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张火车司机的照片主人叫陈捷三,在</b><b style="font-size:18px;">1946年10月-1947年6月期间担任</b><b>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成为毛泽东号的首任司机长。在“死机复活”运动中,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在运输生产中,他代表机车组接受了“朱德号”机车组提出的“月行4000公里不出事故,保证完成运输任务”为目标的挑战,带领机车组吃住在宿营车上,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各种军需运输任务,被评为段劳动模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7年1月,陈捷三出席哈尔滨首届群英大会,6月被选送东北铁路职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哈尔滨机务段工会主席、伊图里河机务段长、哈尔滨铁路局机务科科长、机务处处长等职,1982年病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下面根据我收藏的这些老照片,回顾“毛泽东号”首任司机长陈捷三的工作历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b><b style="font-size:18px;">由于战乱和日本投降前的疯狂破坏,东北解放区的铁路成为一片废墟。哈尔滨机务段现有的机车几乎全部“趴窝”,</b><b>前方战事日紧, 急需迅速抢修恢复铁路运输。</b><b style="font-size:18px;">没有足够的火车头,就不能保障军用运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任东北民主联军驻哈尔滨机务段军事代表宋力刚,号召工人们展开“死车复活”劳动竞赛,修复机车,支援解放战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6年8月的一天,哈尔滨机务段整备司机陈捷三,驾驶机车从肇东站顶着一台破损机车开往架修库,准备修复,这台机车风泵水泵电机都没有了,就连锅炉外皮都被剥光了,只有司机室两侧依稀可认的“304”字样,是日本在大连沙河口工厂生产的最后一台--冂丂1型304号机车。看到破烂不堪的机车,工人们提出了一口号:“修复304号机车,献给敬爱的领袖毛主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架修库里热火朝天,304机车的修复工作昼夜不停的进行。没有修车材料,工人们就去找废旧材料;没有修车工具,就从自己家里拿,没有配件,就去拆卸被淘汰机车上的配件,或者自己制造。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当时的国民党潜伏特务,疯狂的进行着破坏及暗杀活动,为“死车复活”制造障碍,段上成立了工人自卫队。当时的调车司机陈捷三惦记着机车,几乎每天都要到架修库转一圈,陈捷三向军代表宋力刚提出等机车修好后自己要包一台车,上前线的想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04尚未修好,宋立刚就和工人们酝酿给它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号,同时也就着手物色司机长的人选,首先要求司机长必须思想觉悟高,驾驶技术要好,宋力刚通过考察推荐陈捷三担当司机长的重担,经过领导提名,群众选举,陈捷三成为“毛泽东号”第一任司机长。他如愿以偿包到了车,兴奋之余,更感责任重大。因为陈捷三当时不是共产党员,宋立刚特意安排两名党员刘润昌和袁全海给陈捷三做司炉,协助他的工作,同时安排司机秦永树、回荣立,司炉张文清、胡春东、郑篤恭、张传忠加入机车组,至此“毛泽东号”包车组正式成立起来了, </b><b style="font-size:18px;">随后他带领全组九名同志加入到检修工人队伍,</b><b>陈捷三恨不得马上修好机车,开着机车冲向解放战争的第一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经过27个昼夜的奋战,正式交车的日子到了,304号机车完全变了样子,车身铜铁分明油黑铮亮,铜钟金光耀眼,司机室两侧的“毛泽东号”四个黄漆大字,代替了原来的“304”,机车前上方的相框里镶嵌着毛主席带八角帽的画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号要投入战斗了,这时暗藏的特务开始疯狂的活动起来,扬言要杀害宋力刚,并把陈捷三、共产党员刘润昌和袁全海等人的名单送往国民党统治区,这封电报被我民主联军截获。情况表明,“毛泽东号”已引起敌人的注意和恐慌,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面对危险陈捷三毫无畏惧,开着崭新的“毛泽东号”机车投向了解放战争运输一线。 陈捷三驾驶着“毛泽东号”机车,迎着枪林弹雨,奔驰在哈尔滨周围的五条铁路线上,在拉滨线,巧妙的避开了敌机的扫射,在长滨线,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冲。在滨绥线,机智的闯过了土匪的阻拦……把一列列军用物资安全、迅速的运往前线。有道是:飞机迎我去,炮声送我行,任凭匪当道,开路打先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此同时,宋力刚也在逐级上报,请求批准命名“毛泽东号”。