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小镇~大雅巴城

龙腾愉悦

<p class="ql-block">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旅行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每一个漂亮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中的难忘。一路走来,我们无法猜测将是迎接什么样的景色,没有预兆目的地在哪,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下,只有在前进中不断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和好姐妹一起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p> <p class="ql-block">姐妹每年相约巴城,走走看看,说说笑笑,唱唱跳跳,吃吃喝喝,拍拍停停,每年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这使我们旅游成瘾,有了难忘的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巴城镇位于昆山市的西北境,在著名的阳澄湖东岸。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太湖向东海泄水的三江之一娄江,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横贯镇域。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的水乡古镇。</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2001年5月18日宣布,中国昆曲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人类艺术的一枝奇葩,昆曲产生于以江苏昆山为中心的娄江流域,而巴城镇是昆曲的最早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昆山是具有艺事传统的地方,六朝时期有民歌咏唱,唐宋时盛行“伎乐送祖”,到明代同是南曲,但各地唱法不一,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黄幡绰是唐朝一位宫廷艺人,擅长“参军戏”,被誉为中国十大名伶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以后,流落到昆山正仪(今巴城镇正仪街道),死后葬在“绰墩”。绰墩以黄幡绰命名,是一座土山,由原始社会先民用人工堆筑起来的,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绰墩遗址现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地方志记载,在黄幡绰的影响下,当地村民善滑稽,能打切口。绰墩东有“傀儡湖”,也因他而命名,可知当时黄幡绰还传授了木偶戏。后来每年春季,各地戏班都要到绰墩村来演戏,少收钱甚至义务演出,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戏班的船,都停在绰墩前面一条叫做“行头浜”的河里,在俗语里,演员的服装穿戴称“行头”。</p> <p class="ql-block">中国完整意义上的戏剧,是产生于宋代后期的南戏。元朝建立,杂剧兴盛,它曾一度低落,到元末又重新复兴。当时有位诗人顾阿瑛(1311—1369),字德辉,在家乡正仪界溪,建造了 “玉山佳处”。至今还保存的金粟庵、东亭就是它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明史》说:“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暨饩馆声伎,并冠绝一时。”主人招集四方文士,举行诗酒之会,称为“玉山草堂雅集”,与历史上的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并称三大雅集。宾客中有一位顾坚,《南词引正》说他善歌、善作古赋、善发南曲之奥,是出色的作家和歌唱家。</p> <p class="ql-block">他与杨维桢、顾阿瑛、倪云林友善。他是昆山千墩(今千灯镇)人,虽然离开此地比较远,每次雅集总赶来参加。他在顾阿瑛等文士的支持下,创始了昆山腔。顾氏蓄养家班,女伎们既表演歌舞,搬演南戏和杂剧,也演唱昆山新声,昆元末昆山腔形成时期最早的家班之一。</p> <p class="ql-block">昆山腔是昆曲的雏形。明嘉靖中叶,经过从江西寓到昆山、太仓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的大力改造,昆山腔压倒了南曲其他声腔,成为委婉细腻、流丽悠远的“水磨腔”,即昆曲。</p> <p class="ql-block">他的继承人梁辰鱼(1520—1591),是巴城镇东澜漕里人,《巴溪志》称:“辰鱼字伯龙,以任侠名,最善词曲,与嘉靖七子相抗衡,所著《江东白苎》,至今犹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浣纱记》又名《吴越春秋》,共45出,描写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忍辱投降,献美女西施去蛊惑吴王。西施是越国苎萝村女,她和越大夫范蠡相爱,为了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牺牲个人的幸福,忍痛他离。后来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把吴国灭亡。</p> <p class="ql-block">西施返回故国,范蠡也功成身退,他们泛舟五湖,欢度余生。作者以爱情为线索,反映历史兴亡,表达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前人称梁辰鱼是“词才乐才两全高手”,他所创作的《浣纱记》传奇,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比较完美的结合,成为一时之冠,并流传海外。</p> <p class="ql-block">后世的西施戏,都取源于《浣纱记》。梁辰鱼采用魏良辅的新腔来歌唱这个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获得了成功,使昆曲走上舞台,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剧种,从此登上了民族戏曲音乐的宝座,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中叶300年间,一直是中国戏剧舞台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昆山市阳澄湖东岸、巴城镇北,有一座风格古朴、历史悠远的千年古刹静静的矗立在这一方灵秀之地上,任是时光荏苒、情境变迁却总也改变不了它那绵绵长长的古风雅韵!</p> <p class="ql-block">崇宁寺于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由梁武帝敕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元末(公元1368年)时,又有乡人丁道坚舍宅扩建古寺。</p> <p class="ql-block">至明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戒行精严,勤于禅学,以仁善化人,以道德律己”的苏杭名僧释存鼎为古寺住持时更是扩地增建。