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傲鲜活的年纪,忽地站在了他双肩之上。</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七十七年里,他一面剥削了古殿孔庙檐头的琉璃黛瓦,淡褪了雕花阁窗上绚丽的赤红,坍圮了一道道时间的篱墙却又散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寄望。一代代黉学人来来往往,芳华如月光洒落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孔庙庭院的松柏愈见苍幽,殿后的常青藤也越发活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也该来了。</p> <p class="ql-block"> 古有《后汉书》载“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我一直觉得,作为学校的一个代称,我眼前的“黉学”内蕴绝对要深得多。滇中重镇,云岭星城,素有“滇北锁钥”之称的富民,境内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这就不难想象“黉学”的存在;同时作为富民早期规模较大,且是境内唯一一所承担高中教育的完全中学,众多天之骄子从此振翅云天。</p><p class="ql-block"> 斑驳的日光透过树影,将含羞的玫红色紫薇花投射上红墙,雕龙的版刻静卧古道,旁边是一对肃穆的石狮。循着石阶拾级而上,至圣先师孔子的铜像静立在庭院中,经过长久的年月,依旧色泽光艳。此时,仿若天地间一切的生命都已静默,我们在等一阵风来,聆听回旋在风声里关于圣人的劝诲,仿佛眼前此刻真就摊开一轴历史的长卷,只任风沙来浏览、唯有细雨在品读。史铁生在他的小说中写到“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孔庙正屋旁的石凳上,身后是一棵合抱约三人粗的白玉兰,风把叶子吹落,细絮裹挟着米白色的花朵,垂在我的肩上、落在我的手心里,沉寂呵、沉寂啊,不言语......</p><p class="ql-block"> 黉学的讲坛旁,分明笔直的生长着四棵雪松。高一那年,我见他身姿挺拔,傲雪凌霜,侧摆伸长,力猛实壮;呵护着身下的柔花嫩草,荫庇着黉学的来往行人。高二的冬天一过, 其中的一棵倒在了春风来临之际。人们忙着补救,浇营养水、修剪枯枝败叶、甚至学人类似的找脉络“挂吊瓶儿”...终究还是没能活过来。决定修砍的那日,我恰好提着课本经过。那一幕,我看在了眼里,雪松是贴着根儿砍倒的,地面从此裸露着一棵桩。好在后来,种上了红山茶,一年四季盛放,大抵是多少能够弥补心中的空缺。</p> <p class="ql-block"> 黉学里边儿的热闹,一年四季不会停歇。风声歇歇、雨声潇潇、书声朗朗、林木晃荡发出的沙沙声、草丛中蟋蟀蛐蛐儿响动的窸窸窣窣......不论什么时节、什么年月、什么花开,是月季、是黄槐、是缅桂、是玉兰,或是金秋桂花香漫天,有时想席地而坐读会儿书,有时待到起身即是满地的白月光散落。</p><p class="ql-block"> 想起一位教书的老友曾和我分享他在黉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想来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了。背米上粮的求学路、黑煤渣铺设的操场、几幢规模稀疏的红砖房,寒暑假返校,全班还得卷卷衣袖裤腿,抬着分配的锄头镰刀去除铲教室门前扎堆的野草。他说记忆里教室后有一个小亭子,高考那段日子常常一个人提着书坐在一尊大石头上复习,默默许下心愿:倘若能够考上大学谋个安身立命的道,一定要回来修缮一下这个秘密地点,时常提醒自己不忘来路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如愿,读了师范,成了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富民工作,站上了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后来回到黉学时,那个地方早已另做他用,换了新颜。这件事,令他遗憾多年。</p><p class="ql-block">去年,我毕业时邀他小聚,饭桌上说起这件事儿来,我问他:“老师,还有遗憾?”他笑笑,只说了一句:“心里有,比什么都好!不忘来路,过好当下,这才是最重要的。”话毕,端起桌上的酒抿了一口。</p><p class="ql-block"> 要是有些事儿我没说、也没讲,黉学,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也不能忘,但有些人事,注定只能用作留念与收藏。它们在岁月一遍遍斟酌之下,逐渐变得轻盈、变得洁白,变得使我不再愿意像从前般似的逢人就讲。正如《我与地坛》,“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我想,我与黉学,我和他之间的故事,也同样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但不再是一片成熟的绝望。</p> <p class="ql-block"> 我与黉学,我所能够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正如我的历史老师张元寿曾说过“历史的每一个瞬间,都将有无数个历史同时发生和并存”,我的班主任闫光雄也曾对我有所寄语“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看待自我,在困难挫折前要有处变不惊的定力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五年了,每当回到故乡的日子,还是总想着到那黉学里边儿去走走,到他的荒草边、老树下、红墙旁,去呆坐、去冥想、去推开外界及耳边嘈杂的一切,只是伴着穿林的风声儿、滴落空阶的月白、草木深处的沉静,暂时理一理纷繁的夙扰,透过日光下的影儿窥见实诚的心魂。</p> <p class="ql-block"> 教育兴,民生之本,富 民所在。黉学,育才兴邦,尊师重教,一院春风赋经纶事业;书香满座,传道授业,万株桃李育四海英才。</p><p class="ql-block"> 富民本土文人段其昌先生题逢源坊联“人心向,则八方同乐,从来社稷图永定;国策弘,即百业俱兴,自古强邦先富民。”谱一曲螳川之歌,诗香流韵、厚积富民;文昌永定,黉学翰墨、黎阳生辉!</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7—8日 高考</p><p class="ql-block">富民县第一中学高三全体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富民县第一中学 高三(2)班全体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写于 2021年12月4日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