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12.5.早就和娟子想去恭王府,今天终于成行(别看就在北京,约一起也不容易)。头一天和原同事燕子下午约聊,顺便去了趟朱房村去拍了“清河汉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距北京城区最近的清河汉代古城土城墙遗址,就在东升乡朱房村。离我家的距离仅一公里。早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文物部门对土城周围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汉代的铁剑、铁锄、铜镜、瓦当等物品。这里原是一座有着四方形城墙的古城池,城周长2000米左右,定名“清河汉城遗址”,2001年7月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汉代土城墙南北走向150米,折向东有十几米,原为城池的西南角。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墙基宽11.85米,顶部宽1.4米,曾经城里还用做小学,土城墙越来越小了。</p> <p class="ql-block"> ⬇️暖阳下河边儿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很不喜欢在酒桌儿上“畅谈”)</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出门,下了公交车从定阜街胡同进入…</p> <p class="ql-block"> 定阜街-明代称定府大街。明永乐初年,徐达之子徐增寿被追封定国公,其子徐景昌袭定国公爵,其府邸在此,街以府称。清代称定府楼街或定府大街。民国时期称定阜大街。1965年改今名。定阜街1号愿为辅仁大学,3号为庆王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路遇庆王府-位于定阜街3号,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年间庆亲王奕劻的府邸。自东向西分为五个并排院落。主体殿堂在东部,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建筑保存完整,其中一座二层公主绣楼,保存最好,雕镂彩绘细腻精致,形制设计新颖独特(网查资料,人家不让进,所以,只能拍个文保牌。)。</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个“大杂院儿”,“看门儿的”还不让我进去拍😘</p> <p class="ql-block"> ⬇️松树街~</p> <p class="ql-block"> ⬇️好事连连,由于我对这一带不太熟悉,走着走着又见到了《辅仁大学》旧址,很是欢喜😸</p> <p class="ql-block"> ⬇️1929年建造中西合璧式教学大楼,楼房开设南门,为了建筑的整体协调,楼前大门的院墙采用了砖砌柱加装饰铁栅栏,每个砖柱顶都放置中国传统的石狮一只,大部分石狮高40厘米左右,前后长25厘米,宽25厘米;一小部分如在大门柱、门柱旁和拐角柱的石狮个头略大,大小石狮共计65只,石狮群组成了中西结合式院护栏的装饰之物。</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狮在雕刻制作时,中国正处在千年封建统治崩溃,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石匠们吸收了西洋石狮的一些写实雕刻手法,石狮头顶螺旋卷毛个大数量少,有向后梳理的感觉;胸前绶带比较宽,位置有些向下移,花纹图案少,在五官上是耳朵小,眼眶雕刻得恰当,圆眼珠,云头鼻曲线优美,张开的嘴,露出的牙齿整齐;狮爪的形式比较传统。特别是大门旁柱上的大卧狮子带着两只小狮子,柱基座的平面打破传统的四方形,基座柱随大门建筑呈平面多边形,石狮不是蹲坐而是趴卧姿势,小石狮乖乖地依在大石狮旁,带石狮的门柱造型设计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流逝,不免有些石狮损坏或丢失,学校更换添补了16只新石狮,约占全部石狮数的四分之一,由于多种原因,把原本摆放一雄狮一雌狮的次序打乱了,现在看到的雄狮和雌狮是无次序摆放的,可整体保持着原来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下边各图为辅仁大学围墙上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 ⬇️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新楼为2层砖混结构,正门为三层,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3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瓦屋顶、汉白玉须弥座。杂有南方封火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p><p class="ql-block"> 辅仁大学前身为英华(《大公报》主要创办人)、马良(毁家兴学,创办震旦学院)创立的辅仁社。英、马2人受天主教会之托办辅仁大学,美籍教士奥图尔任第一任校长,后由著名教育家、广东省新会人陈垣出任校长,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张继、胡适、傅增湘、翁文灏、沈兼士等任董事,执教者多为卓有成就的学者。辅仁大学先后设文、理、教育3学院,规模最大时有4个学院、13个系、6个研究所。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市师范大学,后为北京市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为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辅仁大学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刘乃和、邓昌黎、叶嘉莹、邓肇豪等。</p> <p class="ql-block"> ⬇️娟子同学的各种拍📷</p> <p class="ql-block"> ⬇️柳荫街~</p> <p class="ql-block"> ⬇️过了“柳荫街”“恭王府”就到啦🏃🏃</p> <p class="ql-block"> ⬇️进了王府南大门,就看到一对清乾隆年间雕造的石狮。这对石狮应是清朝乾隆年间石刻中的上品,原因是当时和珅正受到皇帝的宠信,为和珅雕凿的石狮,那一定采用上好的石材,精雕细刻。石狮整体造型浑厚比例均匀,表情谦和,须弥座雕刻细而工整,束腰处上、下分两部分,接缝处平直,花纹衔接完整。虽然王府几易其主,加上社会变迁,但石狮周围的地势不断增高,楼房与围墙建在石狮身旁,使得石狮被天然风蚀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所以,这对石狮保存得十分完好,现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雕花绶带、銮铃和须弥座上的花纹细微之处,用手触摸石狮,能感受到200多年前工匠打凿磨光石狮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左边的雄狮~</p> <p class="ql-block"> ⬇️右边的雌狮~</p> <p class="ql-block"> ⬇️小雄狮雕刻的非常细致~</p> <p class="ql-block"> ⬇️与对狮同框~</p> <p class="ql-block"> ⬇️细心观察是俺们的一贯作风😸</p> <p class="ql-block"> ⬇️时代造“英雄”,声情并茂的主播们。