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送宝视听宴 答疑解惑周末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5日早上8点40分,海南省教育专家——海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带头人兼海口市城西学校陈日果校长莅临我校,在这个有点迷离的周末给屯昌县红旗中学的全体教师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陈校长到校后,不顾舟车疲惫,立即开展工作。陈校长和学校领导在三楼校长室进行了座谈,就我校班额、教师队伍构成、艺体专任教师、专用教室、课程开设等情况进行了总体了解,接着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细节和工作困惑。 </p> <p class="ql-block">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个带着微微寒意的周末早晨,屯昌县红旗中学的老师们带着困意与疲倦还有咕噜噜的肠胃跑到了多媒体签到开会,就是为了学有所获,期待属于红旗人的教育春天早早到来。 </p> <p class="ql-block">  陈日果校长用解读“双减”政策来开场,他说:这是中央文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利民大计,我们很荣幸参与其中,我们大有可为!</p> <p class="ql-block">  陈日果校长用一个特别简单的小游戏来破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的老师,习惯通过训练是可以改变的,教师教的习惯,学生学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了,这个前提是我们思想的解放,理念不转变我们的课堂行为就不会发生改变。教育是“慢”的过程是相对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而言的,对于生命个体我们“慢不得”啊!</p><p class="ql-block"> 陈日果校长把课堂生动化的比作一场足球赛,“师本课堂”是教师一个人在场上踢球,而这场比赛的所有主力队员——学生,全都变成了观众,“生本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课堂改革的初期,举步维艰,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可以用数据来说话,课堂改革的启动大会如期举行,大咖云集,高朋满座,可这些都是客人,我们的主人—学生也是座上宾,我们的家长更是最重要的参与者,然而一场家长会竟然开了多达17次,不能到校的,就上门,上不了门的就去居委会,居委会找不到的就上村部……如此种种,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陈日果校长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把办公地点搬到了课堂上,他一个学年下来听了652节课,老师们,你有没有被这个数字惊掉下巴?</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该上课改示范课了,谁来上效果会更好?会更有说服力?青年教师?老教师?这都要动上一番心思。万事开头难,由谁来打响这解放课堂的第一枪?陈校长一夜之间学会了吸烟,那“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让人不禁为陈日果校长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课堂模式建起来,</span>示范课,教研课,汇报课纷纷上起来,专家指导请进来,座谈交流议起来,论文梳理思起来……</p> <p class="ql-block">  开启“增值评价”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有机会晋升优秀,因为优秀是“做”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这种科学的管理太重要了,使原本一潭死水的学校顿时掀起了层层波浪,初一招收10个班,需要10个班主任,可是报名的却达到了50几个,人们因为看到希望才会有行动,这是管理的艺术更是希望的引领。年级长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择她的科任教师,然后打造团队,多么先进的管理模式啊!</p> <p class="ql-block">  红旗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陶醉了,沉思了……下一步我们也要开始行动了!无论是中场休息,亦或是会后都有老师意犹未尽式的请教交流,我想老师们内心深处的那把火可能被点燃了吧?</p>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专家引领、自我研修、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将会为我校教师注入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期望我们的教学生涯也会如清澈的溪流,激荡着优美快乐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写在后面的话</p><p class="ql-block"> 我们做老师的要与学生“相互守望”。</p><p class="ql-block"> 一名普通的教师在一个学生学习起点很低的县级中学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最初来到红旗我不断的追问过自己,面对学生的没落,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也可以有所作为?</p><p class="ql-block"> 对于不少县域中学的教师来讲,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主要来自顶尖的学生。总有教师怪罪自己教不好是因为好学生都被“掐尖”掐走了。当这些学生走了之后,他们的元气似乎就被抽空了。如果一个教师一直就只盯着好学生来教,那他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有问题的,当好学生走了之后,连他自己都瞧不起剩下的学生,同时他自己又被好学校的教师瞧不起,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有点儿“咎由自取”。是有所作为,还是无奈地接受命运?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做。</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首先是不要焦虑,抱怨。应该把心放在这一片土地上,好好想想眼前的这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把他们教好。因为,眼前的这些学生,将来最有可能留在当地生活,那些好学生更有可能会远走高飞。所以,我的答案是我们应该与这些孩子相互守望。</p><p class="ql-block"> 教育发展,国家有统一规划没错,但是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个学校老师的课堂,一定要“在地化”和“情境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定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我们要“守土有责”:要把心放在这一片土地上,好好想想这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把他们教好,与这些孩子“相互守望”——怎么对最好的学生负责,怎么对中等的学生负责,怎么对落在后面的学生负责。</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阻止家长把最优秀的孩子送到外面读书,但一定要看到,中间和底层的孩子是走不了的,他们都是普通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成就中国“世界工厂”美誉的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大部分还要回到本地定居,县域教育要研究怎么对这些人负责,对他们不负责就等于是对这个县域的未来不负责。</p><p class="ql-block"> 对世界有着饱满的热情 ,对教育保持着冷静的教育观!“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把学生灰色的人生起点涂抹得斑斓多姿!”</p><p class="ql-block"> 清醒却又保持赤子之心的陈日果校长,真是我的偶像了![强]</p>

学生

课堂

陈日果

教师

校长

我们

老师

红旗

教育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