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阿普然,原名密英文,傈傈族,云南省泸水市人。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五届、七届理事,云南省德艺双磬文艺家。著有《怒江谣》等八部散文集,《翻犁春天》等近百篇散文发表于《民族文学》《滇池》《边疆文字”等几十种省级以上报刊上,并多次荣获省级散文奖。现供职于云南省怒江州文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仰望</b></p><p class="ql-block">文/密英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久居怒江,我不得不仰望;而且也学会了仰望。</p><p class="ql-block"> 怒江两岸有许多海拔3000多米的高峰,你只有仰望(而且得借助望远镜)才能看到它们的顶端;有时,哪怕仰望并借助望远镜也看不清它们的高度。它们往往被浓雾裹得严严实的,能见度只有几米。驱车怒江大峡谷,车到半山腰,仿佛在仙境遨游,如梦如幻,不容得心弦一紧,车速自然慢了下来。但当太阳喷薄而出,不一会儿就驱散了浓雾,那些山峰就像大海中的鲸背露出它们的真容,在已泛白的云雾中游动。矗立在大山上的村寨也渐渐清晰了起来,它们有的高楼林立,俨然崭新城镇;有的隐在花草树荫中,如果不是谈淡的炊烟缕缕升腾,很难让人窥见它们的存在;有的村落仅十几家,但却很显眼,它们位于海拔高的半山腰,而且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鲜艳的旗帜在飘扬!这些山峰和村庄就这样从怒江畔一直延伸到怒江东岸的碧罗雪山和西岸的高黎贡山上绵廷不绝。我只有仰望它,不论在怒江畔或是山腰或更高处。我常常以为,已经到了山顶,但更高的山峄又矗立在面前。村庄也是,往往以为自已抵达的地方,树木低矮、树叶变得细小,如针形并坚硬,空气相当稀薄,不可能有村庄了,殊料村庄后的村庄又在眼前,磨响碓起、牛哞羊叫、炊烟袅袅……</p><p class="ql-block"> 我也仰望星空。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半山腰或近乎峰巅的村庄上空,夜空蔚蓝,只要不是雨天,星光灿烂,它们有的像鸡窝(即北斗七星),有的像缀满果的树木,有的宁静,肉眼看似手一动也不动似的,有的调皮,仿佛美女频频眨眼似的。在最高的山寨,神的是我们仿佛就可以摘得星星似的,有着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的韵味和意境。其实,星星们离得很远,认为离得近不过是人们的错觉和诗人的夸张而已。关于星辰,当地傈僳人赋予了他们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也不乏哲思。《鸡窝星的故事》说一位孤儿勤劳又善良,经常帮助孤寡老人砍柴、扫地、背水什么的。一位老婆婆看他瘦得像直柴棍似的可怜,就送了他一只下蛋母鸡叫他杀吃补补身子。孤儿舍不得杀鸡吃,就将母鸡放养着。过了一段时间,母鸡下蛋后孵出了六只活蹦乱跳的鸡崽。让孤儿奇怪的是,不管他如何细心照料,那六只鸡崽就是长不大。</p><p class="ql-block"> 一天,一位从未见过的白胡子老人来孤儿家投宿。孤儿见远客到家,而家中没什么招待的,正在为难中,那只母鸡领着六只鸡崽回来了。白胡子老人见到母鸡,两眼放光,馋涎欲滴的模样。孤儿见状,只得逮住母鸡欲杀它待客;可他几次想杀母鸡都下不了手,他实在舍不得杀它,难过得独自流泪。白胡子老人见状,假意对孤儿说,你不忍心杀就不要杀了,随便吃点什么都行。孤儿觉得自己诚意不足,一定要杀鸡待客,但又无力下手。白胡子老人狡诈地说,你既要杀鸡款待我,又下不了手,不如把它送我,我到家自己杀吃,这样既让你尽了地主之谊,我也吃得到鸡肉。孤儿觉得他说得有理,就把母鸡送给了白胡子老人。老人接过母鸡后说,不如把这六只小鸡也送我吧!没有母鸡照顾,它们也活不了。孤儿觉得老人说得对,这几只鸡崽有母鸡呵护也长不大,何况失去母鸡后呢!这样一想,孤儿就爽快地把六只鸡崽也送给白胡子老人,老人临走时顺手拿走了鸡窝,说背鸡用得着。老人得鸡后,迅速离开孤儿家,连夜走了。原来,老人是“尼帕”(巫师)知道鸡们的秘密,它们是天上的星辰变的,是来帮助孤儿的。果真,老人刚背着鸡来到山寨垭口,母鸡说人话了,说他们在山上埋了一罐金子和六罐银子,叫尼帕挖了后与孤儿对半分享用,并叮嘱一定要分给孤儿一半,否则金银会变成石头和鸡屎。说完,鸡窝飞了起来,带着那只母鸡和六只鸡崽到天上,眨眼间变成了一大六小的七颗星,人称“鸡窝星”。这个传说包含着几多人生际遇和不寻常,又寄托着傈僳儿女多少企盼?!</p><p class="ql-block"> 在怒江,我常常仰望。仰望山峰,目光有了酸涩;又常常仰望星辰,心灵仿佛更加清澈。</p><p class="ql-block">2021.11.08</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