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文溯《四库全书》(其五)

馒头奇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陇上文溯《四库全书》前</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四篇,已经对藏书阁其中六阁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进行了讲解,本篇专门将“文溯阁”作为一篇来讲解,就是因为它与我生活的城市兰州有着深厚的渊源。尤其是作为国宝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为什么会保藏在金城兰州,可能很多“老兰州人”都不知道。为了厘清《四库全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我们走进文溯阁,走近《四库全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乾隆四十七年(1782),第二部《四库全书》抄成,藏盛京文溯阁。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进逼东北,10月占领盛京。俄军占领盛京两年,文溯阁院落成为俄军马厩和炮兵营房,所藏《四库全书》缺失39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占据盛京。外务省随军记者内藤虎次郎进入文溯阁。1912年,他再次进入阁内,抄录、偷拍部分珍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民国建立后,文溯阁及全书归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14年,北洋政府命令将盛京皇官文物运送北京陈列。奉天督军段芝贵为讨好袁世凯,将文溯阁全书也运抵北京,存于故宫保和殿,第一次书阁分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22年,文溯阁《四库全书》险些被清朝皇室以120万元盗售给日本人,后迫于舆论压力而罢。1925年,张学良、冯广民、杨宇霆、董众、谭峻山等人积极奔走索书。杨宇霆参议致电教育部,提出文溯阁藏本为“奉省旧物,仍归奉省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25年8月,由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广民查收,押运返奉。此次转徙之后,文溯阁全书阙书、阙卷的现象更加严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26年,东北地方政府组织董众、谭峻山等20余人补钞,文溯阁《四库会书》基本恢复原貌。1927年,文溯阁经过修缮,全书得以复藏,实现了书阁合一。1931年,董众作《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复记》,勒石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27年,奉天地方政府发起影印文溯阁全书的倡议。张学良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告影印全书。后告中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伪满洲国国立奉天图书馆之名进行接管全书。期间,日伪政府曾建议将《四库全书》运往日本,后因民众激烈反对而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46年4月,伪满洲国国立奉天图书馆改称为沈阳图书馆(后又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接管文溯阁全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48年7月,国民政府知东北不保,曾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走,东北文化界人士极力反对,承办官员借故拖延,终于保留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49年,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接收了沈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全部藏书,文溯阁《四库全书》仍存放于新阁。6月,对文溯阁《四库全书》进行了清点,共36315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东北图书馆于同年10月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再一次运出沈阳,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存放在讷河城外一所关帝庙改造成的小学校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54年1月,《四库全书》重新运回沈阳,仍存放于沈阳故宫院内的新阁,而隶属于辽宁省图书馆。1965年,辽宁省图书馆以备战为由,请求省文化厅将《四库全书》调离辽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经中共辽宁省委、国家文化部等层层批示后,建议拨交西北地区图书馆收藏。文化部于同年9月4日告知辽宁省文化厅同意拨交,指定由甘肃省图书馆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66年3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于做出“基于备战需要,将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一部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的决定。9月13日,辽宁、甘肃两馆正式开始点交。清点结果:文溯阁《四库全书)》共有6144函,3474种,36315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66年10月7日,《四库全书》共装三个车皮,沿途经北京、内蒙、宁夏,辗转一周,行程3000多公里,10月13日安全护运到兰州土门墩货场。14日,兰州军区派出军用卡车将《四库全书》运抵战备书库—甘肃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的妙因寺庙保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从1966年10月13日至1971年6月12日,文溯阁《四库全书》在连城鲁土司衙门大经堂存放了4年零8个月,虽然当时保藏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此处远离兰州,人烟稀少,《四库全书》平静地度过“文革”的动荡,未受到任何损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榆中甘草店木林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鲁土司衙门距兰州170多公里,交通不便,连城又地处大通河边,气候潮湿。1967年,省上决定重选地址,修建新库,先后考察了兰州、天水等地。选库原则是靠山隐蔽,少占土地。最终选定榆中县甘草店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山村—木林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文溯阁《四库全书》一直存放在这里。期间没有发现潮湿、发霉和长毛现象,也无污染或人为损坏,原有的黄斑也未扩散,且还有所淡化。木林沟因完好保存《四库全书》34载的一段史实,也将永垂我国的文化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兰州北山九州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1999年5月,甘肃省政府决定立项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专藏书库。经过调研论证,最后确定在兰州黄河岸畔海拔约1800米的北山九州台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2005年7月8日,这座依山傍水,典雅庄重,具有浓郁明清建筑艺术风格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文溯阁《四库全书》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井然有序地被搬进了九州台藏书楼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至此,甘肃最终成为这部历经世事变幻、饱受风雨沧桑的国宝级古籍的第二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碑落成的兰州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碑,高5.27米,重约20吨。两面刻文。碑阳为摹刻“乾隆御制《文溯阁记》”,碑阴镌刻《兰州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记》。碑文由著名学者、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撰写,我国著名书法家、西北师范大学郎宗权教授书丹,以甘肃省人民政府名义勒石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文溯阁《四库全书》三次离开沈阳,最终归宿兰州。《秦风·蒹葭》有“溯回从之”之句,文溯阁《四库全书》溯黄河而至其上游,有如“溯回”;而其“溯”字,亦于《兼葭》暗合。文溯阁全书最终落脚于历史文化悠久的陇原大地,可谓得其所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文溯阁《四库全书》甘肃在危难之时担负起了妥善保存国宝《四库全书》的历史重任,现在更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这部“千古巨制”的长期保存保驾护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同时,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保存也加深了甘肃的文化底蕴,成为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