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素有“大爱城市”之美誉。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白蛇传》,七仙女下凡追董永的《天仙配》,刘玄德抱着江南美女归的《甘露寺》等等,都发源于小城镇江而闻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镇江的名山也都成双成对。你看,金山与蒜山、北固山与鼓楼岗、京岘山与大禹山、黄鹤山与九华山、圌山与五峰山,即便扬子江中的焦山,也有象山为伴。焦山与象山,表面上隔江相望,暗地里脚碰脚呢!</p> <p class="ql-block"> 时光倒转至1958年。在“赶英超美,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全民掀起遍地找矿的热潮。</p><p class="ql-block"> 有人依据《梦溪笔谈》记载:“石公山(注:象山古名)陡壁上,似有孔雀花纹岩石。”在象山北麓绝壁下,开采到一些色彩鲜艳的石块,上面有孔雀羽毛状的条纹<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span>送地质部门进行成分分析,确认它就是含有铜元素的孔雀石。接着就地建起小高炉,拉起大风箱,没日没夜地大干起来,很快美丽的孔雀石燃烧熔化成土褐色的氧化铜,然后,群众敲锣打鼓赶到市政府报喜,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热火朝天了一年多。上面一道指令,一夜之间,小高炉熄火了。从此,象山脚下,多出一个废弃的矿井,占地面积约二百多平米,深约八十多米。</p><p class="ql-block"> 由于矿井身处临江绝壁,雨水从绝壁上奔腾而下,江水从地下不断渗透过来。日积月累,很快矿井积满了水。</p><p class="ql-block"> 有人想到李白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戏称其为“象山桃花潭”。</p><p class="ql-block"> 更有人奇思妙想,在它身旁树起一块石碑,草刻四字:象潭飞瀑。</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十年,到了1968年夏天。</p><p class="ql-block"> 某日,一群镇江一中的学生来此一游。这些学生风华正茂,热血沸腾,有书没人教,有劲没处使。与其说是游玩,不如说是寻找刺激的。</p><p class="ql-block"> 眼前一汪半透明的潭水,清澈碧绿,峭壁倒映。双脚放入水中,凉爽透骨。酷暑之下,舒服之极。一个个急不可耐,跳入潭中。</p><p class="ql-block"> 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热闹的场景。照片下方还写上伟人的诗句:“胜似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 尽兴之后,大家挤坐在潭边一块岩石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同学如下:</p><p class="ql-block"> 前排右起:李景龙、李尔宝、李伟、黄承明、于在扬;</p><p class="ql-block"> 后排右起:彭德宝、道克桥、李正淮、崔俊慧、潘其顺,宋德荣,其余几位,影像模糊难以辨认。</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十多年后的今天,</span>2021年12月4日上午,我沿着象山北麓的林间小道,寻访绝大多数镇江人不知、从未在地图上出现过的“象山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 当年从象山脚下轮渡到焦山的“待渡亭”,早已完成历史使命,如今已经陈旧不堪,风雨飘摇。</p> <p class="ql-block"> 鼻子下面就是路。当你碰不到一个路人时,那“路”形同虚设。</p><p class="ql-block"> 请“度娘”帮忙。没有被正名的“象山桃花潭”,到百度地图上搜索,也是枉费心机。</p><p class="ql-block"> 只有跟着感觉走!对,跟着感觉走!</p> <p class="ql-block"> 怎么不见了?是被填埋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踏破铁鞋无觅处时,嘿!远处出现一座双顶六角凉亭。</p> <p class="ql-block"> 举起手机,对准亭子拍张照片。在手机上放大,亭子横匾上“观瀑”二字清晰可见。想必有戏,不由地加快了步伐。</p> <p class="ql-block"> 在亭子附近,象山绝壁下,发现一汪潭水,令我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 五十余载又相逢,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 它还是它。</p><p class="ql-block"> 从它周边碎石堆中冒出的小草已经铺满地面;不知名的树木,已经成长大成林。</p> <p class="ql-block"> 当年峭壁上天然的跳水台,已经被杂草覆盖,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 五十几年前诞生的“象潭飞瀑”石碑,它纯属民间书法家自娱自乐的作品,仍然屹立在“象山桃花潭”身旁。不是因为石碑上的书法大放异彩,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纪念价值,而是在这块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吧!</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游客,见到这件“怪物”,肯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何为“象潭”?哪来“飞瀑”?也许只有手持镇江公交“长寿卡”的人,才能说出它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