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探幽――新天鹅堡游记

老冯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 堡 探 幽 ――新 天 鹅 堡 游 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欧州游之三</div> 辞别少女峰后的这两天里,我们一行登火车、坐汽车,沿湖泊、跨山岭、穿林海、越草地、过市镇,一路马不停蹄地先后经过了琉森、因特拉肯、苏黎世、梅尔茨堡等地方,游览了多处的古迹名胜――博登湖、木廊桥、“忧伤的狮子”石刻雕像、小镇古堡以及数不清的大教堂,于4月29下午来到大家心仪已久的新天鹅堡 。 提起新天鹅堡,从我戴红领巾的时光起就对它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孩子们最喜爱的小人书中,如魔法、国王、公主、骑士……,外国的许多童话故事,就是从这些尖顶塔楼中走进儿童们的世界的。下午3点多,我们来到山下的小镇,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极目远眺,只见远处巍峨群山之巅天际线下方,矗立着一片白墙绿顶、红绿相间色彩的建筑群。十余个高低不等的塔楼和角楼尖顶直插蓝天。古堡在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背景衬托下,下部古树掩映, 头顶白云环绕,山下湖泊相伴,再加上雪后初晴而升起的氤氳薄雾,犹如人间仙境一般,我真怀疑那里住的不是人类,而是天上的神仙或地上的精灵。这些古堡何时、何人、为何所建?在等待排队入场的这一个多小时里,这些问号就像天上盘旋的白云,让我挥之不去,扯开又来。当我从山上下来以后,这些疑问都有了答案,我不但被它的内部装饰豪华所震撼,更被这古堡主人曲折的故事所叹服。为了让朋友们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座古堡,我现在就带领大家,沿着古堡主人所留下的足迹,走进它的历史帏幕中吧! 十九世纪中叶,路德维希(1845·8~1886·6) 二世 出生在巴伐利亚国王世家。他从童年到青少年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又受到严格正统的皇室教育,诗歌、歌剧、绘画成为他的最爱。在皇宫和他所住过的古堡中所储藏的许多反映中世纪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壁画,深深地影响着小路德维希的心灵,逐渐唤醒了他那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感情世界。后来,不是遇到下面所说的这两个人,或许他可能做个平安皇帝终其一生,但在他成长阶段中,遇到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他一生命运的这两个人后,他的一生都被改变了。 让我们先谈谈路德维希的表姑茜茜公主吧!茜茜公主比路德维希稍大几岁,她活泼漂亮,善解人意,两人从小就在皇宫一起生活。在玩耍中,曾经你扮过白雪公主, 我扮过白马王子,女的称男的为雄鹰,男称女的为海鸥。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经历,又培养了他们相同的志趣。他们共同喜欢艺术,酷爱大自然,不受拘束。年龄稍大,他俩暗生情愫,私定终身。后来,皇权政治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茜茜公主嫁给了奥地利国王,成了伊丽莎白皇后。而路德维希也被迫勉强的与茜茜公主的妹妹――索非·夏洛特订婚。他俩分手时是不是发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的誓言我不知道!但从此后,路德维希垂头丧气、倦怠政务确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但多次推迟与索菲的婚期,最后干脆解除婚约了事。此后,他又拒绝了无数王公贵戚的求婚,终生未娶,光棍到老。这又是一个外国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凉故事,听起来真让人心酸同情。<br> 心上人的离去,繁缛复杂的宫廷礼仪,勾心斗角的权力争夺等等这些因素,让这位年轻的国王心灰意冷。就在路德维希这人生低迷阶段的前后,另一位人物走进了他的生活。自从年轻的路德维希第一次看了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剧作家瓦格纳的作品《罗恩格林》后,剧中主人公的故事立即引起了他的共鸣,因而他疯狂迷恋上了歌剧及瓦格纳本人。路德维希二世继位后,他不单帮助瓦格纳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全力资助剧作者创作歌剧,有时还扮演剧中的角色,亲自登台表演。