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花开,馨香满怀——区教研室帮扶五中语文组之活动反思

叶民霞

<p class="ql-block">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这是腊梅即将盛开的季节,也是冬日阳光温暖五中老师的日子。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区教研室“五清课堂”,我校语文教研组迎来区教研室为期一周的帮扶活动。在教研室杨志新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听课、说课、评课、座谈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整个活动组织有序,流程清晰,过程紧凑,参与面广,受到一线语文老师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听课中反思,评课中成长!杨老师对上课的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打开心扉的老师们也开始畅所欲言,评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能力在互动中提升,大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和相互提高。</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经验促研思,分享促成长。继区教研室帮扶活动之后,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五中校长周自学为语文老师安排了一份特别的周末作业——帮扶活动反思。勉励语文老师们通过不断反思中成长为五中名师。</p><p class="ql-block"> 冬日有暖阳,心中就有光。老师们尽情倾露自己心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九年级语文老师活动反思节选</b></p> <p class="ql-block">  <b>《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b> ——九年级 高莹</p><p class="ql-block"> 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写作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相靠拢,就比如叶老师在写孤独这个话题时,就结合了课文《孤独之旅》,让学生叙好杜小康的事例来有力支撑观点,这样不至于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无例可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读写结合能力在作文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学习写作中,一般都是通过阅读比较好的范文,来体会其写作的构思和结构,来积累课本人物素材,通过学习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通过写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好的理解了教材中范文的写作思想,这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探索作文教法之路其修远兮,我们将在组长的带领下上下求索。力争做到搞活课堂,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b>《议论文如何叙例》听课偶得</b></p><p class="ql-block"> 九年级 熊立新</p><p class="ql-block"> 1.作文教学自成体系,训练有素。这学期听了叶老师两节作文课,了解到学生从平常随笔、周记直至月考、调考,都能严格按照平时训练标准来评判。这种对学生规范化、格式化的教学已然初见成效,历次大小考试,学生的作文都能正常发挥,考试成绩也能稳居前列。以课本教学,从课本教学中挖掘写作素材,无疑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拓宽了选材思路。</p><p class="ql-block"> 2.培养学生精准审题能力,切中要害。叶老师在叙述要素之一的“孤独”一词含义的时候,与“磨难”“寂寞”等词进行了区分,教会学生不能偷换概念,并且这种孤独还可表现在外在环境、心灵上、和精神上。对要素B的分析也点拨到位,先后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有所体现,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  <b>《议论文中如何叙例》听课反思</b></p><p class="ql-block"> 九年级 张 静</p><p class="ql-block"> 从学情分析角度来看,本节课充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作为15岁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九月月考的成绩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叙例和析例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欠缺。</p><p class="ql-block"> 从教学目标定位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五要素法界定:其一,行为主体学生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其二,行为活动外显化,“通过读写议的方式展开活动”;其三,行为对象具体化,“了解写议论文如何通过叙述和分析事例来支撑语意。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行为条件情境化”和“行为程度精确化”做得不够。并且本节课虽然教学目标集中,但是还可以再简洁一些。</p> <p class="ql-block">  <b>《重方法抓积累》听课心得体会 </b></p><p class="ql-block"> 九年级 向彩云</p><p class="ql-block"> 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作文仍然无言以对、空话假话连篇,而这次叶老师的习作训练内容,更有利于老师去引导学生从类、因、法、果四个方面去写作,不再惧怕作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上叶老师把这一要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  </p> <p class="ql-block">  <b>听议《议论文如何叙例》反思</b></p><p class="ql-block"> 九年级 陈志华</p><p class="ql-block">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扎实推进“五清课堂”教学思想。</p><p class="ql-block">2、教学中,既有“类因法果”作文技法指导,又难能可贵的有读写听说思维能力训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八年级语文老师活动反思节选</b></p> <p class="ql-block"> <b>《在听评课中实现双赢》</b></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 熊吉秀</p><p class="ql-block"> 课后同行教师的交流,特别是教研员专业的点评:多呈现错例,找准学生难点、痛点,有解决方案,给学生充足时间做充分的练习,有效落实教学目标。