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元博先生的内心,感受书法与哲学交织的世界

何建胜

<h3> 李元博先生</h3> <h3> 阅读是最美的生活和姿态 <br> 我们用文字、图片、音乐 <br> 美文、故事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h3> <h3><br>  <br>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抒发着一位书法家自由的灵魂,无数的书法家徜徉在这宽阔的海洋中不能自已。挥毫泼墨之间,记录着饱含世间万物的风霜雨雪;醉墨淋漓之间,承载了无数古往今来的醉生梦死。<br></h3> <h3> 李元博先生书法作品赏析<br><br></h3> <h3>  书法,让无数人痴迷不已,在每个人心中,书法都有不同的意义。但是,将哲学与书法结合、依托黑格尔美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解析中国书法的学者,现有李元博一人。<br></h3> <h3><br>  今天,与你一起,走进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书法世界,或许我们不一定能读懂李元博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他的书法笔墨和交流倾听中,感受他笔下的书法魅力。<br></h3> <h3><br> 宝剑锋从磨砺出<br> 梅花香自苦寒来<br><br>  提起李元博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想起他那本轰动书法界的著作——《书法美学解析》,但这本著作的背后,其实还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李元博老师早年就开始练习书法,曾获得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一等奖,此外,他还有四十多年的文字工作经验,工作闲暇期间,李元博老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书法上。扎实的书法基础和长年的文字工作经历,为他今后的书法研究打下了牢固的根基。<br> 伟大的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思考,在创作《书法美学解析》这本书的期间,理论知识的缺乏和孤身一人创作时的孤独感曾让他有过产生怀疑、想要放弃的时刻,但对书法的热爱以及对哲学的常年思考,再加上他曾经从军时期身上流淌的那份军人的骄傲,让他时刻提醒自己:在书法研究的这条道路上,绝对不可以轻言放弃。<br></h3> <h3>  李元博先生著作:《书法美学解析》<br><br><br><br>  当我们询问李老师曾经当兵时期的经历时,他说:“为磨炼士兵的意志,我们所在的部队,会负重一次行军将近20个小时,这期间只能吃一些有点咸盐味的面糊糊,走累了甚至走着走着都能睡着,但身体还在继续走,一趟走下来脚上会打出几个血泡出来。”可以看得出来,当兵的经历虽然苦,却锻炼出了李元博老师超乎常人想象的意志力。<br> 李老师说,每一个人在遇到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都会非常焦躁,他也一样,好在他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而这些,也是他想要告诫现在许多爱好书法的年轻人的事情:书法是一个慢功夫、苦功夫,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挥毫泼墨、下笔有神,那只是功夫下到了才会有的潇洒,背后的付出才是真相!<br></h3> <h3><br> 爱之切而深研<br> 研之透而著书<br><br>  李元博老师曾任职新闻、政治工作研究的职位,工作非常辛苦,常常接连伏案十几个小时,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沉下心来坚持练字。<br>  2006年,李元博老师第一次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初次参加由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李老师就一路披荆斩棘、杀出重围,力压全国各路好手一举夺得一等奖!<br></h3> <h3> 李元博先生书法作品赏析<br><br><br>  关于这些荣誉,李老师强调:重要的不是荣誉本身,最关键的是他提高了自信,增强了自我的认可,让自己的创作更加有激情。这份荣誉,是他的动力,也正是他书法学术研究道路的开始。<br></h3> <h3> 李元博先生书法作品赏析<br><br>  书法与哲学的结合,起初,李老师是想把现代哲学注入书法创作中去,于是就边思考哲学边进行书法创作,“试验了大半年,不仅没有理想的成效,反倒把字写的少了古气和文气。”他的试验失败了,他接受了那种失败。接着,他转向书学,转向了书法理论研究的方向。<br><br> 带着书法和人的思考,李老师用了半年,撰写了10万字意在讨论“书如其人”课题的书稿。那是《书法美学解析》大著的前身。之所以说是前身,是因为这些内容虽然不乏思辨,并且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品格,但是却缺乏美学的基础理论铺垫和支撑,显得比较干巴枯糙,说服力也不够,所以,只好暂时搁置起来了。<br></h3> <h3> 李元博先生书法赏析<br><br>  <br>  李老师是一个特能坚持的人,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他当时认为,如今遇到了困难,正是自己学习新的知识的好时候,为了找到足以支撑自己课题的哲学理论,李老师重点读世界哲学名著。<br><br> 那段时期李老师曾读过的书,诸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休谟的《人性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人类的知识》康德的“三个批判”、叔本华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李元博老师都一一研究过。为了比较,其间,他还加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钱穆的《中国思想史》。<br></h3> <h3> 李元博先生书法作品赏析<br><br><br>  但这些书读过去,李老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依据”,直到他读到了黑格尔的《美学》。这套书,让李老师豁然开朗。他把黑格尔的美学“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用来解析中国古老的书法现象,并为“书如其人”设置了“对书法的艺术认知”这么一个重要的美学前提。于是,他再在这么一个前提审示“书如其人”,就构成了一个很高层次的当代书法美学的新体系。<br><br>  李老师的研究,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光是为了读通黑格尔《美学》(三卷、四册、一百多万字),李老师就下了一年多的功夫,先后读了5遍,第三遍才算理清了基本原理,从第四遍开始系统做笔记,第五遍绘出了“黑格尔美学〈艺术哲学〉原理示意图”。这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给他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他的论据和信心,也变得更加充分。<br></h3> <h3> 黑格尔美学原理示意图<br><br> 一部《书法美学解析》,一是证明了书法是艺术;二是全面理清了书法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第一部辩证唯物主义的书法美学体系。