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div> 儿童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独立成才,是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div><div> 蒲公英班的老师们、家长们共读一本书——《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围绕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div><div> 本周读书分享会由韦紫滢妈妈主持分享。</div> 首先,她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文章的五个章节。 韦紫滢妈妈认为,《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这本书主要传达的观点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的陪伴、需要父母的支持、需要家校合作。<br> 面对当前的双减政策,孩子们的作业减少了、测验减少了,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却一点不少。这时候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更是考验,我们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同时要和老师保持联系,老师对孩子学习上的不足更了解。家校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br> 同时,在周末节假日,我们也应该尽量抽空陪孩子开展家庭亲子活动,可以是家庭会议、户外野餐、义工活动等等,寓教于乐,亲子共学。<br><div> 接着,爸爸妈妈们也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中来。</div> 爸爸妈妈们有的分享了读书感受:<div> 王语柔妈妈认为读了这本书的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沟通,少责备,做个能让孩子敞开心扉交流的妈妈,希望大家一起读了这本书都能改善恼人的教养小孩问题,让亲子关系亲密一些,生活也轻松一些,有幸参与这次分享会,感谢紫滢妈妈的分享,受益匪浅,在育儿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div><div> 李昊爸爸认为家庭教育更多的在于“熏陶”而非“教”。家庭教育的重点也不在于文化知识,而是孩子的品格、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能够注重自身成长,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并付诸实践 ,把孩子们的精力引向需要的轨道.1. 与孩子平等对话、交流.2.给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如果你要发展孩子独特的才华,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而不是代替他去完成。做到呵护而不包办,鼓励而不代替。<br></div><div><br></div> 有的妈妈提出了自己在育儿路上的疑问:<div> 例如,如何解决孩子爱哭闹的问题?如何让孩子能更独立的学习成长?</div><div> </div><div> </div> 张睿杰妈妈认为孩子哭闹可能是为了寻求关注,父母可以给予拥抱和安慰,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同时聆听他们的诉求,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div> 耿伟轩妈妈提出的建议是孩子平时自己睡觉,但是周五或者周六会让孩子跟父母一起睡,就让孩子聊聊一周在学校里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一说。</div><div> 家长们纷纷支招,用自己平时育儿的生活经验,一同探讨如何陪伴孩子们更好的成长。</div><div> 最后,班主任陈老师对这次分享会进行了总结:老师分享了平时生活中她和孩子们发生的趣事,也提出了自己关于教育孩子的看法。陈老师认为,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才能真正带领孩子们一同进步。最后,老师祝福蒲公英班的孩子们茁壮成长,展翅飞翔。</div> 此次的读书分享会在热闹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家长们纷纷响应,老师们支招,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成长的趣事,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div> 教育的真滴在于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在于叶圣陶先生认为的激发孩子的潜能;在于蒙台梭利先生认为的让孩子成为快乐独立的人;在于杜威先生说的尊重孩子的需求;同时,教育还需要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的那样,家校行动一致,互相配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