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聊城山陕会馆,见证聊城的商埠繁华

郑行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10月25日,付班长与同学们在一起综合分析了一下当前新冠疫情,大家一致认为郑州和少林寺等景区就不去了,由于河北省已发生疫情,因此回家的路线改为从山东回天津。</span>10月26日,大家在河南洛阳喝完牛肉汤后,我们从洛阳蓝鹊酒店出发,行程约469公里,用了5个多小时,下午3点多到达山东省聊城市,入住丽枫酒店(聊城高新区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10月27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的</span>山陕会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交界的地方就有这么一座城市,被誉为“江北水城”,这座城市不缺水,市区就有河流有湖泊。这座城市就是山东聊城,聊城这个城市名字就是因为在古代城区有聊河穿过而得名。聊城是一座有着六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京杭大运河从市区穿过全境,市内还有东昌湖、金水湖、双海湖等湖泊,所以说聊城是北方最不缺水的城市。市内最大的湖东昌湖在全国都可以排名前三,和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被称为市内明湖,更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的美誉。聊城古城的最中心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典楼阁,就是聊城的地标和象征光岳楼,这座砖木结构的四层古楼阁建在四方形的砖石砌成的高台基上,现存主体建于明朝洪武七年,即1374年,距今六百多年,飞檐四重,歇山顶十字脊,雄浑威严。光岳楼是我国现存的明代楼阁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风格介于宋元和明清之间,既有唐宋遗风也有明代的特点。光岳楼主楼为全木结构,斗拱、回廊、金柱,楼内匾、联、题、刻丰富多彩,雕工精湛,最著名的是康熙帝御笔的“神光钟暎”碑刻,此外还有乾隆诗刻,清代状元手迹以及近代名家所题匾额、楹联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span></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山陕会馆的山门,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面阔7米 ,进深1.7米,高10米 。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p> <p class="ql-block">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关帝庙祭拜的是关公,关羽出生在山西,改姓于陕西,所以山西人和陕西人对关公有着特殊的感情,有共同的乡梓情怀,从“借庙为馆”这一特点中,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p> <p class="ql-block">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p> <p class="ql-block">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右为“大义参天”。</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高1.98 米 ,宽0.92米 ,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门后两内柱的上端与壁中两外柱以构件相连。下面这张照片是一位山东聊城老汉帮我拍的,他说“一看你就喜欢照相,你们一伙人都进去了,你还在这一个劲的照,自己也没法照了吧?我也喜欢照相,我帮你拍一张吧!”说完他就用我的手机,帮我拍了一张。他拍的还挺好,让我感受到了山东人的厚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2.16米,高12.12米 ,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p> <p class="ql-block">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2.08米 ,宽1.15米。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细腻的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p> <p class="ql-block">山门与戏楼之间,有连接二者的遮雨过楼,顶部为单檐硬山式。</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戏楼,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结顶正脊为歇山式,又于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两色琉璃瓦。戏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2.3米,前台宽9.6米 ,深5米 ,后台宽8.6米 ,深3米 。戏台正面开3间台口,檐下有5块透雕木质额枋,中间为“福禄寿”三星故事,两边为飞龙、花卉和人物等。4根檐柱均为石雕楹联。内联楷书阳文: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外联楷书阴文: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p> <p class="ql-block">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屏上绘有4幅大型花卉,左右木柱上刻有阳文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屏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云霞绚采”。</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高1.8米、宽0.5米 的石刻工笔图画。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戏台藻井彩绘团鹤祥云,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其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较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与戏楼连为一体,为二层3间单檐建筑。中间一间屋顶高起,下有拱门内外通行。东向门上各有石雕匾额一方,左为“对岳”,右为“望海”。两侧小间的二楼都开有东向园窗。这里原为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至今在其墙上还可以看到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国八年(1919),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120多个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门的后面是一座大戏台,戏台四周的木柱和横梁上全部都是彩绘和雕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既有《神仙传》,也有《行孝图》,既有《八仙过海》,也有《三国演义》,在一根木头上密密麻麻地雕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令人目不暇接。