<br></h3> <h3> 李元博先生的读书笔记<br>  <br> “在人类文明进化中,有一个灵性非凡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的文字书写滋养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这门艺术就叫书法,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是李元博老师写在《书法美学解析》扉页上的话,也是他从这一大著中传递给全人类的声音。<br><br>  这是一种文明的证明,也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br>  能忍受孤独的人,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成就,这句话仿佛就是为潜心研究的李元博老师量身打造。<br></h3> <h3> 书法美学解析示意图<br><br>  多年来对书法的思考,再加上这段时间刻苦钻研的理论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元博老师的《书法美学解析》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中国书法界前所未有的巨大轰动。这本书,不仅是第一本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析书法的著作,同时还从学术上证明了书法是艺术!这项研究,无疑是中国书法领域的一项壮举,它不仅对当代书法理论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同时也会对整个国学研究的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br></h3> <h3> 聚焦书法内涵<br> 展望书法未来<br><br> </h3> <h3> 李元博先生作品赏析<br><br><br>  作为书法艺术的传播者,李老师说他最希望的,其实就是想要更多的人了解书法这项传统艺术。希望在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传承民族文化、感受书法魅力,而且他还强调:“书法绝对不能脱离大众,反而应该贴近每一个人!”<br><br> 为了更好、更广泛地传播书法知识,一批年轻有为的追随者发起和申请。经陕西省文联同意、省民政厅批准,于2020年5月正式成立了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李元博被聘为该院院长,专门负责专家团队的书法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为弘扬中国的书法文化共同努力。<br></h3> <h3> 李元博先生讲座现场<br><br>  自研究院成立后,李元博老师和他的同仁们开展了许多有影响的书法活动:譬如全国性的书法美学征文比赛;经常不断地书法美学沙龙硏讨;扶持优秀书法家学术批评展及书法进校园、书法进社区、还有书法相关的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李老师与他的专家团队提供书法理论和技术的支持,让许多参加活动的朋友都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br></h3> <h3> 李元博先生讲座现场<br><br> 据李老师所说,他们是要建立一个百年名院的,他们的目的,是要让书法走向世界。为此,他们还将继续不断地付出努力,例如:实现《书法美学解析》英文、德文、日文版和繁体字版的翻译出版工作,将本院的书法美学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有计划、分步骤地编辑出版。<br><br></h3> <h3> 李元博先生采访现场<br><br><br> 在李元博老师这里<br> 我们似乎看到了<br> 书法文化<br> 在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光芒照耀下<br> 必将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br> 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h3> <h3>李元博先生及其艺术简介<br>  李元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陕西文联委员,陕西书协理事,陕西公安文联第一、二届主席,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br>个人简介<br>李元博:书法家、书法理论家<br><br>一,工作简历<br>李元博,男,1954年12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大专学历。<br>1961至1973在当地上小学、初中、高中。<br>1974年12月解放军步兵184团团直82无座力炮连战士;<br>1977年3月184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br>1978年10月184团排职干部;<br>1978年11月陆军第62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br>1983年5月步兵184团政治处宣传股长;<br>1984年10月宁夏大学政治系政治历史专业学习;<br>1986年8月陆军第63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br>1986年11月兰州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编辑;<br>1990年9月兰州军区政治部政工研究室研究员;<br>1993年5月陕西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br>1997年5月陕西省军区安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br>2000年11月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至2015年3月退休。<br><br>二,艺术简介<br>李元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陕西文联委员,陕西书协理事,陕西公安文联第一、二届主席,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书法家,书法美学理论家,第一个依托黑格尔美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照中国书法现象,著有50万字的《书法美学解析》一书,"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被称为是"第一次创造性地阐明了书法中人的主体作用,从而更为深刻地挖掘了中国书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摘自2017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学术著作奖颁奖词)的人。<br>1984年10月起开始临帖学书法,先后临习:楷书颜真卿《多宝塔》、《麻姑仙坛记》、《勤礼碑》,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行书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序》、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草书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首》,怀素《圣母帖》、《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贺知章《孝经》,王羲之《十七帖》及手札,王献之草稿帖等。