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资助项目,文艺理论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文艺创作专项引导项目,我的专著《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同时也作为中国第一部木偶设计制作的学术教科书,首次用于国家艺术基金杖头木偶制作培训班的培训教材。专著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性收藏。在此书发行的六年间,除了相关主流媒体及网络进行了宣传报道外,业界文化名人,资深专家还先后给予了“破天荒”书评,其分量可谓史上无双,九鼎不足为重 ! </p> <p class="ql-block"><b>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先生高度评价“破天荒、创世纪、补空白”</b></p> <p class="ql-block">主流媒体报道</p> <p class="ql-block">戏剧研究的奇葩——读《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 </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寒冷阴沉的午后,封保义先生把他刚刚出版的新著《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送给我,我立刻感到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我的心! </p><p class="ql-block"> 封保义先生,1951年生,泰兴人。他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扬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同时是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代表性传承人。封先生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嫦娥奔月》《白雪公主》《小虎卖瓜》《木偶集锦》《猪八戒出世》等数十台大中型木偶剧目的造型制作。在《琼花仙子》《大禹治水》《三个和尚新传》等剧目中,分别荣获江苏省戏剧节优秀木偶道具设计奖、造型制作最佳奖,以及全国木偶皮影大赛优秀木偶设计金狮奖等。</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日合作《三国志》中国方面木偶制作总策划,他数度应邀出访日本,向日本同行展示了中国木偶艺术的风采。作为扬州市艺术造型制作中心创始人,他主持、策划并制作了中央电视台1996年中秋晚会主背景,还参与过江苏、上海等地举办的花车游行、大型灯会等数十场大型艺术活动。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木偶戏,古代称为傀儡,或傀儡戏,已有两千年历史。扬州有文献记载的木偶戏演出史,始于唐代。唐代扬州街头流行傀儡戏,观众主要是下层市民。达官贵人表面上对这种下里巴人的艺术不屑一顾,而内心何尝不想一睹为快。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记载,唐代扬州街头有一种“盘铃傀儡”,因用盘铃为之伴乐,所以称为“盘铃傀儡”,表示与他类傀儡戏不同。 扬州傀儡戏最兴盛的时代,是在清代。此时傀儡戏的种类,按其表演方式的特点,可以分为杖头傀儡、布袋傀儡、水上傀儡等数种。杖头傀儡是一种凭借竹木之类竿杖来操纵木偶动作的傀儡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咏傀儡》诗云:“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哪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体能灵动,不借提撕不屈伸。”惺庵居士也有《望江南百调》咏道:“扬州好,傀儡戏登场。凡事由人阴簸弄,此身枉自负昂藏。木偶亦冠裳。”他们题咏的都是杖头傀儡。可惜多少年来,除了这类即兴题咏的诗歌之外,没有人将木偶艺术记载下来,尤其没有人将木偶如何制作的技巧记录下来。 </p><p class="ql-block"> 封保义先生从事木偶设计制作四十余年,对于这一特殊行当的所有流程都烂熟于心。他从基础训练、工具设备、所涉材料、木偶设计、头部造型、头部装置、身腔样式、命棍形制、上下肢体、舞台道具、服饰盔帽、整体组装、维修保养、木偶特技等十四个方面,用明确、实在、简洁的语言加以一一叙述,让我们如同进入一座从未涉足的宝山。以“命棍形制”为例,所谓“命棍”亦即主杆、主棍、面棍,是支撑木偶的主心骨,系杖头木偶的核心部件。杖头木偶的头部和身躯,都要通过“命棍”完成。“命棍”又分为许多种类、形式,其中心点、对称点、垂直点、活动点均须精确到位,不得丝毫偏差。因为它是木偶操纵的命脉,故称“命棍”。看了这一章图文并茂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舞台上的木偶为什么会那样行动自如,原来后面是设计师的智慧和勤奋。扬州木偶上演的传统剧目有《下河东》、《打龙袍》、《猪八戒招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这些剧目与一般戏剧所演没有什么不同,它的主要价值不在于表演内容而在于表演形式,但从来没有人对于傀儡的结构与构造做过哪怕一点儿记录。<b>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封保义的新著是一部破天荒、创世纪、补空白的著作。 </b></p><p class="ql-block"> 封保义先生主编过《偶韵绵长》,合著过《傀儡演真情》,撰写过《木偶艺术创新的思考》《扬州木偶艺术发展的三次飞跃》《木偶艺术的生命力》《扬州传统木偶的“三根棒”》《扬州传统木偶戏民间戏班》等论文。在文化艺术出版物中,谈戏剧艺术的书比较少。在戏剧艺术出版物中,谈木偶艺术的书更少。在木偶艺术出版物中,谈木偶制作技艺尤其少。所以我觉得,《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不但是扬州木偶戏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中国戏剧学的重要学术成果(载于2015年2月14日《扬州晚报》)。</p> <p class="ql-block">杖头木偶</p> <p class="ql-block"><b>国家泰斗级木偶大师刘霁先生夸赞“偶戏佳作,功德无量”</b></p> <p class="ql-block">刘霁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木偶乐舞</p> <p class="ql-block"><b>《中国报道》、《中国木偶皮影》主编姜尚礼先生盛赞“功莫大焉”</b></p> <p class="ql-block">姜尚礼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保义道兄积45年工作实践经验这总结,溶知识性、学术性、工艺技术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炉,对后学者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木偶头像</p> <p class="ql-block"><b>中国偶界女中豪杰满书香精辟评论“世纪力作,空前绝后”</b></p> <p class="ql-block">滿书香老师题</p> <p class="ql-block"><b>海派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钱时信先生</b></p> <p class="ql-block">钱时信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木偶之乡出人才,技高艺精在勤奋,天下桃李扬州奔,青出于蓝胜于蓝。