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打开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随着幼儿空间感的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喜欢阅读,幼儿期也是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先驱陈鹤琴先生就阐述了故事的价值:使儿童愉快,涵养性情,引起儿童想象,培养表达能力,学会随机应变等。</p> <p class="ql-block"> 本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摇摇晃晃的桥》这本绘本,书中讲述的故事是一出惊险、幽默的独幕剧。故事的场景都是在脱离了河提的独木桥上,在摇摇晃晃的桥上,狐狸和兔子做了尽情的表演。</p><p class="ql-block">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绘本内容,感受作品惊险的情节。让孩子初步体会狐狸和兔子同时遇险时化敌为友的过程,感知沟通、合作、关心是化解矛盾的最好途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阅读回顾</b></p><p class="ql-block">在给孩子们完整的讲述完绘本后,围绕绘本学习目标,通过启发和发散性的提问引导孩子们回顾绘本内容,学习分析其中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一、遇险</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来到了这座摇摇晃晃的独木桥上,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呢?</p><p class="ql-block">璐璐:“会掉进河里”</p><p class="ql-block">太危险了!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p><p class="ql-block">天天:“他们一人一边,不动就会平衡”</p><p class="ql-block">琪琪:“他们可以张开手臂,张开手臂也能保持平衡”“我发现这个桥只有一个支撑柱”(游戏铺垫)</p><p class="ql-block">嘟嘟:“抱住这个桥!”</p><p class="ql-block">二、化敌为友</p><p class="ql-block">1.交流</p><p class="ql-block">狐狸和兔子就这样趴着直到深夜,天黑了,周围静悄悄的,呼呼的山风吹得周围的树木沙沙作响,在这漫长又恐怖的黑夜,狐狸和兔子心情如何?</p><p class="ql-block">汐汐:“它们肯定很害怕”</p><p class="ql-block">2.关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狐狸会关心和帮助兔子呢?</p><p class="ql-block">天天:“它们怕掉下去,要是兔子睡着了他也会掉下去”</p><p class="ql-block">4.关心与合作</p><p class="ql-block">兔子为什么救狐狸?你觉得狐狸还会抓兔子吃吗?为什么?</p><p class="ql-block">璐璐:“因为是狐狸救了兔子,所以兔子也要救狐狸”</p><p class="ql-block">狐狸为什么不吃这只兔子了?</p><p class="ql-block">天天:“因为他们熟悉了,他们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活动延伸</p><p class="ql-block">狐狸为什么不再追兔子了,引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绘本下的幼儿游戏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一起来造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某天户外活动,孩子们来到沙池。</p><p class="ql-block">璐璐:“琪琪,我们来造一座桥吧!”</p><p class="ql-block">琪琪:“这里有木板,我们用木板来造桥”</p><p class="ql-block">起先,琪琪挑了两块长木板来做桥身,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后,找了一块比较短的木板立在衔接处,但由于木板没固定牢,刚搭好的桥碰一下就倒塌了,一旁的天天看见了,对这个造桥游戏产生了兴趣,走过来信誓旦旦的说“我可以造得很牢固!我来!”三位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尝试,积极主动思考探索,最终把桥搭建成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一起来造桥”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分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游戏场景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孩子们选择在自己熟悉的沙池里进行游戏,沙子的可塑性强,可以有效的辅助他们进行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孩子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木板和沙子的有效结合,进行有目的、有探索的搭桥建构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玩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孩子们通过阅读《摇摇晃晃的桥》这一绘本,由此延伸出搭桥游戏。孩子们自主创作,用不同规格的木板进行比较、拼接,由一块木板作为桥的支撑柱,到多块木板的排列支撑,进行不断的升级打造,最终保持桥的稳定,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索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4.玩伴</span></p><p class="ql-block">整个游戏过程,有三位孩子参与,由两个孩子初步尝试,到另一个孩子加入后的升级探索,孩子们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分工合作,意见统一,目标一致,最终造桥成功。</p><p class="ql-block">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能够充分达到自主游戏,无外界干扰,游戏时也很投入,游戏兴趣极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语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语言能够加深和巩固孩子初步形成的概念,孩子们在游戏时反复强调需要支撑和需要怎样的木板。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由此可见,孩子已有初步的架构概念,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进行印象加深和信息传递。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够乐于倾听同伴的语言,并能积极回应,表达自己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2.科学</p><p class="ql-block">从孩子们造桥的结构来看,符合“梁式结构桥”的构造,在造桥时,孩子们先采用一个支撑柱初步把桥型搭建好,后采用增加支撑柱加固的方法来增强桥的牢固性。再开始搭桥的时候,孩子们会比较木板的长短,观察思考,发现木板长度没有达到预期高度值时会用增加木板垒高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会目测所需木板的形状来进行架构,对于形状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在发现桥下的沙子填的太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会继续挖深,让桥架空,对桥的形成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在第二次失败时,孩子们不断拼接尝试,发现木板拼接处的缝隙是能够让桥达到一个稳定的突破点。从木板之间的拼接到位置的摆放和支撑板顶端的空间分配,对孩子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体现了较强的探究欲,当成功架好桥时,孩子们会迁移第一次的支撑经验,往桥中间增加支撑柱,经过不断尝试,反复探究,最后,孩子们采用木板支撑排列的方式让桥达到最牢固,可以承重起一个人的重量,人能够成功通过他们搭建的桥。</p><p class="ql-block">3.社会</p><p class="ql-block">幼儿能够组织同伴一起游戏,积极的与同伴合作,在搭建桥的时候,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传递自己的经验。在搭建时能够表露出自信的状态,与别人看法不同,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木板之间的缝隙支撑能够让桥稳定。在排列木板支撑柱时,孩子们能够合作一起完成,增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当桥搭建成功时,幼儿表现出的非常喜悦的举动,为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的成绩而感到高兴,有初步的小组归属感。</p><p class="ql-block">4.艺术</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构建桥时,对桥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要求木板之间的连接平整,追求完美,用沙子铺平桥面达到整齐统一美观的效果。会把自己觉得美的物品“绿叶”当做桥的装饰品,有一定的美感体验。</p><p class="ql-block">5.健康</p><p class="ql-block">幼儿在游戏中有搬运排列多数木板的行为,说明幼儿具有强大的手指力量,当排列的支撑柱一次次的倒下时,孩子们没有放弃,一直重复排列好,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说明孩子们有一定的耐心。当桥搭建成功时,孩子们能勇敢尝试在上面行走,身体动作协调,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在衔接木板之间的支撑柱时,孩子们能够在这么小的支撑面上分配木板搭建的位置,说明孩子们的手部动作非常的精细灵活,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习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都比较专注和投入,幼儿在初步探索桥的搭建时,能够具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能不断思考。在游戏过程中,其中有一位幼儿拥有很强的觉察和领导能力,能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能较好的引领游戏的发展走向,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幼儿在游戏中融合、互补,促进了幼儿合作水平的提升,推动游戏纵深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师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愿意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而教师只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给幼儿提供了游戏材料和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游戏中思考。</p><p class="ql-block"> 幼儿喜欢玩游戏,“玩”的重要特点是轻松愉快和自主性强,孩子们在玩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接受知识也变得容易起来。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的教法去教导儿童,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且他们在游戏时候会忘了自己,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戏。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的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