</p> <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天王殿中有石弥勒佛,后隔园地雄峙正殿,旁置巨钟;两庑廊厢座罗汉五百尊,整个寺刹高大恢宏。此寺原本为庵,存鼎请命于朝,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赐以今日之名,后香火日渐鼎盛。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及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善信又两次修葺寺院,崇宁寺一时竟成幽胜之地。然而,此后却历尽社会动荡,至抗战时期,古寺大部均毁于日军之手。</p> <p class="ql-block">2002年春,古寺易地重修。在秋风大和尚的主持下,历经三年募款施工,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具有明代风格的崇宁寺已重新屹立于阳澄湖畔!古刹重生,风景、格局均大胜于往昔;“崇宁古寺”之匾,为现任中国佛协会长一诚长老所亲题。</p> <p class="ql-block">寺前的觉悟桥及飞檐斗拱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踞守寺院的中轴线。东边是曲椽弧顶走廊的僧舍及装修典雅而现代的僧人学习室;西边是玉佛阁,四根名贵巴西红木立柱高撑,阁上藻井庄严华丽,内供有近两米高的缅玉玉佛。寺西侧临湖之畔,建有佛光山庄一座,馨和素雅、清朗大气,可供游客起居之用。另于巴城老街北,修建崇宁塔,塔高七层,气势宏伟。古寺新韵、风景奇绝、水天一色、梵呗天乐,既显佛地之悠远清韵,也便游人之休闲怡情。</p> <p class="ql-block">明代吴门画派著名画家沈周在《夜宿崇宁寺》诗中有云:“佛座庄严苔借碧,僧窗点缀叶留红;灯临浊酒三更月,棹倚重湖叠浪风。”描写出了崇宁古寺深夜良宵人天俱寂的幽雅风致,如今抚贤追思,犹令今人心下思慕、感慨神往</p> <p class="ql-block">如今佛门信众和游人旅者进入古刹,则会举首凝望临湖牌坊上题刻:“欲植净因莫问他处,思归正道且入此门”,闻此清凉禅语,定会使人顿生参佛之心。走出古寺时,也必会注视牌坊上楹联:“娑婆有尽莲台在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临别之际再度聆听此金玉良言,则会使归人在兴尽返程之时遐思迩想、回味绵绵。</p> <p class="ql-block">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其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中心区面积29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p> <p class="ql-block">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进行太湖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p> <p class="ql-block">绰墩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2000年重要考古发现,是太湖地区发现的文化序列最为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巴城 自古就是“天下第一蟹城”。商以前,阳澄湖地区原是陆地的冲积平原。唐代湖水可达阳澄湖镇。明代湖水至巴城镇,莲花岛逐渐形成。</p><p class="ql-block">阳澄湖分为西湖、中湖和东湖,其中东湖最大。</p> <p class="ql-block">巴城地区位于东湖湖畔,与西湖、中湖相比,阳澄湖东湖水域较浅,光照充分,水底淤泥少、土质硬,最适宜大闸蟹生长。东湖水域水草肥沃,天然饵料丰富,因此巴城出产的阳澄湖大闸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白嫩、滋味鲜美。“阳澄湖美,巴城蟹肥”,已成为巴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秋风响,蟹脚痒。”常说唯美食与爱不能辜负,之于蟹,是爱在心头口难开。</p> <p class="ql-block">九月圆脐十月尖 持螯饮酒菊花天</p><p class="ql-block">李渔说过一句话:“我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能穷其想象。”</p> <p class="ql-block">“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每当丹桂飘香,赏菊吟诗的季节,螃蟹便成了秋末冬初不可或缺的一道人间至味。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因为要储存能量过冬,所以此刻的蟹肉最肥美,蟹黄最浓厚,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p> <p class="ql-block">早年间,美食界公认的“三大名蟹”,便是安徽当涂的花津蟹,河北白洋淀的胜芳蟹,以及苏州的阳澄蟹。如今时过境迁,唯独阳澄蟹声名远扬,成为了“蟹中之王”。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也有两句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p> <p class="ql-block">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位尊天下第一,素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元和唯亭志》载:河蟹"出阳澄湖者最大、壳青、脚红、名金爪蟹、重斤许、味最腴"。阳澄蟹美,与当地的水文条件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曾曰:“第一食蟹者为天下勇敢之最,传说为巴解也。”</p> <p class="ql-block">据传大禹治水时期,有个叫巴解的督工率领一批民工在阳澄湖边治水,工棚口的火堆引来黑压压一片“夹人虫”,上岸行凶咬人,在稻田咬断稻根,偷吃谷粒。晚上,巴解率众人在工棚边开沟筑壕,灌进沸水,升起火把,“夹人虫”席卷而来,纷纷跌入壕沟中死去。被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令人开胃的鲜香美味。</p> <p class="ql-block">巴解闻到香味,大着胆子第一个品尝了“夹人虫”。从此,阳澄湖蟹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为了感激敢为人先的巴解,把巴解的"解"字下面加了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并塑像于昆山巴城,诚为敬仰先民大智大勇之创世精神。</p> <p class="ql-block">“蟹乡”巴城名字的来历也正是因为巴解。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八月八,祭巴王”的民俗。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蟹农渔家都会齐聚巴解园巴解像前,载歌载舞,祭拜巴王。</p> <p class="ql-block">为何只有阳澄湖的蟹叫大闸蟹</p><p class="ql-block">《清嘉录》是记录苏州风俗的著作,该书卷十有“煠蟹”一节,说:“湖蟹乘潮上,簖渔者捕得之,担入城市,居人买以相馈贶,或宴客佐酒。‘有九雌十雄’之目,谓九月团脐佳,十月尖脐佳也。