醍醐灌顶,瞬间有了方向。校长也在总结中提及:教师互听互评,专家指导,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p><p class="ql-block"> 三节课下来,所有授课及听评课的教师,授者在听评者的指点激励中提高,听者在授课者的引导,及时反馈中不断调整内容及方法,相当受益,在听评中实现双赢。</p> <p class="ql-block">  <b>《抓牢抓实课本,挖掘写作素材》</b></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 吴冬梅</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针对学生平时写作苦于没有素材的现状,在教学中,如果注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紧紧抓住语文课这一阵地,积极有效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鲜活素材的挖掘,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充实学生写作素材库的。这样也能为学生顺利写作铺好基石,或许,学生素材匮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教 研 活 动 反 思</b></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 胡则琼</p><p class="ql-block"> 我上网查了一下叶老师说的“类、因、法、果”方法论,虽然听起来很拗口,但是实际上是指议论文的议论范畴,即一般的议论文议论些什么问题的问题。广义地说,议论文议论的问题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世界、社会、人生中有什么问题,议论文就可能议论什么问题。然后以类、因、法、果作为四个单元,绘成四条轴的图示,在每一条轴上列出尽可能多的内容项。最后根据个人对题目的理解,确定论证范畴,把准论证中心,从相应的轴上选出一定内容,进行联结组合,并运用恰当的论据与合适的模式,就可以实现快速成文。 </p><p class="ql-block">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作一番抽象上的分类,则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四大范畴。所以不管什么类型的题目,只要文体是议论文,都可以使用此方法,所以实际是非常有教学意义的,值得各位老师的学习与借鉴。</p> <p class="ql-block"> <b>语 文 教 研 活 动 反 思 </b></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 宗敏</p><p class="ql-block"> 如何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准备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每周设一节名著阅读课;二是每周末品读现当代名家精品。无论哪方面都要做读书笔记,并加以品评。在那些名著名篇里,学生可以看到自然、社会、人生百态,感受着世态人情,濡养着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使学生的思想素质获得了提高,同时也为学生作文积累了间接的写作素材,成为个性化作文不竭的写作之源。</p><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虽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是深刻的,我的收获将指引我今后的教学,我所感受到的不足,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b>听《议论文如何叙例》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 张俊</p><p class="ql-block"> 即使再成功的一堂课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这堂课有一点不足的是课堂教学结束时时间比较仓促,可能是学生交流、展示时花费了时间。我听了这堂课后,有如下不成熟的个人想法,在议论文叙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剪裁舍弃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裁剪资料,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如果叙事过于详尽,以至于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就会犯以叙代议、以事代理的错误。</p><p class="ql-block">(二)挖掘增补法。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挖掘增补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从而直接证明论点。</p><p class="ql-block">(三)概括排比法。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年级语文老师活动反思节选</b></p> <p class="ql-block"> <b>《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点想法》</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李红艳</p><p class="ql-block"> 我班的学生能动笔写作的应该有百分之八十,但是没有章法,另外是胡乱凑字数和一个字都写不出的。问他为什么?他坦然地说不会。我把课文当范文,一点一点地教,学习完《春》,其中的写景片段写得精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手法,就从写句子开始,带他们观察学校的景物,再写片段,一百字左右。学习了《雨的四季》,让他们在写景的时候带着喜爱的感情去用词。慢慢的,刘梦琦,雷文馨的文字好了很多。但是文章结构还不行。学习《散步》,我把他作为写事作文的范文来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构建文章。</p> <p class="ql-block"> <b>听 课 反 思</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陈浩南</p><p class="ql-block"> 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因为担心卡壳,影响教学进度,干脆把答案告诉大家,难点是过去了,但我却不清楚学生掌握的情况,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在今后还得多加注意,把课堂适度的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突出一个“讲”字,学生的学习突出一个“听”字。要想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用有所侧重的导代替以往的面面俱到的讲。</p> <p class="ql-block"> <b>听一节作文教学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张云英</p><p class="ql-block"> 作文教学多尝试下水作文。