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徒步——瑶族古文化遗址探险

青鸟的向往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徒步?领队漠之一上车就抛给大家一个大问题。</p><p class="ql-block">这使我想起徒步墨脱前一晚,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驴友们,在派镇轰隆隆的雨声中,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不走墨脱会死吗?</p><p class="ql-block">今天,带着这个相似的问题,我们一行25人开启了龙窖山之旅———瑶族古老文化遗址的探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窖山又名药姑山,位于湖南临湘东南三十公里处,面积200平方公里。风景由高峡平湖、老龙潭、青石寨三个主要景区以及49个景点,38个相对集中的瑶族古文化遗址组成。主要包括高峡平湖、高山石屋、朱楼城及古墓葬、祭祀台等景点,非常适合考古探险。</p> <p class="ql-block">当然,探险之旅仅对于我这个菜鸟而言。同行的大多数都是老驴友,他们有的都来过五六次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一位可爱的小伙子,他也是第一次来。向导问他是自愿来的还是爸爸妈妈逼着来的。他响亮的回答:“自愿来的”!语气之间充满自豪。</p> <p class="ql-block">我的搭档是我的瑜伽朋友君。她对领队抛出的问题非常淡定,照样我行我素地睡着大觉。也难怪,对于一位走过雨崩、走过尼泊尔安纳普尔那大环线的资深驴友来说,这样的问题真是见惯不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带着这个问题,我一路走一路和同伴们讨论前几天哀牢山4名地质队员全部山中遇难的事。多么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p><p class="ql-block">“可能遇到了鬼打墙!”同行知青哥说道。他给我们讲了他当年下放农村的一个经历。那时在乡下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一场露天电影。那一晚他们5、6个知青步行几十里看完电影回来,在一段山路上迷路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办法找到来路。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发现其实一直在绕着原地打转。</p><p class="ql-block">知青哥也是一位老驴。他和我的搭档君开心地回忆起他们从江西武功山到明月山的徒步穿越之旅,还有他们分别去过的一些我未曾听过的徒步名地。当然还有,他们在张家界、南太行走野路(驴友们对当地村民步行古道的通称)逃票的刺激……说完哈哈大笑,那种豪气深深感染着我。</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想起作家韩少功先生。他在汨罗当知青挖防空洞令人心酸落泪的经历,以及他把他的知青生涯撰写成不朽<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文字,形成独特的寻根文化。他们又是怎样一种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我姑且把他称呼为“棍子哥”。因为驴友告诉我,他从不带登山杖,每次都是上山前随手削一根棍子权当登山杖,而且走得又快又轻松。我仔细查看了他的临时登山杖,可一点也不“临时”哦。他随手削的棍子有凹进去的把手,有插进地里的尖头,堪比一根专业登山杖。</p><p class="ql-block">他最后一个上车,背一个简单的背囊,率性而为的样子。使我想起一个故事。还在学校的那一年,我的三千米长跑输给了一个个子小巧的姑娘,他们告诉我,她是怀化山里面长大的孩子。我当时很是不服气,而且不服气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我的好朋友跃林偶然和我说,她小时候住在影珠山上,每日上下学上山下山都是带跑的,他们上山下山,跑来跑去如履平地。我恍然大悟,原来高手真的在民间呀!!</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一下卢哥了。根据推算,他的年龄约65岁。可谁也不会在乎他的年龄。因为一路上十几公里的山路,上山下山都是他“穿领骑衫”。虽然他有两次差一点把我们“带进沟里”。他因为跑得太快,一不小心跑叉路了。不过没关系,他笑呵呵的又跑回来,比我们多爬一两公里山路都不带喘的。下山之前他告诉我,下山别怕,像猴子一样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就下去了。我开始以为他开玩笑,不过当我们在坡度70度的山上往下走时,就真的只能像猿猴一样这棵树抱那棵树,连滚带爬啦。</p><p class="ql-block">最可爱的数三哥了。他认认真真开着导航,当我们一行7人走错了路,他不急不火爬了两公里赶过来纠正我们,把我们带回去,那种军人气质,不是一般人学得来的。</p><p class="ql-block">还有前同事医生美眉,她放下家里优渥的周末生活,在泥水中摸爬滚打,又是什么力量驱使她坚强地一路走来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记得墨脱之行有一位驴友,他的父亲是武汉一所大学的教授,当年被打成反革命,母亲或许是为了他的安全,把年幼的他送到了湖南邵阳大山深处外婆家抚养,从此他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还有在冈仁波齐遇到的一位78岁的广州老人,他5进西藏,4进冈仁波齐,每次都是先给子女留下遗书:若意外,勿来找。他的步伐和年轻人一样轻盈,冈仁波齐转山也和年轻人步调一致。</p><p class="ql-block">徒步到底为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我们虽然希望远离它,但是它也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们希望自己的基因里带着这份优秀的磨练出来的意志,然后把它永远传下去。希望我们的后代带着这份基因,但是不希望他们再经历那些无谓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其实很多问题都不需要答案。</p><p class="ql-block">因为,山就在那里。</p><p class="ql-block">走就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