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戈兰高地的原住民是德鲁兹人,部分生活在联合国托管区内,这个民族总人数约100万人左右,在以色列有8-10万人,是个较小的民族,主要生活在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约旦等国,使用阿拉伯语,信德鲁兹派。由于他们民族弱小又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所以他们有一条重要的教规,就是要求德鲁兹人必须忠于自己所在的国家。德鲁兹教较为神秘,是一神论,同中国的喇嘛教一样,相信轮回转世说。所以又有人认为德鲁兹人来自中国高昌回鹘。(图20:德鲁兹女人) (图21:特鲁兹男人 ) 目前看来戈兰高地已一派平静,仿佛战争已经远去。田野里一片绿色,不管政治形势多么诡谲严峻,人们总会在战争的缝隙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戈兰高地其实还是比较适宜耕种的,葡萄在这里生长良好。酒庄花园是模拟着戈兰高地的地形设计建造的,是戈兰高地的缩小模型。在酒庄的酒吧里,工作人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各款葡萄酒的颜色、风味和香气,并进行品尝,味道还真不错,但关键一点是清新,酒不完全是越存越好。(图22:葡萄酒庄 蒸馏塔) (图23:酒庄存酒 处) (图24:品酒) 这个酒庄收购周围葡萄庄园的葡萄,再酿制成酒,每一个庄园都有其不同的葡萄酒品牌。这个酒庄尽管离法国、西班牙的大型葡萄酒庄还有一点距离,但在这里能看到这样的一个葡萄庄园,无形之中对和平又多了一份信心。<br> 2、基布兹农庄:<br>戈兰高地不仅有农田、酒庄,而且有着以初级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乌托邦社区,那就是基布兹集体农庄。有趣的是这个和平主义的理想社会,却建在了这么一个战火纷飞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二战刚结束时,来自欧洲的犹太人,刚从死亡中逃生,遍体鳞伤、疲惫不堪、孤苦伶仃,带着悲痛、创伤和贫穷,来到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寻找庇护。但这块地方早已有人居住,对他们的到来并不欢迎。他们只能寻找最贫瘠、落后、偏僻的地方落下户来。从死亡的阴影中幸存、逃脱的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因此他们就按最原始的方法组建了这一组织。一入组织,就不允许有私人资产,所有收入归集体所有,集体再根据社员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供给,有些差异,但不会太大。一开始主要以务农为主,又称基布兹集体农庄,报团取暖、相依为命。想不到竟取得了成功,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目前在全以色列已有近280个农庄,据2013年统计,以色列全国已有274个基布兹。其工业产值共120亿美元占全国的9%,农业产值75亿美元占全国的40%。戈兰高地也有几个农庄,有的离边境才几公里。<br> (图25:位于边境的基布兹农庄,距边境才6公里) (图26:农庄内部) 我们参观了他们在戈兰高地其中的一个农庄,他们的幼儿园和防空洞,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自由地玩乐,但设施及配置看上去比较陈旧,比我们的幼儿园差多了,二个小男孩围着一个旧轮胎玩得不亦乐乎。防空洞兼做储藏室,并不大,但里面很空,没什么东西。接触中明显感到他们工作比较宽松,紧凑感和工作效率并不太高。(图27:幼儿园) 中午就在他们的食堂用餐、为自助餐。荤菜有炸鱼、烤鸡、土豆牛肉任选一样,蔬菜有茄子、青椒、包菜、土豆、牛肉汤、罗松汤等可以按需取食。主食有米饭、面条、面包,水果有橙子、还有咖啡、茶等饮料公园。伙食总体应属于中等水平,味道一般,但荤蔬搭配,品种较多,比一般家庭的伙食丰富多样。据了解,有的基布兹食堂是一天三顿都供应,有的点仅供应中饭。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点也允许成员有少部分的私人财产。<br> (图28:农庄的接待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农庄的情况) (图29:农场防空洞前) <div>进到防空洞里,里面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甚至还有电视剧,说明他们的战争意识还是很强,处在与敌对国的边境上,这一点警惕性还是要的。但同时也看得出来,这里已经好久没有使用了。</div>(图30:自助食堂) (图31:食堂外面) 基布兹集体农庄是以色列特有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有点像我们以前的人民公社,但规模要小得多。自愿加入,一经接纳,社员要上交所有私人财产给公社,由公社确保所有社员的吃饭、住房、儿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问题。如1个孩子的家庭与2个孩子的家庭住房分配是不同的,如大家条件相同,则按时间先后来定。社员根据“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自己选择职业,可务农,也可在幼儿园、食堂、或从事工业生产。以前要加入基布兹比较方便,但现在加入,条件就比较高了,年龄要在28到45岁、必须成家,没有离过婚。还有其他学历学位的要求。初审通过申请后,可以进入社区生活2-3年,到期后,经过全体社员民主投票,赞成率超过75%方允许加入。如以后又想要退出了,根据年龄与工作年限,可从公共积累中归还个人应得的部分。<br><br>这种由以色列移民自发组织,具有社会主义人民公社性质的基布兹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但在目前这种科学经济大发展的洪流中,这种社会组织是否能适合当前的环境,其发展的趋向,还值得我们好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