<br>书法作品先后入选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展,获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一等奖,"卫士之光"二等奖,金盾文化工程"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2008年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2012年2月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李元博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被陕西美术博物馆等诸多单位收藏。出版有《李元博书法作品集》。<br><br>三,学术成果<br>李元博长期从事部队和公安机关公文和政工研究工作,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采写、编辑、撰写了近两千万字的新闻稿件和各类文章,2009年出版了15万字的青年思想杂谈文集《观照自我》,2012年出版了26万字的公安政治工作理论专著《陕西公安政治工作实践与认识》。<br>李元博本身喜爱阅读哲学,加之他在部队长时间从事宣传及政工研究的工作经历和政治历史专业的大学学习,有较好的哲学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李元博花了七、八年时间,系统地阅读了中国的儒、道、法、墨、农、杂等诸家经典,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钱穆的《中国思想史》,2004年,他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之后,开始潜心研读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著作,先后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休谟的《人性论》、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人类的知识》、莱布尼茨的《原子论》、斯宾诺沙的《知性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叔本华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逻辑学》《美学》等四十多部哲学著作。<br>作为一个有哲学思维的书法家,李元博十分关注书法学术问题,他先后撰写过二十多篇书法理论研究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上,从中可以看出李元博书法学术思想的端倪。但李元博的书法学术成果主要在他的《书法美学解析》一书中。<br>2017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李元博50万字的《书法美学解析》一书。<br>该书是作者积三十多年书法艺术实践和哲学理论研究的功力,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撰写而成的书法学术著作。<br>这本书,李元博本来打算以自费形式出版。他于2016年8月将书稿送至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经过一个半月的初审、复审后,认为该书稿非同寻常,有重要的书法学术价值。负责复审的第三编辑室副主任、编审张孔明在复审意见写道:<br>"关于书法艺术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从美学上解析中国书法的艺术渊源与内涵及其内在规律,李元博先生的《书法美学解析》真可谓尝试之举产生的尝试之作,通读之后,我颇觉有其鲜明的个性思辨特色,一些说法、一些观点、一些结构性认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换一种思维与角度来探讨书法艺术本质与真相,那就是哲学思维,亦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作者没有浮于哲学层面夸夸其谈,也没有陷入故纸堆里旁征博引,而是形而上的审美高度与形而下的深思密度巧妙衔接,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实践纵横贯通,书家的先天优势与学者的后天博学左右互补,用哲学的缜密思维扫描、审视书法的细节、元素和结构,接通地气,钩沉书海,使尘封的书法原生态之美浮出水面,重见天日。作者在审美、建构与布局上不无唯心的合理想象与思维拓展,又在解析、求证与推理上拿捏辩证唯物论的认识与方法,使自己的书法美学见解呼之欲出,其新鲜感如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又如雨后的日出云蒸霞蔚,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艺术启迪与学术惊喜。相信这部皇皇大著的呱呱坠地,必会引起书法界的关注与争鸣,而关注与争鸣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此书出版的现实意义所在!"<br>于是,出版社商李元博直接将此书列入正式出版计划,按出精品的标准,经近一年时间的精心打磨,于2017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br>(一)学术特点:<br>1,视角<br>同此前已有的书法美学论著相比,李元博的《书法美学解析》是站在中国书法文化本土精神的立场上,依托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框架为基点,从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链中,逐步推演、缕析出属于自我认知的书法文化本质与艺术审美內涵,并从阐释思维的转换中顺利完成了由反映论到主体论的合理置换。评者认为,李元博这种用当代普世公认的艺术理论和美学标准来认知和解析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的独特视角是新颖而恰当的,对于书法学术硏究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对于书法美学基础理论的现代性拓殖,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br>用这种现当代哲学的新视角观照书法,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全视角的认知。李元博在他完成了整个书稿的文字撰写之后似乎一直意犹未尽,就在他确定把书稿送到出版之际,头脑里忽然涌出了一段文字:"在人类文明进化中,有一个灵性非凡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的文字书写滋养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门艺术就叫书法,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民族文化自信啊!这种对民族书法艺术的深透感悟,是一语道明全书的魂。于是,他把他的这一感悟印到了这本书的扉页上。<br>2,立意<br>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的立意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问题意识。治学从发现问题开始,发现问题从怀疑开始。李元博从传统书法观念中发现了不少长期存在的概念含糊、不科学甚至错误的观点、思想却至今依然流行,例如,自然"象本"、"人品即书品"、"正体""正统",还有"书画同源"、"天圆地方"等等等等,这使他面对着如何用人类的现代思维阐释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这么一个特别重大的书法美学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则需要有一种新的科学的现代思维系统能够对传统书法观念中的不科学的成分进行批判和扬弃,这项工作的结果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成体系的书法美学观,这就是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立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哲学追问。