只有瓦格纳的歌剧才能让他生活充实,只有阿尔卑斯山中的大自然气息,才能让他精神焕发。在他最喜欢去的新高地天鹅湖堡(为了区别,后人又称此为旧天鹅堡),他看着起伏的山峦,碧绿的湖水,听着湖中天鹅的鸣叫,他仿佛进入了早已存在于心的那个童话世界。他决心要把童话变成现实,把现实变成梦幻。因此,他做出了一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举全国之力在阿尔卑斯山上把原有的旧堡拆除,重建一个更加宏大的新天鹅城堡,他想把城堡建成传说中的白雪公主住的地方 。因此,他邀请了剧院画家和舞台设计者绘制了建筑草图,要求设计要体现出梦幻的气氛:苍林郁野之间,静静铺展着四个湖泊,丝绒般平滑的碧蓝湖水,围绕在城堡四周,城堡就像是在虚无缥缈山间中的一处仙境。他巧妙地将城堡与这些天然景观合二为一,让城堡在四季中呈现不同的景貌。于是他顶住一切压力,从1868年开始,动用个人财产和国家预算,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路德维希二世不愧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他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基本上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但直到1886年他去世时,古堡附属及内部装修仍未完工,后续政府又用了10年才告竣工 ,前后共用27年。<br> 当时国库空虚,人民贫穷,强大的邻国――普鲁士政府又虎视眈眈,路德维希二世却置至不理,专心致志地一心扑在督造新天鹅堡上。可惜他一天也没住上,就被人以罹患精神病的名义被废黜,六天以后,则不明不白的溺毖于湖边。又过了七个星期,新天鹅堡向民众收费开放。 好了,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我们一行随着人头攒动的人流,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向山上爬去。看似不远的古堡,谁知足足让我们爬了35分钟,虽然没有累得大汗淋漓,但也是累的个个浑身燥热。这或许也是古堡主人当初的设计吧!“既然朝拜我,当然得拿出点诚意” ,这话也对。当我们走近古堡脚下,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塔楼时,只觉得在飘动的白云下,塔楼仿佛要慢慢倾倒,让人不免一阵心悸。近观古堡,其外墙全都是矩形石条砌就,水泥勾缝,外墙洁白如新。拱形门窗,大坡面屋顶,圆锥形塔顶,在夕阳的照耀下,夺人眼目。塔楼的尖顶,有高有低,错落有致,争相比肩。在塔楼的顶部或腰部,有一圈外廊,供人们观赏外景。这是结合了拜占庭和哥特式建筑特点的古堡,处处体现着浪漫主义的气息,为此,惹的后世许多建筑师和艺术家趋之若骛的来此寻找灵感。 进入城堡,我们沿着塔楼的转梯,依次到了二楼、五楼和一楼。二楼主要是仆人们住的地方,这里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看来国王对他们还真不错。五楼是国王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方。卧室、书房,餐厅,宫殿以及歌舞厅(也有宴会功能),基本上走了个遍。给我总的感觉是里面虽然赶不上凡尔赛宫,但也装饰豪华,满目生辉。地面是色彩各异并绘有图画的木地板砖,墙壁和屋顶上绘满了各种历史和宗教故事的油画。卧床是深棕色的实木所造,上下左右全是哥特式的精美雕刻。 特别是床上方的顶盖,一个象山峰似的造型,层恋叠嶂,全是缕空雕刻,不知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听说光这个木床,14位雕刻家用了4年的光阴才完成。窗帘、床罩、被褥全是浅绿加淡黄色的金丝绒,但我认为最豪华的还应该是宫殿和歌舞厅。<div> 宫殿厅虽然不算大,约有15米高,20米長,估计面积约2 0 0多平方米,但却是典型的巴洛克的装饰风格,金黄色基调让满室生辉。宫殿厅略呈长方形,屋顶有两个圆形拱顶,一大一小,象征着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椭园形的地面有两个断面高度,中间有台阶过渡,两者相差几十厘米。高的一端靠墙是放“龙椅”的地方,台阶两侧有八字形的石刻扶手拦杆。低的空间是群臣站立之处,其头顶上方,悬挂一个900公斤重的枝形水晶吊灯。吊灯枝架涂以金箔,灯座上镶嵌着玻璃、宝石和象牙制成的装饰品,可以点上96支蜡烛。吊灯尖锐的形状又像个皇冠,悬挂在天和地之间,象征着国王的位置。大厅周围的墙壁上,画了十几幅宗教油画,大意是说君权神授的故事。地面上铺的是马赛克,同样也有多幅图画,耳麦中说的却是生死轮回的佛教故事。<br></div> 古堡中最大的厅就数歌舞厅了。这里既是演歌剧和跳舞的地方,又是大宴群臣之所在,面积约有1000多平方米,呈长方形。