从稚嫩的文字慢慢地走向成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〇二〇年度,我被评为青海读书会十佳“好作者”,受宠若惊,正因为此,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虽已年过半百,退休在家,但依然在为实现孩时的梦想而努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跃大脑,永远地保持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不断地开创进取,让自己的作品绽放出璀璨的光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志强老师常约我,加入到我们的写作团队中,跟我们一起写写新闻类的题材,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跟随我们一起去采风。其实,这也是我所喜欢的工作,求之不得。可是,人有自知之明,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加之肩负带孙之责,身体条件所限,去不了高寒缺氧的地方。我真是佩服刘志强老师的那股毅力,在那些艰苦的地方驻扎下来,</b><b style="font-size:18px;">历尽艰辛地</b><b>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今年,是我真正开始写作的第二年,在《青海读书》发表小说作品十八篇,其它媒体发表四篇,总体上还是少于去年的三十四篇。在去年《青海读书》十佳“好作者”专访,问:“二〇二一年,读书写作您有哪些计划?”我曾说道:“努力提高作品质量,把高质量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不求多只求精。”这是我追求的主要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十一月中下旬,我在《青海读书》发表的《吴局退休了》和《王黑子》这两篇小小说,阅读量大大增加,一篇突破一千,另一篇突破二千,这个数量在公众号是很可观的。读友们对我的这两篇作品反响强烈,认为这两篇是我小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里,感谢《青海读书》的编辑老师们,还有我忠实的读友们,有你们的厚爱真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青海读书》是承载众多文学爱好者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激励着我不断地去写作,写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的作品一直是在手机上完成,经常手指发麻,眼睛干涩……孙女偶尔地跑过来,会调皮地说:“爷爷,别再看手机了,你瞧你的眼睛,都变成兔子的眼睛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哈哈……”可爱的孙女常常带给我快乐,也从来不打搅我,但愿若干年后,孙女会骄傲地说:“我的爷爷是个作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近,我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在整理我两年时间写的五十六篇小说,修订集中到《我的小说全集》公众号中。在修订过程中,我发现有标点错误,</b><b style="font-size:18px;">有语句错误,有</b><b>“的地得”用法错误,还</b><b style="font-size:18px;">有错别字…</b><b>…小小说文章不长,好修订;短中篇太长,实在是不好修订,确定几遍后发出,还是有错误,很是无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由此,我想到了《青海读书》的编辑老师们,你们的审稿工作真的是很辛苦。我想一个好的作品,应该从基础做起,从最基本的标点做起,铲除错别字,杜绝“的地得”用法错误,多检查几遍,多修改几遍,好的作品一定是一遍又一遍改出来的。这样,我们的编辑老师们也就轻松了,我们的作品质量也上了一个档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然,作品质量的高低还在于用心,我常调侃自己“人无完人,文无完文。”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将文章写得完美再完美些,尽可能的没有瑕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为爱上《青海读书》已经两年,所以才有这么多的感慨之言,或是肺腑之言……忠心祝愿《青海读书》越办越红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九日发表于《青海读书》公众号。</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