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九日于扬州</p> <p class="ql-block">布袋木偶(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中国木偶顶级表演艺术家谭志远先生评论“丰富的经验,精辟的总结”</b></p> <p class="ql-block">谭志远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木偶头像</p> <p class="ql-block"><b>中华文化人物、原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先生力评“价值巨大”</b></p> <p class="ql-block">王景贤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偶型是偶戏欣赏的焦点,也是偶戏艺术的支撑点。封先生集数十年偶戏造型设计与制作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美学素养,为中国偶戏界奉献了一部偶型设计制作之专著,对杖头木偶造型设计与制作者和其它偶戏种类的偶型设计与制作者来说,都是个福音。其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实践上的指导价值,无疑都是巨大的。衷心感谢封先生,并热烈祝贺本书的出版!泉州市木偶剧团王景贤2005年立秋于扬州</p> <p class="ql-block">泉州提线木偶</p> <p class="ql-block"><b>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彭泽科先生赞其为“偶形技艺高,传承工具书”</b></p> <p class="ql-block">彭泽科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皮影戏(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 著名导演王晓鑫教授评曰“独秀于林”</b></p> <p class="ql-block">王晓鑫老师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偶戏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巨著,更是一本让中国偶戏人引以为傲的鸿篇;专注于木偶制作的中英文专著寥若晨星,封老师的这本书,无论从艺术实践经验的丰富性,还是从对于偶戏艺术本体的思考深度,都是独秀于林的精心之作,热切期待本书英文版的早是面世。</p> <p class="ql-block">桌面木偶(扬州木偶戏)</p> <p class="ql-block"><b>原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先生评述“开山之作”</b></p> <p class="ql-block">李延年先生书</p> <p class="ql-block">偶形制作是木偶戏发展的支撑。此书是木偶戏诞生千年来的开山之作,意义非凡 </p><p class="ql-block"> 本书作者封保义在扬州木偶剧团从事木偶设计制作专业已有四十余年,曾任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他当过木偶操纵演员,并从操纵实践中逐步掌握了杖头木偶的机关结构、制作要领,继而在木偶造型制作专业上有一定的成就。他一方面经历过木偶剧《猪八戒出世》、《琼花仙子》、《三个和尚新传》等数十台大中型剧(节)目的工作实践,特别是在中日合作《三国志》中,他作为中方木偶制作的总策划,木偶造型制作的成果获日本当代极负盛名的木偶动画巨匠川本喜八郎先生的高度赞赏,并多次应邀赴日本参加木偶制作和演出工作;另一方面他善于艺术理论的研究,专业论文先后在《中国戏剧》、《艺术百家》等刊物上发表,参与编纂《偶韵绵长》、《傀儡演真情》等。在多年的艺术道路上,他注重“做偶必先做人”,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能人”、江苏省文化厅命名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写的《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一书,将十分繁杂的木偶制作过程,通过文字表述方式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下来,一定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确实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此书内容主要涉及木偶形象艺术的审美、科学合理的结构、机关装置利于操作表演以及木偶特技等四个方面。木偶造型是杖头木偶艺术审美的关键,其涵盖传统工艺、剧种风格、人物性格、地域特征等相关因素;杖头木偶的“命棍”和“手扦”及各种传动装置,不仅能体现木偶的基本表演功能,而且还能赋予口眼开合、眉目传情、携持器物、手舞足蹈等,从而使木偶艺术创作具有能动性,这些机关结构的设置是建立在方便木偶操作的基础上,即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技术规律,使操纵者得心应手,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本书还在特技章节中将木偶变脸、打火抽烟、拿顶下腰、耍扇转碟等特殊技艺,进行了详细剖析,为此封保义奔波于相关木偶专业团体,对健在的前辈艺人、专家学者作了深层次的走访了解,有很多技艺是通过老艺人口传心授记录下来的,有一些过去在业内为不可外传的绝技,作者首次公开揭秘,我认为对这门技艺的发展与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p><p class="ql-block"> 作者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条理清晰,文字朴实,通俗易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全书洋洋二十余万字,一方面是他数十年工作实践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也是他通过艰辛的努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的会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对为传承中国木偶艺术,为写作此书付出心血汗水的封保义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木偶歌舞(扬州木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