弧形的屋顶高约三十多米,显的房间高大而又宽阔,数百人在里面活动丝毫也不显得拥挤。在一端的墙上,又设计了一个二楼的观礼台,那是在演节目时国王坐的地方。歌舞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人物雕刻、油画和其他装饰,色彩以金黄色居多,我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富丽堂煌。四周墙壁和拱顶上,全是瓦格纳歌剧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油画,画面写实逼真,人物穿戴高贵,完全是一幅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说到绘画,我发现整个古堡的所有油画中,没有一个女人(包括儿童)的形象出现。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他是光棍, 厌恶女人的缘故;也可能是他要把这里作为一方“净土”,留给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居住。 古堡中最能体现梦幻的地方则是人造石洞了。设计者在室内按照瓦格纳歌剧中的场景,设计了一个主调墨绿色弯弯曲曲的石洞,用当时的高科技材料电灯及彩色玻璃,做成旋转流动、色彩斑澜的小瀑布和水池。里面泉水叮咚,流水潺潺,彩灯闪烁,再加上小洞曲径通幽,钟乳石低垂,给人一种身处在童话王国中亦虚亦幻的境地。最后我们又沿着另一侧塔楼的转梯,下到一楼的大厨房。诺大的厨房里面锅台灶具,林林总总,铜器皿餐具成套成摞,闪闪发光,真不知道当时里面有多少人吃饭? 由于在里面没有导游,每人只配发一个耳麦,所以,我只能顺着人流往前一步一趋,走着看着,看着听着,边听边记。一路上,我不记得穿过多少房间,只觉得房间套着房间,房间 接着走廊,一房一景,间间不同;一处一色,处处各异。这接连不断的异景,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但是,每间每处也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天鹅的形象无处不在。从帷帐、壁画、瓷器到玩具,再到各种日常用品处处都突出着天鹅造型。就连洗盥室的自来水龙头,也装饰成天鹅形状。看来,路德维希二世这个“天鹅骑士”,对天鹅的崇拜己经深入骨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br>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参观,我走出古堡,直到脚踏大地后,才仿佛觉得刚从梦游中醒来。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深刻理解到,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为天下第一的古堡了。在下山的路上,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古堡的种种见闻,但我却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不是因为古堡名不副实,而是古堡主人的故事在我心里來回翻腾。蓦然间,我脑海中不知怎么就蹦出两句诗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张英《三尺巷》) 。说实话,秦始皇在中国人中口碑并不怎么好,他用累累白骨堆砌了万里长城,但那是为了保家卫国,后人理解他,因此而才能青史留名。而路德维希二世呢?他作为一个国王,本应行使保国安民之责,但他却为了追求自己的空想,不惜役使数千人民和人民几十年的血汗,建造这个举世名堡,难怪当时人们都叫他“疯王路德维希” 。依我说,他不但疯狂而且任性。其疯狂和任性的代价是,巴伐利亚国在他当政的后期,就被普鲁士呑并而缩为一个小公国,他自己最后也被人废黜和溺毖于水中后,被安放在慕尼黑的圣米歇尔教堂一个石棺里做梦去了。今天的游人看到城堡,除了仅在解说词中听到修建的主人是谁以外,对于他在主政时的“丰功伟绩”却没半点提及。人们提及的,只有他凄惨的爱情故事,修古堡的疯狂举动,和对艺术的痴迷追求以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br> 看到古堡,想到路德维希二世的一生,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一旦手中掌握大权,就要严格压抑个人的欲望,既不能任性,更不能疯狂,要把个人爱好、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安民有方,守土有责,才能不辜负人民大众的希望,个人也能善始善终,其家庭也会获得幸福美满。(之四)<div><br></div><div>作者:老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