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四次游记

情澜

<p class="ql-block">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为更好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我把四次游览颐和园的拍照不按旅游顺序,按景点说明和历史文化延伸展示,欢迎您跟着我一起了解颐和园这座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我穿绿色连衣裙的是2016年国庆节一家三口游览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10月初的北京气温很好 ,不天热,走的景点也多。</p> <p class="ql-block">穿白色花旗袍的是2018年6月10日游览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6月份的北京天气炎热,颐和园比北京市里凉快些,就在颐和园坐船乘凉和避暑了,这次游览拍照不多。</p> <p class="ql-block">穿红色连衣裙的是2018年9月20日再次游览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颐和园只游半日,也匆忙。</p> <p class="ql-block">这穿吊带小短裙是2003年夏天暑假游览颐和园。那是我才三十多岁,虽然天气炎热,但还是有的是力气玩,年轻时的我就非常喜欢旅游。</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共有五个门,分别是东宫门,新建宫门,南如意门,北如意门,北宫门。我们特意选择从东宫门进入,因为附近的著名景点比较集中。</p> <p class="ql-block">  东宫门正中悬挂着光绪皇帝的御书匾额 “颐和园”。上个世纪,东宫门就是游客进园的入口,现在已另外修建游客检票入口,东宫门作为文物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颐”是颐养性情之意,“和”是心平气和之意,“颐和”就是指颐养性情、心气平和,以求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自公元1151年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历朝历代均有修建。直到1750年乾隆帝为庆祝母亲的寿辰大规模改建扩建才形成今天规模,乾隆命名为万寿山、昆明湖,环以围墙,称清漪园。清漪园建于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毁于1860年(咸丰十年)。</p> <p class="ql-block">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在度过荒凉寂寞的二十六个春秋后,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衙门办公经费3000余万两银子加以重建,取“颐养冲和”之意,改称颐和园。1900年复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重修,即现存规模。</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区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也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景区】昆明湖中为南湖岛,东侧由十七孔桥相连东岸及东宫门景区,北侧远眺万寿山及长廊景区,西侧则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以西堤及支堤相隔分为东湖、西北湖和西南湖</p> <p class="ql-block">在湖光山色间,点缀着精美的殿堂、楼阁、桥梁等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颐和园长廊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又重新建造。</p> <p class="ql-block">长廊共273间,有548根柱子,以其蜿蜒曲折的精美建筑和丰富多彩的绘画而闻名遐迩,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丰富的绘画数量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长廊上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有园中牡丹、池上荷花、林中飞鸟、水下游鱼、亭台楼榭、湖光山色、神话传说、人物典故。画师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更使长廊绚丽无比,风采迷人。</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是进入东宫门后的第一座建筑群,清漪园时期原名勤政殿,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年间(1888)重建,改名仁寿殿。</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和它的配殿及九卿房构成了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这里本来是亲政后的光绪皇帝来园时处理政务的地方,但是人们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却是慈禧太后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 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所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当年他就是在仁寿殿面见康有为,君臣二人密谈两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还是慈禧太后接见外国使节夫人的地方。但是欢迎宴会在旁边的配殿举行,由皇后和女官负责招待,慈禧并不在场。但是宴会上特意准备了西洋餐具,这使得使节夫人们觉得慈禧太后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不近人情。</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著名的瑞兽麒麟铜像,后边两侧是铜龙铜凤。</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为了显示她的权威,特意颠倒了龙凤的位置,凤占据中间的尊位,龙在侧面,旁边还有香炉。</p> <p class="ql-block">玉澜堂: 玉澜堂在乾隆时期又称办事殿,乾隆皇帝游园时,临时在此办理紧急的公务。嘉庆皇帝也在此办过公。戊戌变法失败前夕,光绪皇帝在玉澜堂接见过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光绪升他为候补侍郎。</p> <p class="ql-block">宜芸馆: 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为光绪的皇后——隆裕在园中居住的地方。院内嵌有十块乾隆临摹的书法真迹。</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是向慈禧祝寿的地方,内部陈列还保持着当年的原状。它是复修颐和园期间重建的最大工程。</p><p class="ql-block">排云门上边正面悬挂的牌匾“万象光昭”,为慈禧太后御笔。</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里有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西堤、玉带桥……秀丽的景色让所有去过的人都陶醉在那儿。</p> <p class="ql-block">西堤一边是一片荷花池,池上有一大片绿荷叶,荷叶上点缀着粉色的荷花。池水已经被荷叶覆盖了,荷花池成了绿色、粉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风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连自己都融合在这绿色的荷叶里。</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深吸一口气,可以感受到那幽香的空气已扩散都全身。</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建筑群的第一进院落前方一架汉白玉金水桥横于方型荷池之上。</p> <p class="ql-block">远处最为标志性的塔楼就是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颐和园里规模最大的建筑,专供皇室烧香之用。它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台基宝山而筑,在此基石上耸立起的佛香阁分外醒目,它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构图中心和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夕佳楼: 位于昆明湖东北岸的一座两层小楼,其名取于陶渊明《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小楼临湖而建,其东侧楼前小院,实际处在玉澜堂与宜芸馆之间,其院落的北面即为宜芸馆的正门,院内有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亦称“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八面三层四重檐,高约40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p> <p class="ql-block">西堤一边是一片荷花池,池上有一大片绿荷叶,荷叶上点缀着粉色的荷花。池水已经被荷叶覆盖了,荷花池成了绿色、粉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 乾隆年间称之为买卖街,是一条古代商业街。仿江南水乡构筑,帝后常泛舟遨游,店员均由太监充任。1860年被毁后,仅存泊岸遗址和小桥两座。还有鸣佩斋、吐云号、步云斋等30余家铺号。</p> <p class="ql-block">西堤一边是一片荷花池,池上有一大片绿荷叶,荷叶上点缀着粉色的荷花。池水已经被荷叶覆盖了,荷花池成了绿色、粉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为清乾隆年间造,是园内最大的石桥,长150米。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比卢沟桥还多了59只。</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桥长150米,宽8米,从中间向左右两侧数都是九个桥孔。九为最大,象征皇家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站在十七孔桥上,扶着汉白玉桥栏,远眺万寿山佛香阁。水波、雕栏、绿树、崇阁、黄瓦、蓝天、白云,浑然一体,胜似蓬莱仙境。</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昆明湖畔,沐浴着北京西郊的阳光,感觉生活过得比慈禧太后更加潇洒自在。</p> <p class="ql-block">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风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连自己都融合在这绿色的荷叶里。</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历史名园的代表,其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然美,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真无愧于世界上的“物质与文化双遗产”美名!抚今追昔,至今仍能留在我心中的,是颐和园丰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三个字,是不是光绪皇帝的手笔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历史上一段抹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通过颐和园的游览,让我深感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园艺史中独树一帜,令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欢迎品鉴, 谢谢雅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