</p> <p class="ql-block"> ⬇️二宫门前的一对狮子~</p> <p class="ql-block"> ⬇️左边的狮子依稀还能看出是雄狮~</p> <p class="ql-block"> ⬇️右边的则难以看出是雄是雌🦁</p> <p class="ql-block"> ⬇️认认真真的娟子同学🌹</p> <p class="ql-block"> ⬇️清代王府主路的正殿被称作银安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场所,银安殿内设屏风、宝座、陈设礼仪用品和祭器。恭王府的银安殿及东西配殿是在20世纪初毁于大火,仅存基址,现在的银安殿及东西配殿是根据基址复建的。</p><p class="ql-block"> 屋顶一般采用歇山顶,亲王的可用绿琉璃瓦,据《大清会典·工部》记载的规定,亲王府“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郡王府(亲王世子府)无此规定,但在叙述了郡王府的建筑形制之后,最后有一句“余与亲王同”。也就是说郡王只能用灰瓦。官员宅第厅堂均不得使用歇山式。清代后期的王府,比较简朴,多用硬山顶,反映出财力的衰退。</p><p class="ql-block"> 银安殿不能使用皇帝专用的和玺彩画,但可以用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龙锦枋心;套殿可用墨线小点金。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龙。</p> <p class="ql-block"> ⬇️银安殿内展出物件儿~</p> <p class="ql-block"> ⬇️乐道堂-此殿的门头上悬挂道光皇帝御书所赐奕䜣的“乐道堂”匾额。乐道堂是恭亲王奕䜣的起居室,奕䜣自号“乐道堂主人”,并著有《乐道堂文钞》、《乐道堂诗钞》。</p><p class="ql-block"> 和珅时期,此殿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与乾隆之女固伦和孝公主夫妇的住所,殿内明间脊檀仿上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凤和玺彩画。</p> <p class="ql-block"> ⬇️后罩楼-后罩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国内惟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非常精致。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砖雕精细,楼梯原为木假山形。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花园又称“萃锦园”,进入园内参观,首先要经过一道汉白玉石拱门,又称西洋门。这道门并不是和坤建园子时留下的,而是恭亲王建造的。这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处于花园的中轴线上,是花园的正门。</p><p class="ql-block"> 门额上外刻“静含太古”四字,内刻“秀挹恒春”四字,意为享太古之幽静,拥满园之春色,体现了深邃浑厚沉雄苍古的意境,蕴涵着道家的思想理念,也可说是对整个萃锦园艺术风格的概括。</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种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如今却只有此门流传下来,因此成为恭王府的一处“绝妙之笔”,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一绝西洋门~</p> <p class="ql-block"> ⬇️龙王庙-庙门有对联:</p><p class="ql-block"> 拜龙王保平安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求神仙降吉瑞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山神庙-属于祭祀“四仙”狐狸、刺猬、黄鼠狼、蛇的小庙宇。据说这几种动物在园内时有出没,府中人为求除病去灾,常在庙前烧香供奉,以求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 ⬇️水法楼-在恭王府后罩楼西端上下两层十间的整体空间中,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室内水景园林。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座水法楼。根据国家图书馆藏1850年恭亲王奕䜣分府时的样式雷图样判断,此水法楼推断为和珅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 ⬇️大戏楼-著名的大戏楼,是恭王府的第二绝。该楼位于邀月台东部,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余人,据说是清朝南方的官员为讨得恭亲王的欢心,特请南方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虽没有任何音响设备,但却能从各个角度听清台上的声音,戏楼呈三券勾连搭全封闭的结构,是由一种聚音的木料建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 ⬇️能看出“二龙戏珠”吗?</p> <p class="ql-block"> ⬇️福字碑-一宝</p> <p class="ql-block"> ⬇️锡晋斋-此殿为乾隆朝大学士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乐寿堂所建,用楠木装修出精美的两层仙楼,这种逾制的装修成为嘉庆皇帝给和珅定的死罪之一。</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曾收藏西晋陆机《平复帖》,并秘藏于此殿,因而把此殿命名为“锡晋斋”。锡晋斋东、西厢房是恭亲王存放古玩之所,东厢房叫“乐古斋”,西厢房叫“尔尔斋”,意思是这些古玩与锡晋斋所藏的《平复帖》比较不过尔尔而已。</p> <p class="ql-block"> ⬇️多福轩-是恭亲王奕䜣的会客厅,恭亲王在此接见朝廷官员和外国使节。门头上挂有咸丰皇帝所题“多福轩”匾额,殿内屏风上方有慈禧太后所题“同德延釐”匾额和抱住联,四周墙上方悬挂皇帝御笔所赐的多方“福”、“寿”大匾。</p><p class="ql-block"> 多福轩月台南侧有一藤萝架,两株古藤已有200余年历史,多福轩所在的院落被称为藤萝院。</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东门外的影壁~</p> <p class="ql-block"> ⬇️从东门出来不远就是《郭沫若故居》的影壁-影壁幅宽15.2米,高约5米,厚0.82米,圆筒瓦卷棚顶,砖砌结构,两端砖砌直墙垛,壁面无装饰,下部基座为块石砌虎皮墙。</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游览只是走马观花,有时间再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