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古村,看山水,冬日行来暖如春

钟灵雨龙

<p class="ql-block">匆匆,踏着时光一路跌跌撞撞。<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有相册里留的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柳阴,秋季的蓝天……而我们无可选择的与</span>十二月撞了个满怀。</p><p class="ql-block">如此清冽地冬日,树叶留连着枝头,怕冷的人留连着温暖的家,户外人却向往着暖阳下不一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又是周末,潞城户外四十余人早上在七点南华公园集合,七点半准时乘御定张师傅的大巴车出发。今天的行程:平顺古村落豆峪——黄坪——窑上村环游。</p><p class="ql-block">红日在前,流水在侧,我们沿着一条河的方向行走。</p><p class="ql-block">太阳照着沉静的漳河,河道时宽时窄。枯水的季节,被陆地分隔成一洼一洼的河水,映着朝阳,闪着眩目的光亮。车在走,车窗外那光亮于是也象长了脚,飞快地跳跃着,一路追赶我们。</p><p class="ql-block">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九点左右到达豆峪村。</p> <p class="ql-block">豆峪村依东山而建,九点仍不见太阳,于是姐夫让我们重新上车,先去黄坪村玩。</p> <p class="ql-block">黄坪村原来叫黄贝坪,这里阳光充足,暖意融融。村口有巨幅壁画,三名革命领导人屹立在崇山峻岭中,看不出是谁。</p><p class="ql-block">据说村民是清朝康熙年间从黎城县南小迁来的,因当时常年抓兵丁,百姓深受其害,为逃避抓兵丁,迁居住这里,起名叫“防背兵”村,后来发现这里春、夏、秋季,漫山遍野开满黄花,村庄坐落在黄花之中的坪坝上,故改村名为黄贝坪。哈哈,偏偏现在是冬天,要再来一次!</p><p class="ql-block">从村口往里走,渐渐宽阔。村中小广场中有新建的一座和谐亭,亭后一左一右两棵大树遥相呼应,我们在这里留影为念。</p><p class="ql-block">一位村民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自豪地说村子虽小但很有历史,说邓小平和刘伯承曾经在这里住过。于是我们便邀约老人家做向导,领我们看看,老人家很爽快的答应了。</p><p class="ql-block">沿着村道向上仄行,边走边聊,原来老人刚从地里回来。天冷了不是要猫冬吗?平顺人民真勤劳,怪不得沿路的田地都那么平整利索。从老人的口中, 我们了解到129师曾经在这里驻扎 ,村口壁画里的三位领导人分别是邓小平 刘伯承和李达 。俯瞰村庄,有人说看着村庄像一只凤凰 。新新旧旧的房屋,聚集在一起如凤凰尾,狭窄的村口是凤头。说实话,我眼好拙,楞没看出来……石砌的地基,黄泥涂抹的墙壁 ,黛色的瓦顶 ,不到一米宽的小巷 子,不断上下的台阶 连接起一个个小院子。</p> <p class="ql-block">老人把我们领到一个院子里,说这就是刘邓住过的地方。院子不大 ,四四方方,窗棂上有很精致的雕花,天地窑也有立体的石雕,看得出曾经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家 。院子不是密闭的,和大门对应着一溜窄窄的台阶通向别处,还有一个角门连着一个更小的院子。据说这院子现在还归当年主家的后代所有。</p><p class="ql-block">出了院子 ,老人让我们随便遛遛。还给我们指点了通往窑上村的路。黄贝坪一部分房屋靠山而建,一部分建在小广场后的平缓地带。私以为,靠山而建的地方更有味道。石岸,石墙,石阶,石窑,人往向阳处一窝,与树,与草,与一抺黄泥墙便融成了一桢画。</p> <p class="ql-block">黄坝坪村的烈士纪念碑和清朝遗构龙王庙</p> <p class="ql-block">黄贝坪离窑上村不远 ,没走多久就到了 。路边有 人家晒着一 筐黑枣,经主人同意,我们每个人都尝了尝 ,又软又甜,而且还是无籽的。有了道具,顺便再乐呵一下。</p><p class="ql-block">进窑上村要经过一座牌楼。牌楼后路西是一颗苍劲的白皮松,似乎是一位卫兵,在守卫着村庄。树旁是一座小巧的庙宇,坐落在一座青石拱券上。据说以前窑上村就是从这个拱券进出通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窑上村是梅的老家 ,因此 这一次寻访便有了更深的意义 。窑上村也有许许多多上上下下的台阶 ,门里有门 ,院中有院。 这是个来自同一祖先的家族型古村,村民全部姓赵,人数只有不到150人。</p> <p class="ql-block">梅家的老屋在村子正中央,是一座比较气派的三层建筑。大门楼上挂着“四世同堂”的新匾,门楣下是旧匾“山青水秀”。这是一座占地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小四合院,然而却有着复杂的建筑结构,共有25间房,包括楼房、平房、碾房、磨房、内部楼梯、土蜂巢等,集各种功能于一体。</p><p class="ql-block">从进门处看,北房二层、南房一层、西房一层,石板铺的院子,石墙的房子,几杆翠竹绿意婆娑,平添无数雅致。一切看起来就是个古朴的小院子,没啥太出奇的地方。然而,玄机都在西房最北边的那一间。</p><p class="ql-block">进门之后你会发现,房间里面有一条土台阶通往下面,往下走,左拐,再下楼梯,黑暗中有亮光投进来,是一个杂物间的样子。还能再往下,最下面是一个碾房磨房一体的大房间,数台阶应该到了最底层。有好多个隔间,估计是牲口棚,墙上开着好多孔洞,据说,那是过去的土蜂巢。墙上还有空窗,有堵死的门的痕迹,出去后就是前街。天哪,这里竟然有三层,再判断下位置,应该在南房的正下面。原来,赵家这个院子依陡崖而建,南房是三层,下面两层靠崖青石筑砌,第三层就和崖面平齐了,再起一层,修个四合院,北房盖两层,从山坡上进去,就是个普通的四合院。从前街的门进去,就是一层的磨房碾房、二层的储物间。</p><p class="ql-block">一行人东看西看,啧啧赞叹。细心地旅行哥哥帮梅从家里找到了 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写着梅父亲名字的字典 ,她小心翼翼的放在随身的包包里 。