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温暖了我的世界

第21批山西援喀雅温得医疗队队长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医生</b></p><p class="ql-block">今天和我在门诊一起工作的护士Justine递给我一封感谢信。今年6月,Justine希望我能用中国的药来治疗他哥哥的疾病。</p><p class="ql-block">在援非医疗队田源总队长的积极组织部署下,喀方医院专家和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医疗专家团队以及中国援喀麦隆雅温得医疗队,三方举办了一场跨越大半个地球的远程视频会诊,随后,我托朋友从中国捎来了药物,治疗5个月后她哥哥的病情明显好转。她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没想到当时您把我的话放到了心上,中国医疗队把我当成了真正的朋友,谢谢您!”</p> <p class="ql-block">读着Justine的感谢信,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赞许,也是Justine心中的善良和感恩,我的心情顿时愉悦起来。</p> <p class="ql-block">来到喀麦隆已经8个月了,每天8点半到达内科门诊,外面一排排椅子上坐满了等候的病人,老人、妇女、小孩比较多,每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他们的眼神中常常能捕捉到满满的敬意。</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援非内科医生,工作岗位是受援医院的中国医生门诊,日常门诊、急诊、会诊、为医院心电图结果单写报告、为赴中国的当地人员进行入境体检丰盈着喀麦隆的时光。疫情期间,内科接诊疑似新冠或者发烧、头痛、腹痛的病人较往年明显增多。每当询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时通过他们非常配合的行为,能深深感受到对我的尊重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最初4月、5月份每周都可以见到来体检的喀麦隆当地人,有的去读书、有的去做生意或者当老师,甚至短期旅游。但随着来势汹汹的第二波疫情蔓延,6月份后基本没有赴中国的当地人来体检了。相反,上线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就连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接到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后复查的结果也随时通过微信让我来做鉴定,给出一个专业性权威性的结论。</p><p class="ql-block">每一次Merci Beaucoup或者谢谢,都给我平添一份从医的力量,如沐春风般陶醉在这小小的信任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祖国</b></p><p class="ql-block">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就在11月13日我接到一位曾有左侧胸部疼痛伴大汗的华人打来的电话,他在喀麦隆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因语言无法沟通,对自己的疾病还存在很多疑虑,便加上我的微信进一步寻求帮助。当我看到上传的心电图时立刻意识到患者曾命悬一线,赶紧打电话仔细询问住院治疗情况和出院有无带药。</p><p class="ql-block">看到患者有说有笑的样子,真心替他感到庆幸,能在非洲把性命挽救回来,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有主动就医的意识,俗话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电话里我再次向患者普及了心梗前兆的4个症状:长时间的心绞痛,胃肠道反应,休克、晕倒等症状,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并嘱咐患者,一旦有上述不适,便立马联系我,同时务必注意休息,遵嘱服药,定期复查,谨防心衰发生,祝您早日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患者从密切的电话随访中感受到暖暖的乡情,特意在我下班时间打过来电话表示诚挚的谢意,感慨地说到:谢谢祖国,派来了中国医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和济</b></p><p class="ql-block">由于网络在非洲主要城市的普及,看病随访更加便捷的线上接诊形式越来越频繁,还意外扩大了医疗队辐射群体的范围,增进了当地人对中国医生的直观认识。</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位喀麦隆西部省首府巴富萨姆的病人,朋友把他因高血压脑出血的头颅CT发给我请求帮忙。我向国内我院神经外科专家王向东副院长发出会诊请求,建议我进行侧脑室外置管引流,还把如何置管的操作步骤及视频全部发过来,并告知这个方法是简单有效的。我仔细阅读资料,靠着自己的外科功底还在一个大木瓜上反复演练穿刺步骤,但3天后接到朋友来电,因为家庭贫穷患者家属放弃治疗了,王向东副院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样感到惋惜和遗憾,原本我们多想把中国严谨的医疗技术派上用场来拯救患者的生命啊!</p><p class="ql-block">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此次援非的坚强后盾。援非几个月以来有多位邻居、同事、领导、成为朋友的患者伸出援手,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常常在不经意的瞬间让我感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要大声说出来,谢谢你们!是你们温暖的言语和行动抚平了我心中的苦闷,给了我在非洲书写“和济人”最美风采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恩师</b></p><p class="ql-block">文章的最后,我想起一件事,刚到喀麦隆拜访中国驻喀麦隆参赞时,他说到,喀麦隆有一种很常见的遗传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医疗队能否给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一名血液学专业的医生,我当时暗暗下决心,准备在这种基因突变疾病上做一点点调研工作。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还停留在小鼠模型的实验阶段。为此,我线上请教国内贫血资深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他为我的这种援非精神点赞,但鉴于国情、宗教及当前国际形势等诸多原因,建议我不要在贫瘠的非洲开展这项调研工作。</p><p class="ql-block">师恩如海,谢谢老师您在我迷茫时的谆谆教诲,在风险来临时筑起安全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最后,援非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常的每一天,谢谢那瞬间即逝的美好时光,谢谢与我并肩作战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喀麦隆同行相</span>遇相知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我有幸成为这场波澜壮阔援非事业中的沧海一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和我的战友们,无论身在哪一方土地,都将坚守自己平凡岗位,身披战甲,心怀祖国,不负使命,勇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春</p><p class="ql-block">审阅:田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