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校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学生成长的根本利益。一方面,老师要努力解决家校矛盾,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其实这两者之间本就是说法不同,本质相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从这两方面结合培训,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数学教学方面</p><p class="ql-block">1.课堂与作业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数学的作用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一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突出的区别。因此,数学老师要认识到在课堂的教学引导上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会做题。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才会 举一反三, 不会被题目的变化所局限。</p><p class="ql-block"> 家庭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但是我们还应该思考到,学生对错题和不懂题目的理解、订正,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在课上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中处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差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们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是否从认真学习的角度真正的订错,是否在不明白的情况下主动请教,还是只是为了订错而订错。</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两点出发, 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1)作业布置,增加对错题的订正、理解。学生对错题、不懂的题目去请教直至弄懂,第二天组长对组员进行抽查每人抽查一题,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记录。</p><p class="ql-block"> (2)课前展示。 课前3分钟轮流交给各组,每节课由一个组长选择一个组员当堂讲解一道同步上的错题,由组长对组负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纠错,对表现较好的组员和组长盖章奖励。</p><p class="ql-block"> (3)当堂检测。对每节课的达标检测题采取组长推茬组员讲解原则,待优生优先。</p> <p class="ql-block">(二)家长课程</p><p class="ql-block">1.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1)每一个班孩子的家长层次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手段不同,那么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这些孩子的问题会影响到其他孩子。</p><p class="ql-block"> (2)只有班里的家长进行科学的学习,才能让大多数的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从而形成好的班风。</p><p class="ql-block">2.建立家庭档案</p><p class="ql-block"> 先建立家庭档案、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同一个班的整体情况不同,专家讲座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班级。我们应该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开展家长课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p> <p class="ql-block"> 多给予学生一此展示机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才能更好的构建家校关系。老师眼里有学生,学生眼里才有你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最后强调一点,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落到具体的行动中,只是空谈,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应该制定一套具体可行、高效的实施计划和方案,以及有效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把美好的愿望变成可见的现实,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思考→方案→执行→反思→改进→</p><p class="ql-block">思考,这样的六步一体循环下去,相信我们的教学会不断的得到改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