汤煠而食,故谓之‘煠蟹’。”</p> <p class="ql-block">这里所谓“九雌十雄”,就是农历九月雌蟹成熟,农历十月雄蟹成熟。煠,音闸。“煠”是烹饪中最常用的技法,即以热水(即古语的汤)蒸煮食物,此法亦为江南地区美食烹饪的一种特色。把毛豆、芋艿、花生放到锅里煮熟,就是煠毛豆、煠芋艿、煠花生,把鸡蛋放到水里煮熟,就是白煠蛋,江南的湖蟹是河蟹中个体最大的一种,通常是煮熟后蘸姜醋吃的,也就是上海人所谓的“放了水里煠一煠吃,”所以被叫做“煠蟹”。</p> <p class="ql-block">美味的阳澄蟹,被上海人吃出了名。根据《上海渔业志》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阳澄蟹进入上海,迅速风靡全城,后来更远销海外。时人不知阳澄蟹来自哪,干脆称其为“上海阳澄湖蟹”,非“阳澄”二字不吃,一时蔚为风潮。</p><p class="ql-block">天冷了 去苏州吃蟹吧</p><p class="ql-block">天冷了,蟹肥了。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苏州,吃蟹吧。</p> <p class="ql-block">智谷小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24日,入选最美特色小镇50强</p> <p class="ql-block">昆山高新区抢抓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机遇,坚持以高起点规划谋篇布局,将小镇定位为昆山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布局中“一园”——阳澄湖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在100平方公里的阳澄湖科技园范围内,以庙泾河发展走廊为轴线,东西串联大渔湖、傀儡湖、阳澄湖等水系湖泊,亭林园、森林公园等生态公园,以及昆山智谷小镇,形成了生态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三湖两园一镇”格局。</p> <p class="ql-block">作为“三湖两园一镇”的重心,小镇重点突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大主题,彰显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复合园区三大特色,建成产业科创最佳的载体空间、标杆企业最佳的培育土壤、产城融合最佳的生活区域。</p> <p class="ql-block">其中,小镇核心区将规划为三大圈层,内圈依托大渔湖打造超20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运动公园,建设祖冲之科学会堂;中圈利用湖滨空间,建设滨水剧场、商务酒店等11万平方米商业、文化、休闲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中圈利用湖滨空间,建设滨水剧场、商务酒店等11万平方米商业、文化、休闲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外圈定位科研办公集聚区,提供74万平方米双创科研空间,能够承载50个以上的人才科创项目。</p> <p class="ql-block">昆山智谷小镇,以服务创新为要旨,以构建创新生态为目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交流的特色小镇。聚焦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研发设计,构建创意创新创业生态链。</p> <p class="ql-block">紧密依托昆山杜克大学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浙大、南大等产学研平台,整合“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生活社区”等优势资源,推动“工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多元的创新生态。</p> <p class="ql-block">昆山智谷(原名杜克)小镇的欧洲风情商业街,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刚刚对外开放。这里建筑洋气,环湖而建,景色优美而幽静,房屋富丽又堂皇。</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有很多餐厅饭馆、面包房、茶楼、酒吧、咖啡馆、购物超市、花圃店、创意摄影馆、高档定制成衣铺、朗博欧洲古董店、昆曲美妆体验馆、大疆无人机专卖店、板画展览馆、健身房、游艇俱乐部等,临湖还有一座教堂,别有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核心区的大渔湖湖畔,“网红草”粉黛乱子开得正盛,网络名人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影。透过考察杜克智谷小镇,网络名人们不仅窥见了生态的“美”,也领略到教育的“新”。</p> <p class="ql-block">“在昆山上美国的杜克大学,无需远渡重洋,即可实现留学梦想。</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昆山智谷小镇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拥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推动中美创新合作的平台——昆山杜克大学。如今,这所大学已成为世界了解昆山、昆山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与国内传统大学进校先选专业不同,昆山杜克大学采取“前两年不分专业”、小班化、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目前中国大学实行大班教学,我认为这种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学习氛围更好。</p> <p class="ql-block">杜克小镇、杜克大学完全国际化。环保路面画了锦鲤,不积水,直接处理循环使用。阳光明媚,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积极向上!”</p> <p class="ql-block">目前,小镇商业街是近年来昆山景观创新开发,最有魅力的游览点,开业以来游客渐增,尤其是周末假日,这里便是自驾休闲特佳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短短几年,从规划到建设,一气呵成,随着后期的不断完善建设,估计还有更好的景观和设施呈现在市民眼前。这里有湖水有景观,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且周围就是大学城,精英白领聚会,文化底蕴浓厚。</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这一切,已为这块风水宝地的提升做了很好的推动,我们期待智谷小镇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苏州昆山智谷小镇,一个激情燃烧的“科创之城”,致力于打造引领昆山转型发展的“创新之魂”、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开放之门”、创意创新创业的“活力之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