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汇——故事我来讲”第二期济宁学院附小太白湖校区2021级一年级五班班级活动

一五班的小可爱!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故事又开讲啦,快来听听吧…</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焦文泰</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饭可以吃,大部分人只能吃到半饱。是谁改变了这个局面,让我们现在能吃得饱呢?我们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了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亩产,从四百公斤到了一千多公斤,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解决了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在袁隆平爷爷的试验田里,有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爷爷很勤奋,每天都去试验田,“他不在家就</p><p class="ql-block">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爷爷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同学们,我们都应该向袁隆平爷爷学习,热爱祖国,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仙——李白</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张海桐</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张海桐,今天我要讲的名人故事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事,他非常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p><p class="ql-block"> 有一篇古文这样写到: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p><p class="ql-block"> 讲的是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路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捧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p><p class="ql-block">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p><p class="ql-block">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他拜别了老婆婆,马上回学堂上学去了。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如比,他还坚持博览群书。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p> <p class="ql-block"> 匡衡凿壁偷光</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王奕博</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叫王奕博,今天我分享的是一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借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p><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张钧怡</p><p class="ql-block"> 1930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p><p class="ql-block"> 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p><p class="ql-block"> 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瓜。有一回,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大红薯。5、6十年代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病。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p><p class="ql-block">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水稻长得</p><p class="ql-block">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为了能找到高产种子呢。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一天、两天过去了,一星期、半个月过去了......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终于,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为了研究人工杂交水稻,袁隆平和妻子、助手,不管高温酷暑,不怕刮风下雨,</p><p class="ql-block"> 在茫茫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他们曾遭遇了很多困难:试验田的秧苗曾被人恶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点毁了秧苗,反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声音不时传来……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杂交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它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 今天,杂交水稻的产量仍在不断提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p><p class="ql-block">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来没忘记年轻时,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好好牢记袁爷爷教诲,在生活中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更要学习袁隆平爷爷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的精神,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成为国之栋梁!</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一位名人,不同的讲述,我相信,孩子们会有不同的收获。故事仍在继续,让我们一起关注…</p>

袁隆平

水稻

杂交

李白

匡衡

试验田

老婆婆

故事

爷爷

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