很快哈尔滨铁路局、东北铁路总局、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批准了“毛泽东号”机车命名的申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毛泽东号”用一个个胜利,迎来了这难忘的一天, </b><b style="font-size:18px;">1946年10月30日,</b><b>哈尔滨机务段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刘居英代表路局军管会,郑重宣布:304号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毛泽东号”一诞生,便投入了支前军事运输任务,同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我军及广大工人则把“毛泽东号”看做是一面旗帜,他们制订了“宁让机车等命令,不让命令等机车”,并与同时命名的“朱德号”展开劳动竞赛,并肩作战,发挥开路先锋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号”在一个多月的行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铁路运输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性,他们为了实现“宁要机车等命令,不叫命令等机车”的誓言。在“毛泽东号”远征到数百里的佳木斯、牡丹江和吉林等地时,因为一个往返需要十天半个月,所以机车后加挂一辆宿营车,其实也就是一辆木质棚车。乘务员们说说笑笑,按照自己的心愿布置起车厢,车厢两头用木板搭起通铺,门口安放大火炉,车厢中央的墙壁上贴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毛主席像,周围贴着一圈红纸,两旁张贴着两条醒目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乘务员吃住在上边,宿营车就成了“毛泽东号”乘务员的集体之家、战斗之家。</b></p><p class="ql-block"><b>司机长陈捷三说:“咱们是毛泽东号,得听毛主席的话,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咱们机组九个人要拧成一股劲,坚决保证安全,坚决完成各项运输任务”。</b></p> <p class="ql-block"><b>闯冰河</b></p><p class="ql-block"><b> 一次, 毛泽东号在担负军事运输任务时,从佳木斯开往哈尔滨,穿山越岭安全通过了一站又一站,就在前方就要越过一座小型铁桥时,突然发现显示了停车信号,机组人员立刻停车上前查看。原来是铁桥被土匪炸毁了,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复的,为及时恢复通车,当时只在原桥旁用枕木垛,在河冰上架起临时简易桥梁。二百多吨的机车要从冰河通过,听都没听说过,如果冰河破碎,连人带车都会掉入河里。等桥梁修复在通过就会延误军资运输,况且这一带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随时会发生意外,眼前只有一条路——闯冰河。</b></p><p class="ql-block"><b> 为了确保安全,陈捷三向押车的军代表建议,用机车在冰桥上试试,机车能过,列车安全就有把握。军代表斩钉截铁的说“不行,必须马上过河,尽快赶到哈尔滨”,从不可改变的语调里,陈捷三更感到这趟列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他和司机秦永树一起对冰桥及其他相关处进行了检查,研究安全措施。</b></p><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号”牵引军列踏上了简便冰桥。秦永树开车,陈捷三站在他身后紧张而又镇定地指挥着。机车极其缓慢左右摇晃着向前走去,压在冰桥上咯吱咯吱的乱响,就像高大的胖子踏在刚刚封冻的薄冰上。陈捷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搜寻异状。秦永树手握闸把,做着随时停车的准备,手心、额头沁出汗珠。终于,列车安全闯过了冰桥,胜利的欢笑回荡在林海雪原。</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周围支援前线的担架队和大小车辆,担当起军用物资的转运任务,浩浩荡荡,夜以继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冒险探路,闯乙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6年冬,“毛泽东号”牵引军列穿过座山雕出没的深山老林,向哈尔滨进发。列车到了横道河子站被扣停,前方高领子站发生撞车事故已经一天一夜了,一列列军用物质列车被堵隔在各个车站,远方不时传来轰隆炮声,司机长陈捷三到高领子站处理事故。</b></p><p class="ql-block"><b> 滨绥线原有两条铁路线,当时使用的是经过高领子站的这条叫甲线,在它北面还有一条就是乙线,据说在日本投降的时候,曾在乙线埋设了地雷,一直没有清除,加上年久失修线路陈腐,所以一直没有使用。如果打开乙线就可以绕开事故点,整个滨绥线就开通了。闯乙线首先要解决及时发现地雷和线路故障的问题,随后“毛泽东号”前边顶着三节空平板车,后面拉着列车,踏上了开辟乙线的征程。平板车就起到了轧道车探路的作用,“毛泽东号”胜利闯过了乙线,顺利开通了滨绥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7年5月1日,“毛泽东号”与“朱德号”机车披挂一新,与职工欢庆哈尔滨解放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在欢庆五一节之际,展开劳动竞赛,车前挂出横幅“纪念五一开展加紧生产支前”。随后,陈捷三驾驶“毛泽东号”机车,牵引“庆五一游行专列”围绕哈尔滨城郊绕行一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毛泽东号”正式命名后的连续两个月,都超额完成竞赛指标,为保卫解放区建立了功勋,1947年7月1日哈尔滨铁路局首届劳模大会上,陈捷三评为劳动模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劳模大会以后,陈捷三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带领“毛泽东号”乘务员投入了保卫解放区的伟大斗争,不久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7年6月领导决定让陈捷三下车,入东北职工学校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陈捷三依依不舍的离开朝夕相处近一年的“毛泽东号”。