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有贵族么?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按照贵族的定义:“古代封建社会中,个人、家族和团队为国立功,或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而得到国家相应奖励的一种称号”,从历史来看,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应该属于贵族群体。</p><p class="ql-block">除了为数不多的后裔,以及少数的文物继续存在外,这群贵族群体留下的最后遗存,便是他们留下的“豪宅”,这些顶级的建筑是研究贵族生活方式的最好范本。</p><p class="ql-block">在这些豪宅之中,最顶级的一批建筑,便是王府。王府中的翘楚,叫做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豪宅,并不在于地段多好,周围风景有多棒,内部装修有多豪华。恭王府之“壕”,是其设计规划、内部装饰以及细节之中,处处体现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它无论在以前还是未来,都无法被超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 为和孝公主府,即大家熟知的和珅府。</p><p class="ql-block">嘉庆四年三月,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得到了位于三转桥的和珅宅。叶被称为庆王府。</p><p class="ql-block">道光三十年正月,皇四子奕詝承继大统,封六弟奕訢为恭亲王。同年,奕訢奉旨分府,获赐原庆王永璘旧第、辅国将军奕劻府。经过一年多修缮,咸丰二年四月(1852年6月),奕訢正式移居此府。恭王府在奕訢时期,声名鹊起、煊赫一时,见证了主人在君权面前失意——得意——再失意——再得意的跌宕起伏。</p><p class="ql-block">后因欠款被拍卖,被辅仁大学买去。</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石狮子身上光影变幻,威严庄重</p> <p class="ql-block">顺着恭王府的中轴线,步入二宫门,便能见到一道台基,台基尽头有一座气势恢宏的主殿,这就是银安殿。</p> 银安殿 <p class="ql-block">银安殿是恭王府的正殿,柱高粱重,绿色琉璃瓦顶,檐角上七个垂脊兽。台基东西两端有对称的抄手台阶,两侧分别立着一对灯柱。台阶正前方,是与银安殿形制相同,相互对称的东西配殿。银安殿与东西配殿形成宽敞的中院,整间院落整齐端庄、气势雄伟,为整座府邸平添了一份庄重和威严。1920年银安殿毁于大火,2007年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绿瓦灰瓦,交错的脊兽</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p> <p class="ql-block">三交六腕菱花窗和故宫里的等级是一样的,可见这种王府的规格之高,主人的身份地位之尊贵。找到“北”啦!</p> 葆光室 <p class="ql-block">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葆光室”的匾额为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长。“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奕訢收敛其光,暗含着告诫之意。恭亲王奕訢为此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门环上的光影故事</p> 多福轩 <p class="ql-block">恭亲王时期,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兼书房。室内四周每面墙的上方,都悬挂有“福寿”大匾。每年春节前夕或元旦这天,皇帝或慈禧太后都会御书“福”或“寿”字赐给王公大臣。一般情况下,皇帝或慈禧太后只赐给大臣“福”、“寿”中的一个字,两字同时御赐极为少见。光绪乙未年元旦这天,光绪皇帝除御赐奕䜣“福”字外,还加赏了一幅御笔“寿”字,这是一种异乎平常的恩典和特例。奕䜣把积攒“福”、“寿”斗方装裱成匾,悬挂于多福轩四壁上方,以示敬意。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p><p class="ql-block">多福轩殿内正中悬挂的“同德延釐”匾额为慈禧太后亲笔御书,作为恭亲王奕䜣五十岁寿辰的贺礼。“釐”即“禧”的别体字,慈禧太后赐此匾额,意在告诫奕䜣只有和自己同心同德才能吉祥如意、福寿绵长。</p> <p class="ql-block">“雀替”的光影</p> 后罩楼 <p class="ql-block">在恭王府里最后一进的“后罩楼”里,共有2层,它高于府内所有建筑,就是为了抵御北面来的寒风。这个被称为和珅藏宝楼的建筑,一共有99间半,取的是故宫9999间半的尾数,在道教上,99间半还有“届满即盈”之意。</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面有一棵笔直高大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为了拍出高耸入云的感觉也是蛮拼哒!</p> 方塘水榭 <p class="ql-block">方塘水榭,位于恭王府花园西路正中,由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方塘的正西、正南、西南三个方位,各有一座石刻龙头嵌于池岸边,引泉水自龙嘴流入池内,涓涓不息。方塘中央的湖心亭为三间敞厅,四周带坐凳栏杆。亭台四面环水,西边接一座船形木桥,与岸边相连。</p> 西洋门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西洋门有着西方洛可可式建筑的特征,如柱式与拱劵的组合、贝壳的装饰、大串的西洋花穗浮雕、顶部隆起的风格等。而门上石匾、基座部分的须弥座则完全趋于传统形式,特别是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意指“处喧闹尘嚣如太古之幽静,跨风霜四季留春日之秀美”。</p> <p class="ql-block">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俗语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二字合为一字书写。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被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由于其上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福字和喜字用多曝的手法叠加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还有哪些奇闻逸事呢!欢迎你来看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