李元博的《书法美学解析》,不是从一般意义上思考的,他从"美学和艺术的概念是由哲学系统供给我们的一个假定"(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朱光潜译黑格尓《美学》第一卷p32)出发,用经验观点和理论观点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人类文明进化的宽大视域,把书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同整个人类的形成、存在和发展的事迹联系在一起,同人类思维、语言和文字发展进步的普遍规律联系在一起,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宗教发展变化的具体现实联系在一起,完成了他对书法的艺术性质、艺术机理、艺术特色的言说。这种以他个人的一已之力完成了这么一项浩大工程,即使作为专业的书法理论工作者,也是难以想象的,可现实中由李元博这么一个业余理论工作者完成了,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br>3,收获<br>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用现代美学思想认识和解析书法,上下两卷,前后十一章,洋洋50万言,探本求源,渉猎广泛,逻辑严谨,论证充分,收获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学术财富。而且他的这些学术成果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够产生。其主要收获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书法美学体系;二是解决了一系列的书法美学基础理论问题;三是明确了书法审美的标准和原则。譬如,他把他建立起的理论体系用示意图的方式表述出来附在书后,其主要的理论建构为:①书法作为艺术,是人的主观思维与客观外在的交互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外在(汉文字形体)显现,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灵活动;②人的意识是人的大脑思维对客体外在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人的社会实践的结果,产生于社会存在;③作为意识形态的书法创造活动,属于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这一人类认识活动两个阶段的后一阶段,是既成的意识对于欲将创造的书法外在形式(现实作品)的关系,即内容决定形式的关系。其整个的书法美学解析都是建立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具体而现实的解析。再譬如,关于书法美学中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包括书法是不是艺术?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书法作为艺术其精神内容与外在形式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书法艺术创造主体的人与书法的精神内容和外在形式及其书写技术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对此类看似简单,实际上一直纠缠不清的书法美学基础理论问题,在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一书中都一一有了现代美学意义上的准确界定和明确解答。由于此著是一部探索现代书法美学理论的专著,其在书法史观、书法审美等涉猎到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而科学的思想观点。<br>4,成一家之言<br>李元博的《书法美学解析》突出优点在于他依托黑格尔美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照书法,从思维与存在、精神意蕴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上,从对书法的艺术认知到书如其人的理路上,全面辨析书法与创作主体的人(整一的民族或独立的个体),书法的精神意蕴与包括书法技术于其中的书法外在形式等诸多的相互关系,从书法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到个体书家的书法创作及审美,都以其崭新的的阐释视角与探索思维而成就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在当代书法美学研究异彩纷呈、诸峰并峙的格局中,其价值指向上颇有些黑格尔所谓的"这一个",评者多以为难能可贵。<br>(二)书法学术界的反应<br>《书法美学解析》一书出版发行,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书法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br>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为李元博题写评语说:"李元博先生依托黑格尓美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照书法,形成了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为当代书法理论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庆贺。"<br>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周俊杰先生读完该著即刻向李元博发了手机短信说:"元博道友,您所寄大作《书法美学解析》收悉。皇皇巨著,令人钦佩,也令人感动。大著渉猎中西,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乃当代书法学术界一重大收获。向您表示祝贺和感谢!"<br>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钟明善先生评价说:"李元博这本书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就是顶峰,但他究竟把黑格拿来解释了,把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审美的论著都一一涉猎了、研究了,并达到了非常可喜的一步。我盼望着他能有进一步的收获。"<br>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先生评论道:"李元博先生的《书法美学解析》放射的理论光华是一件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书法美学这种建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且把美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他,我应该表示深深感谢"<br>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评论道:"李元博先生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及其文化内涵与审美进行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西文化观念和思维认识上进行理</h3> <h3>文章: i 峰 声.李元博<br>图片:李元博<br>编辑:何建胜<br>校对:海 子</h3> <h3> 一首老歌是一段记忆的回放 <br> 一段歌词是一点心情的镌刻 <br> 一篇美文是一种心灵的共鸣<br> 谢谢你的支持 <br> 请继续关注、转发支持我们 <br> 让更多的朋友一起 <br> 用心聆听岁月里的故事<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