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语文老师想要学抓住学生,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才有利于语文学科的提升。可是有学生认为,写作很难,不知道要写什么觉得生活中没什么好写的,每天都过得差不多。如果老师能够下水作文的话,会更直接的引导学生怎么留心生活怎么抓住写作素材也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现在想来平时总是觉得自己太忙没什么时间等理由来说服自己不去下水作文。听了这堂课之后,觉得自己要多学习叶老师下水作文的可贵精神,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也要多尝试写作,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b>“作文片段训练”听后思</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朱向阳</p><p class="ql-block"> “再现身边的例子”本是校长的话语。听起来很贴切,切合实际。我们读课文,教课文,辅导作文都要把学生往这条道路上引,使学生学必有得(德),有知识的收获。特别是用好“赓良续新,优本济世”校园文化说明。这对学生既是精神食粮的添加剂,又是人生道路克服困难十足进步的催化剂。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校领导先知先觉重视语文教学的程度非同一般,更强化体育三大球之一训练,政史的背记的举措已深得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使我明白作为语文老师班主任“叙例”从努力到成功任重而道远。</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从七年级抓起,全体教师的百般努力,三年之后离“名校五中”会越来越接近。</p> <p class="ql-block"> <b>学习总结和反思</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曹依林</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进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进展的源泉和动力。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进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老师,我还是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今后还需要多多学习,与学校各年级语文组老师共同进步,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p> <p class="ql-block">  <b>作 文 教 学 的 一 点 反 思 </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陈立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b>《好语文课的浅层探究》 </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何继承 </p><p class="ql-block"> 好的语文课源于教师的勇于探索。听课以前,我和其他语文老师上汇报课,完全处于应付或交差的心态,基本挑选浅显易懂、便于学生交流的课文来上,几乎不上非常棘手的作文指导课。然而叶老师绝不像我们那样“穿新鞋走老路”,而是针对当前学生写议论文不知如何叙例的薄弱环节进行大胆探索,经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终于摸索出运用“类因法果”法分析题意,进行叙例,并在汇报课上率先展示,旨在“抛砖引玉”。听课以后,我将学习叶老师勇于探索的精神,打算在下下周一的教研员下校视导时上一节记叙文指导课,争取早一点品尝到大胆探索后换来的甘甜。</p> <p class="ql-block"> <b>教研活动反思</b></p><p class="ql-block"> 七年级 陈金红</p><p class="ql-block"> 叶老师的作文教堂中,我们能够找到解决学生厌烦作文的钥匙。那就是用好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由此也启发了我的作文教学。我是任教七年级起始年级,在我的作文教学中,一方面加强作文体系化训练,另一方面也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的写周记来进行自由的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变得有话可说,这样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用文字表情达意,刚开始也许不能很准确的把所想所说的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一定要会对文字熟悉起来就会驾轻就熟,作文就变成一件小事情。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的时候,学生就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就一定会喜欢写作。学生也能在七年级夯实作文叙事的功底。</p> <p class="ql-block"> <b>《韵士俊才营课堂》</b></p><p class="ql-block"> 王睿明</p><p class="ql-block"> “一个失败的团队,没有赢家;一个成功的团队,没有输家。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在分享素材环节,学生井然有序四散开来,走向自己的小组。组员们或讲述自己的素材运用创意,或频频颔首肯定同伴的广博积累和逻辑思维,或诚恳提出各个要素的叙述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静能生慧,慧能生定,定能出奇。但动也能让思想如凝滞的河水鲜活流动起来,让分享的乐趣打破同学之间的厚障壁,收获的幸福充实丰盈心灵的荒原。</p> <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齐放才是春。”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营造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深研大纲教材,积淀教学素养,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寒冬犹有花枝俏,静待春来桃李香。”且研且学,且学且思,研路花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策划:周自学</p><p class="ql-block">主编:叶民霞 宗 敏 王睿明</p><p class="ql-block">撰稿:熊立新 向彩云 张 静 高 莹 </p><p class="ql-block"> 陈志华 熊吉秀 吴冬梅 胡则琼</p><p class="ql-block"> 张 俊 李红艳 陈浩南 张云英</p><p class="ql-block"> 朱向阳 曹依琳 陈立斌 何继承 </p><p class="ql-block"> 陈金红 </p>

学生

作文

写作

教学

老师

语文

七年级

反思

学习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