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五十年代的老照片印证郎酒厂正式成立的时间

平鸽 5965819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偶然见到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老照片,一群活跃在古蔺商业战线的中青年被定格在照片上。他们是我们的父辈,如今多己作古,当年工作的单位也大多随着时日的变迁而湮灭,全古蔺县只有一个仅存的企业还能找寻到他们中的几个人当年的足迹,那就是古蔺郎酒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而这几个人也以照片中的身影印证着当年郎酒厂正式成立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岳母和我爱人也在照片中。年近九旬的岳母,同通常的老年人一样,爱唠叨曾经的过往,但对她的话我往往听一半,丢一半,毕竟那些年代久远的事,常常会被老人不饶人的年岁稀释,没有具体的实证总不能让人完全相信。岳母曾参与郎酒厂初创,关于郎酒厂正式成立投产,她说因为五七年开展反右运动推迟了时间,以高支书为首的厂部人员是五八年到的二郎,那年正值我爱人出生,所以她记忆犹深,对她的说法我也是将信将疑。这张老照片成为了岳母话语的实证,它带着历史的厚重,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郎酒厂正式成立的时间只能是一九五八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照片上这几个人对郎酒厂正式成立至关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正中戴军帽者是高乃邦,当年郎酒厂大名鼎鼎的高支书。四十年代初从老家山东沂蒙投身抗日烽火,岀生入死的战场洗礼,炼就了他敢打硬仗的军人本色。他挑起了组建郎酒厂的重担,任郎酒厂党支部书记,対郎酒厂的工作全面负责。虽然枪林弹雨的军旅生涯让他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工作思路清晰,组织能力很强,干事有魄力,在郎酒厂一言九鼎,有很高威望。曾参与过郎酒厂初创现仍健在的老人们都对高支书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对时任的厂长却都语焉不详。作为郎酒厂的奠基领头人,他为郎酒的重生倾注了全部心力,为此也赢得了郎酒厂干部职工的敬重,这种敬重伴随到他终身。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乃邦以郎酒厂支部书记的身份到二郎,郎酒厂初创的工作才算全面铺开。我一直疑惑,为什么古蔺县志郎酒厂专章里没有高乃邦的踪迹,当年他为郎酒厂奠基付出的艰辛竞然不能让他在县志里那怕只留下一个名字?应该是县志的编辑者没有搞清楚当年企业的领导体制。那时郎酒厂实行的是支部书记负责制,支部书记是企业第一责任人,厂长是第二责任人。八十年代后郎酒厂才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古蔺县志只记下了当年郎酒厂厂长的名字而忽略了高乃邦。真希望以后古蔺县志能对此作出实事求是的修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第二排最右边着深色衣服的人是王俊昌,建厂时任郎酒厂的人事干事。六零年古蔺县财委提职文件载明:免去王俊昌二郎酒厂人事干事,提为二郎酒厂副厂长。他是郎酒厂内第一个提任厂领导的干部,也是郎酒厂历史上第一个副厂长,还是参与过郎酒厂初创现仍健在的厂领导。他当年到了二郎才表明对郎酒厂成立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人事工作正式启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第三排左数第三人是邹昭桂,郎酒厂建厂时任会计,一直在郎酒厂工作到退休。他是对郎酒厂,对郎酒有大贡献的人,这种贡献不是来自他的会计工作,而是来自他喜欢研究草药的业余爱好。建厂若干年后,在一次上宝峰山采草药途中,偶然发现了天宝洞,向时任厂长云宗倜报告,成就了郎酒浑然天成的品质。十年前,我爱人在县城见到邹昭桂的老伴,老人很是伤悲,才知邹昭桂最后还是因为这业余爱好摔下崖壁殒命,让人不胜唏嘘。这当然是后话,与建厂无关,与建厂有关的,还是他的本职工作,会计。他跟着高乃邦到了二郎,郎酒厂全面工作的财务核算才能得以进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第三排右数第四人是谢树华,我岳母。她不属于郎酒厂正式建立时的重要人物,但她算得上是郎酒厂初创的亲历者。在她的记忆里,我岳父五八年上半年同高支书一起先到了二郎,但照片证明她的记忆有误。岳父当年的主要任务是为郎酒厂收购酿酒的粮食,他作为先遣人员,是在高支书之前到的二郎,不然的话他同样会出现在合影的人群中。照片中的岳母怀着身孕,我爱人是在拍下这张照片后的两个多月,五八年九月中旬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四十天后的十月下旬,岳母清楚地记得,她同我爱人的外婆一起,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扛着在县城制作的郎酒厂第一块厂牌,从县城坐车到太平,渡过赤水河,从贵州地界步行到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到郎酒厂。自此在郎酒厂度过七年创业时光,从事会计工作,因是郎酒厂厂部唯一的女干部,所以又兼任郎酒厂的妇女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清楚地表明合影的目的是县服务局欢送下派干部,很明显,五个佩戴红花的人是欢送对象。照片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高乃邦、王俊昌、邹昭桂的身份当时还是县服务局的领导和干部。二是他们当时还在县城,没有到二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古蔺县城到二郎的交通、通讯都极其困难,高乃邦一行没有到二郎,意味着之前所有围绕建厂开展的工作都属于前期筹备。他们到了二郎,才标志郎酒厂建厂工作全面展开,更标志郎酒厂正式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张照片最有历史印证价值的是它清晰的时间标记:1958年6月24日。应该说在这之后没有多久,也许就是七月份,高乃邦就带着王俊昌、邹昭桂等人离开县服务局,离开县城,彻底转变了身份,作为郎酒人在二郎安营扎寨,招兵买马,正式拉开了郎酒厂登上历史舞台的帷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