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组织挑战活动的且行且思

浅浅笑😊

背景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双减政策落地后,为了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学校硬性要求各班不得早于8:00前到校,但部分家长因他们自己也要按点上班原因,不得不在8点前将孩子送到学校(家长反馈说孩子在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午休1至1个半个小时),针对于这些特殊群体,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班利用这个时间段设置了一个数学难度题挑战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视线中活动,又可以让这些早到的孩子做做思维体操。</span></p> 一悟 有“跑道”的地方会有千里马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这个活动开始后,孩子们进教室的表情不再是哈欠连天,而是一踏进教室,眼睛便直勾勾地看着投影投出的挑战题,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挑战成功了,便有桃源班的特制"金币"。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陶醉在孩子们挑战成功的喜悦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题挑战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知道,求圆环的面积,不单单是通过找大、小圆的半径来求圆环的面积,也可以以面求面,借助以大、小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差乘圆周率来求圆环面积。</span></p> 二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慢慢地,我发现了个别孩子的眼神暗淡下来,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伤害,虽然激起了优生的挑战欲望,但同时也打击了屡次挑战失败的孩子的心。这是我的初衷吗?不是的,作为老师,我们除了传授孩子知识,更应该在激发孩子潜能时,也应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于是,设置挑战题时,我加进了1-2道基础题,在尝试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你虽然没有拿到金币,但是你只距成功一点点了,加油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次挑战意图:复习圆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懂得公式的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差不变规律,阴影甲和阴影乙面积之差,实际就是阴影甲和阴影乙同时加上特定空白部分的面积后半圆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差。</span></p> 三悟 美好需要记录  幸福需要分享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活需要仪式感,成功挑战习题也是,在偶尔的简化挑战中,我又设置了挑战成功的签名环节,这样做,一个是让活动变得更有仪式感,另一个也是让自己针对于挑战成功人数的多少,调整自己对习题设置的难易程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次挑战意图: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知道分针的长度可以看成圆的周长,在对比思考中发现,分针针尖所走的路程与圆的周长有关,分针扫过的地方的大小与圆的面积有关。</span></p> 四悟 习题需从简 研究需厚重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日之计在于晨,且行且思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挑战环节,讲评时孩子也听得非常认真,但是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是什么原因呢?三思之下,我又尽量精简习题,虽然应该让学生对习题的学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但是毕竟时长有限,我们不妨从放慢脚步方面来试着提高学习效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次挑战意图: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能借助直观图形(画草图)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转化能力,积累当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时,面积不变,周长增加了,而且知道增加的长度相当于圆的两条半径长度。</span></p> 继续探讨中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育的初心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不仅是学习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场所,我的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中不期望每个孩子能百之分百地掌握所设计的知识点,但是我期待孩子们能在每一个活动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也希望我的家长看孩子不只停留在看孩子的分数的高低(双减后考试环节将不断弱化),而应该多看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否优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挑战

孩子

习题

面积

成功

分针

行且

一次次

学生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