</p><p class="ql-block">我不是个懂建筑的内行,以上内容部分摘自网络《跟胡哥看古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宝贝还真不少。竹编的安全帽 、箩头、小不篮……戏精登场,走,上工去!</p> <p class="ql-block">哪一年的 ?你能看得出来吗 ?</p> <p class="ql-block">姐夫一声吼 :上面有柿子 !馋嘴的纷纷向村子的高处跑。三叉路口有一株万年古槐 ,香火鼎盛 。旁边高处一颗柿子树笔直地立着,上面果实还很多 。艺高人胆大的李军嗖嗖几下 就上了树,摘了满满的一袋子 。柿子是黑皮的 ,里面的果肉很清脆 ,吃在嘴里像碎碎冰,也很甜,其貌不扬却心灵美 。</p> <p class="ql-block">一个村子远远近近都是亲人</p> <p class="ql-block">该走了 ,梅的表姑门口相送。一个人能走多远 ?不过是从故乡到故乡罢了 !</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拖拉机大部队壮观不?这笑容灿烂不 ?这节奏疯狂不?</p> <p class="ql-block">从窑上返回豆峪村大概八九里地,这应该是今天最惬意的时光 。 平坦回环的乡间公路 ,安静地只剩下我们的笑声 。棱角分明的石垒,映衬出纯净的碧蓝的天空 。喜鹊和大尾巴的松鼠在山坡上嬉戏追逐 ,无所顾忌。路上的小情侣,山上的两棵树,山洼里红彤彤的柿子,眼眸及处,皆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脚步快的朋友 ,早已经在群里发了吃饭的图片 ,贪玩的人却依旧不慌不忙 。我们从村后的关帝庙进入,长长的石板甬道是豆峪村的主街 。两侧连接着窄小的胡同 ,布局象汉字“丰”。农家乐就在主街的中段。手工压的机器面 已经下了两轮儿 ,锅里还留着大半锅的南瓜豆腐菜 ,听说是盐放多了 。主家大妈说只怕不够吃,所以就多放了一点点 !味道不错,颜色很好,但确实够咸,尤其是添加了主家大妈调的红萝卜丝儿和香菜 。家里就大妈一个人 ,问她一个人灰不灰?她说习惯了并不觉得灰。门外跑进一只拉布拉多 ,她忙着往外赶 ,说不待见猫狗,真是一个守的住清净的人 。酒足饭饱,姐夫说自由游览,两点半上车出发。</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甬道前行 ,出文昌阁便到了村口 。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学习没有耽误 ,科普一下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尘日记》豆峪村是唐代前后形成的村庄,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内街道主次分明,纵横交错,一条主街贯通两侧大大小小的巷子,连接起长长短短的石阶,就像汉字的“丰”字。民居大都依山而建,错落重叠,黄土墙上随处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标语。走在街巷中有时空穿越之感,而古朴厚重的土坯院落又让人感到温暖而朴实。</span></p><p class="ql-block">进豆峪村必经文昌阁,也就是村的南门。这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底层为石头券门,上面为文昌阁,内供掌管天下士人功名的文昌帝君。文昌阁坐北朝南,犹如在村口迎宾。券门高2.6米,宽约2米,进深约10米,是出入村子的门户,供行人马车出入。</p><p class="ql-block">与文昌阁相对应的是关帝庙,在村子后面,为村庄后门。前有文神在村口迎宾,后有武神在村后镇村。</p><p class="ql-block">小小的豆峪村可谓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文武生员众多,也出过多位名人。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曾任河南伊阳县主簿的刘世本、从皇清诰封武都尉四品衔刘永亨、清光绪乙亥恩科的武举人刘日增、清末民初的教育家刘可欲、书法家张时敏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下一站是红旗渠源头。</p><p class="ql-block">温暖的午后,阳光下水光粼粼,碧绿幽深。水流从上游而下,在拦河坝前拐了个弯,流入红旗渠。友友们或拍照,或在台阶上静静的坐着。每一个人在美景前都有独一无二的感知,但无论怎么样,表达的都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来过N次的王医生领着我们绕过去循红旗渠向前。红旗渠首水文站下,四孔闸道两道落闸,一孔分流,只留一孔入渠,真智慧!转过水文站,眼前瞬间豁然开朗 ,水声隆隆,冲耳而来。水浪跌荡,奔腾而去。</p><p class="ql-block">只是一个红旗渠的源头 ,就能让你看到水的万千姿态 。它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妩媚,时而奔放。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p> <p class="ql-block">当水遇到伟大的林县人民,宛若游龙,千里奔行。致敬!</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的红石坪,层岩叠壑,银练凝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惊鸿一憋,足慰吾心。</p> <p class="ql-block">行走,以虔诚的心;做人,学从善的水;生活,用认真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感恩照相机后姐姐善于发现美的那双慧眠,感恩柴火灶前不知疲倦的姐夫,感恩快乐的队友陪伴充实的一天,期待下次再约起!</p> <p class="ql-block">本期明星写真集</p> <p class="ql-block">本次特色乡村拍摄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