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自己手上——读《35公斤的希望》

常想一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希望不是物质的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怀着一种同情、揪心甚至心疼的情绪读完这本书。</p><p class="ql-block">主人公格雷古瓦是一名在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下的被认为差的不能再差的学生——他曾留过两级,父母为他申请不到学校。造成这样的结果,书中除了介绍他因为一次体育课因忘记穿校服而借了学长衣服,因衣服过大而造成滑稽的事件导致体育教师要求劝退他之外,没有再介绍其他原因。但是他对学校的讨厌后遗症却很厉害:从感情上,恨学校,恨它远甚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从身体反应上,上学时间的一个小时前身体就开始疼痛,且随着上学时间的临近,身体的疼痛感会越来越加剧。如此厌学的孩子,却必须回到学校,实在是痛苦至极!</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在最初都对生的希望、有对幸福的希望,格雷古瓦也一样,而希望的持续必须有内生力和外助力。</p><p class="ql-block">给予格雷古瓦的希望动力的第一位是幼稚园玛丽老师,她让格雷古瓦明白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令我感兴趣,除了我的双手,和用手创造的玩意儿</span>。并给予格雷古瓦量身打造的评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男孩子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才</span>。这是给予他最高的评价。可能这个评价深深地埋进他内心,让这颗爱动手、爱制作、爱发明的种子持续发酵,并且要用行动证明!书中介绍了格雷古瓦是一个特别擅长机械、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p><p class="ql-block">第二位是格雷古瓦的爷爷,他不仅带他参与实践操作,而且经常在不经意间引导着他在极度迷茫、无助甚至充满恐惧时引回正途。这是一位充满爱意、智慧的老人,是能真正理解他内心感受并灌输正能量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希望来源于格雷古瓦内心对手工制作及发明的执着。在爷爷的鼓励下,他给格朗尚中学校长写信,因为他虔诚的动机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并最终录取。在文中最后想爷爷的同时,想到了做为男孩子的责任,一次次突破自我,挑战最不愿意上的体育课中的攀绳运动,在同学们的鼓励中,挑战成功!这次成功不仅是挑战体育课运动的成功,也给他人生道路上突破种种困难带来勇气!</p> <p class="ql-block">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带给我们思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带给人发展的理念、家庭教育中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样,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希望更多的学生获得自我追求幸福、美好的希望,因为希望在,梦就在,前行的动力就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