作为首任司机长,他把全部的工作热情与感情投入到了“毛泽东号”,在紧张的运送军需物资中,在驾车与敌机周旋之中,在摸索班组建设中,为这个英雄的集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的“毛泽东号”机车组,在这个基础上,继往开来,屡建功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64年5月24日至28日“毛泽东号”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几天前后五任司机长,相聚在天津宁园,畅谈“毛泽东号”十八年来的历程,此时陈捷三(右二)任齐齐哈尔局图里河分局机务科科长。五任司机长他们之间有的并不相互认识,甚至是第一次见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陈春森主持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有铁道部副部长石志仁、北京铁路局局长刘英才等领导。</b></p> <p class="ql-block"><b> 会后五任司机长来到“毛泽东号”机车前在机车前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老司机长看望乘务员</b></p><p class="ql-block"><b>右起郭树德 李永 陈捷三 蔡连兴</b></p> <p class="ql-block"><b> 这张照片中李永右手握着检车锤,左手握着棉纱,正在为青年工人传授检查机车的方法。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一边检查机车的故障,一边手里拿着棉纱擦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现在来看这张照片,精彩之处不是李永,“亮点”却在李永身后,表情严肃的陈捷三此刻左手伸向机车勾贝连杆,用手里的棉纱擦去连杆的尘土,这才是照片中,最“发光点”!最感人的瞬间!陈捷三不愿意看到“毛泽东号”机车上有一点点脏痕。由此可见陈捷三对“毛泽东号”的情感有多深!</b></p><p class="ql-block"><b> 这张照片主角是老英雄李永在传授经验,陈捷三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加深并转变了故事情节,身后的陈捷三反倒成了主角,其他人却都成为了配角,这样的反差,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感动!再仔细看照片,李永和陈捷三手里的棉纱是“黑的”,而右边青年工人手握的棉纱是白的,又是一个反差对比,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里也为摄影师点赞!抓拍到这精彩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b>总之这张照片太精彩!完美!</b></p> <p class="ql-block"><b> 1976年10月纪念“毛泽东号”机车命名三十周年之际,新、老司机长在一起畅谈“毛泽东号”艰苦奋斗革命史,图居中坐着的就是首任司机长陈捷三。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第二任司机长李永(于1973年病逝)</b></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号司机长陈捷三的故事我是去年写的,今年通过查找资料对文章又做了补充。在读者的留言的信息中惊喜地看到了陈捷三的子女陈凤琴、陈学礼、一丁、傲雪寒梅、简爱、秋色月光的评论。据陈学礼回忆:儿童时期(1946年)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父亲教唱的《东方红》。父亲带领工人修复那台机车时,有一天还随父亲去了哈尔滨机务段,看到机车库最西边车库外边有一台机车,工人们正在保养。在他印象中父亲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工作在最艰苦的前方。儿时记得朝鲜战争时期父亲在安东分局任机务科长,美国飞机时有来轰炸,妈妈最担心,经常半夜睡梦中大哭,把他哭醒,这时他只能把妈妈叫醒。</p><p class="ql-block">陈捷三的儿女在留言中说:父亲永远是我们值得敬佩值得学习的好父亲,特别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更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曾记得父亲说过自己干了一辈子,很少有休假的时候,就是星期天也是如此。在母亲生病时父亲都没有时间回来看望和照顾,不久爷爷因母亲有病不能照顾家后,也跟着就病倒了,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回来看望母亲和照顾病重的爷爷,不久爷爷病逝了,这样父亲才不得不回来奔丧,送爷爷最后一程。父亲的一生很不幸,劳累了一生没有过上好的生活,而且艰苦奋斗了的一生。</p><p class="ql-block">陈学礼、陈凤琴八个兄弟姐妹,很少听到父亲讲起他曾经的经历,只是在一本书中读过一些,才有所些许了解,但这本书后来就再也没找到,感觉挺遗憾的。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父亲留下的总是在忙于工作很少顾及家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陈捷三是第一任“毛泽东号”机车长,我所收集的资料中有关他的报道很少,结合他后辈子女的陈述,能使我们深刻的了解到陈捷三是一个为人低调、一辈子勤勤恳恳、埋头实干的铁路工人,他把全部的热爱奉献给了“毛泽东号”机车。作为“毛泽东号”机车的收藏者,挖掘英雄司机的光辉事迹,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因为英雄才是我们人民敬仰的偶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夜空中照亮我们前行的最亮的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