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与 登 山

纸上谈兵

<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幕府横亘。在长江与幕府山之间有一座经年水厂进入升级改造阶段。2008年7月,时值夏天,我们一头扎进南京上元门水厂建设施工。开头万事难,从用地纠纷到安摊建点推进施工诸事纷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终于走向正轨。工地无岁月寒尽不知年,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时候抬头看到对面的山峰不经意间由苍绿变为萧索再到草木萌发仿佛一转眼间,网上查询对面竞然是比较有名的幕府山,而且是当地的一大传统登高名胜。(组织上元门项目部分员工登山)<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据说幕府登高习俗始于东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想不到工地就在名胜脚下,传统与现代工地相距只有一条公路之隔。于是五一之际,带领项目部年轻员工登临。站在山顶,俯视脚下芸芸众生,原来我们天天为此奔忙的工地小如棋盘,长江浩浩荡荡流向视野尽头,江上往来船只、山脚下公路上过往车辆,施工的工地与旁边已弃用货场码头,头顶上山鹰展翅翱翔延伸天际,一派春和景明景象,而登高望远总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想必自东晋其后的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朝代更迭的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登临此处,石头城上长江之畔风流人物一代代过往。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大建设的年代一群建设者登临此处,想必与之前的渔樵耕读军民往来者中,算是以往没有过的吧。历经和平时期的登临之所到兵荒马乱的驻军之处,再到现在的民生工程的建设之地,历史穿越硝烟和江山风华,这里的人和这片土地都有了新的面貌和选择,尽管这选择来之不易。(组织员工参加幕府山登山节)</p> <p class="ql-block"> 二、登山与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登山活动让项目部员工放松了心情,也激发了员工攀登高峰斗志。大家在山上齐声高呼,舒缓日间的烦燥。山脚下的上元门水厂项目是集急、难、险、重于一身的工程,还是企业重返南京市场的首个水务项目,上级要求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效益、形象都不能少,升级加改造在方寸之间腾挪鱼和熊掌都要兼得,这可难为了建设者了。为在重重困难下推进施工,大家想尽了办法,协调项目批文(第二年才完成立项),解决施工用地、机械进场、人员办公用地,土方外运,物资材料、资金紧张难题,各项手续与方案、因批文流转待审批与各方检查的矛盾、各类意想不到的琐碎,从开工到过程基本上是焦头烂额地推进,人难管活难干钱难挣建筑业三大固症时时困扰着项目,好在困难中我们还是全力推进了建设,当时已经进入第一阶段节点的冲刺。然而过程之艰辛只有当事人能体会,记得腊八节当晚,看到现场忙忙碌碌建设者遂打油一首《腊八出工地有感》,感怀昼夜施工,时光匆匆。回想起来,这几年多次参加和组织登山。最初是2012年参加公司组织的“庆祝周年 勇攀高峰”的五一登大蜀山活动,于是登山成了一种仪式。</p><p class="ql-block"> 从海外工地回来后,2016年至2018年在温州项目期间组织员工、新来的见习生多次登临项目附近的阳府山。(温州项目部员工登山)</p> <p class="ql-block">  记得是 2018年4月28日,组织项目员工开展“庆周年 迎五一”登山活动。自2016年初开工,这个水务领域的亚洲之最也是历尽艰辛,曾经项目部员工面临轮流放假的窘迫,好在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施工用地难题得到解决,到登山活动前段时间,工程主体施工已完成,大家感觉松了一口气。当时是在温州组织的第三次登山,每逢重大活动,我们都要跟山死磕一下,从中寻找突围的感触。记得第三次登山时,感慨登山人员已经换了新人岁月匆匆春光催人老,逐打油一首,以记之。《春日重登阳府山有感》 项目近三载,工程百战难; 重重复层层,犹如几重山; 今日再登临,瓯江横如练;江山多画卷,吾辈不得闲; 主体才封顶,收尾号角催; 节点多险阻,俯首再登攀;眼前登山人,青春与少年;可怜行吟者,鬓角已秋声; 春光无限好,尤得备旧鞍;风雨再兼程,奋斗天地宽。 (温州项目部员工登山)</p> <p class="ql-block"> 三、与“攀登者”登山</p><p class="ql-block"> 回到南京上元门工地。到了2019年10月份,当地举办了第二届南京登高节,活动就在我们工地附近,包括我们项目部在内的1000多人应邀参与了这场体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秋日盛宴。本届登高节不仅有登高揽胜、遍插茱萸等四大仪式,还增加了”音乐会和“祖国山河颂”诗歌会,以及热气球灯光秀、攀岩比赛等互动体验项目可谓精彩纷呈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登高节开幕式最吸引人的是请来了上映不久的电影“攀登者”阳光(饰胡歌/成龙)的原型,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获得者夏伯渝。他是中国首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登山选手。身残志坚的夏伯渝一登场,大家都以欢呼和掌声向这位追求梦想的老人致意。更难能可贵的是夏伯渝一起和我们登山,在山顶同事们再次见到这位以七十高龄、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老人并和老人合影,等我们陆续赶到时老人已经从另一处下山,于是赶紧追随而行终于在山下我们遇到了“攀登者”夏伯渝,老人和蔼可亲地分别与来人合影,神情就象回到了青春时光,焕发活力。</p> <p class="ql-block">回去后查询资料,知道了老人及团队珠峰登顶的不易, 1975年,身为中国登山队队员的夏伯渝在登珠峰时为救帐篷丢失的队友导致两只小腿严重冻伤并截肢,但他并没有放弃梦想,身体恢复后先后三次尝试攀登珠峰,但一直未能如愿,2018年5月14日,他以70岁的高龄成功登上了珠峰。高寒缺氧、冰川断层有时是生死一瞬间有时候高原病的后遗症还会在后来岁月里侵蚀当事人的身体,但这都没有熄灭一群“攀登者”的步伐,最终完成人类新挑战了再次跨上珠峰。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和成功,而是一代奋斗者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久远的不说,从七十年代末以来,我们国家走向改革开放的道路,何尝不是在筚路蓝缕中闯出一条路来,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自信。对于企业来说,源于抗美援朝战火硝烟到归国进入和平建设,再适应潮流走向市场,也走过了一条曲折前行之路,对于供职的公司也是2011年重组后,一年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产值、营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最早的水务市政到海外、产业链不断延伸一年一次超越,直到成为目前的中国中铁专业公司二十强。挥手十年间,市场再跨越,这都是一批批人劈荆斩棘、积沙成塔、不断攀登的努力结果。(2012年,大蜀山,公司机关员工登山)</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元门项目,项目2018年8月初开工,第二年6.21日通水,然后进入施工第二个阶段,经试运行后,最终于2020年12月全部竣工验交,这中间也走过一条翻山越岭之路。过程中,我们不但完成了施工生产,在2020年长江抗洪期间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收到当地感谢信,同时绿色施工经验不但实现了工地材料循环利用,还尽可能地降低了成本,成为局内科技成果,首个重返南京项目打开局面,为企业也在其后连中了南京三个水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年中旬到了皖西南望江项目,这个管网最长、多个水厂的水务项目又是一座新的山峰。于攀登者而言,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宿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这些行业的登山者来说,工作是与一座座工地对话,周而复始始终面临挑战,人生如登山,企业发展亦如是。(2021年望江项目部前期员工登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