粗一看上去还以为屋檐下、立柱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一组组精彩的我们天津泥人张的彩塑,这让我感到很亲近。</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钟鼓楼。钟楼、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之上的单间二层重檐歇山十字脊式建筑。二层各有12根檐柱承托着第一层屋檐。一层楼门西向。左为“钟楼”,二层楼门南向,门楣上有石刻“振聋”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一副: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右为“鼓楼”,二层楼门北向。</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院墙上有一圆形月门通往庭院。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阶下,有一对石狮,由狮身、须弥座、底座3部分组成,通高3.25米。</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院内翠竹茂密,院墙上有一圆形月门通往庭院。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 ,中央有一条平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株百年古槐,浓荫如盖。</p> <p class="ql-block">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阶下,有一对高大雄健的石狮,由狮身、须弥座、底座3部分组成,通高3.25米。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笆;后为印、铂,用以驱妖避邪。须弥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禄绵绵、甜甜美美、多子多孙之意。下部前为牡丹、左为荷花、右为梅花、后为菊花,意为四季吉祥。这对石狮,左面脚踩绣球者为雄狮,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据记载,这对石狮从山西选料精凿细刻而成,耗银633两。下图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面脚踩绣球的雄狮。</span></p> <p class="ql-block">下图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p> <p class="ql-block">南北看楼位于钟鼓楼的西面,戏楼台前左右两侧,为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二层外廊式建筑,楼长16.5米,深5米 ,其顶为卷棚式,上覆灰瓦。看楼底层地面为砖铺地,二层楼板由六根木制楼板梁,上置木地板椽,在木地板上铺石砖以构成。二层房架为四架梁,上置檩、椽、望板和瓦件。看楼为敞开的廊式建筑,可以坐在楼内观看戏台上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各面阔5间,上下2层,楼长16.5米 ,深5米,房面为灰瓦卷棚顶,为看戏、饮茶、谈生意的场所。看楼上首是碑亭,各为3开间,正面敞开,筒瓦歇山顶,飞檐则高出看楼和大殿房面。额枋上下较宽,各绘有日出、龙虎、瓜果和人物图案。每一碑亭各竖有石碑4幢,壁碑2块。立碑通高均为6.2米,宽1.2米 ,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南碑亭西首内壁上,还立有清乾隆所刻地契碑一块,详细记述了山陕会馆置买园地阔步数目、四至、买价及刻石立碑之因,是研究晋商经营思想的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大殿是会馆的中心建筑,由献殿和复殿前后组成,檐部有天沟相接。献殿与复殿又各分为正殿和南北配殿,前后左右共六殿,均面阔3间。正殿房面高于南北配殿。献殿为卷棚顶,复殿为悬山项。正殿房面覆绿色琉璃瓦,前后房面中央各镶嵌有菱形状黄、绿琉璃瓦。南北配殿覆灰筒瓦。</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关圣帝君。过廊后面是复殿,殿中偏后部有一暖阁,阁前供有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3尊雕像。关圣帝君神像高3米,身穿刺绣滚龙袍,鎏金冠旒,威丽端正,俨然帝王形象。奇怪的是,会馆中供奉的关老爷也与其它地方的关老爷有所不同,别处的关老爷都是红脸大汉,而这里的关老爷却是个金面关公。经请教才知道,关羽原本不姓关,而姓冯,叫冯贤,因打死了解州城中欺男霸女的地痞解州虎而逃亡。逃到潼关时发现城门上贴有缉拿自己的通缉令,为混过关口,只好将鼻子打破,把血涂在脸上,装成红脸大汉蒙混过关,并指“关”为姓,从此姓“关”。只是这一涂不要紧,从此不但姓了“关”,而且脸上的红色再也洗不下去了,这就是红脸关公的由来。我感觉这种说法肯定是民间演绎来的。</p> <p class="ql-block">复殿后仍有檐廊,廊下有木质圆柱四根,柱下皆以精致的石雕为柱础。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刻人物、牡丹,南北两侧刻有飞龙、麒麟等。檐廊的迎风板上,两侧还镶有“道续尼山”和“义秉麟经”匾,进一步体现了关帝庙中所信奉的是地道的儒家正统思想。</p> <p class="ql-block">南配殿位于正殿的南面,亦称文昌火神殿,是当年众商们祭祀文昌火神的处所。设置同正殿相同,即前为献殿,后为复殿。献殿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作柱础的石雕檐柱4根,其侧面分别刻有仙鹤祥云的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内柱上刻有阳文颂 “气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辟;功原济水,居离官位按丙丁。”外柱上刻有阴文 “位南天以居尊,神焰荧荧临斗柄;邻北极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p> <p class="ql-block">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额枋,中间一块刻有首尾相接、神态各异的7只芦雁和菊花,两侧的2块各分别刻有梅花、荷花、瓶、大香炉和茶壶。檐廊的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风时浪恬”一方。</p> <p class="ql-block">在正殿中不仅关公脸的颜色与众不同,而且关公像前的一对大烛台和两根大蜡烛也与众不同。据说这两只蜡烛系山西一经营蜡烛的商人特意制作的。每年在关公生日前,商人都要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用一头小毛驴将两只蜡烛专程驼送到此地,而且这两只蜡烛刚好可以燃烧一年。</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是运河经济的产物,也是乾隆盛世的标志,但山西和陕西商人们的自律、自省、自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会馆春秋阁南侧过道的墙壁上有数块石碑,上面明确地刻有建设山陕会馆时各地商贾、店铺的出资额以及这些钱财都是如何使用的,甚至一两一毫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许这就是最早的“政务公开”形式。</p> <p class="ql-block">由地契碑西折,过南碑亭西门,便是列支碑墙。镶嵌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二十五年(1840)、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二十年(1894)立的“会馆功竣历年进出银两开列碑”等5块列支碑刻。</p> <p class="ql-block">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聊城山陕会馆从始建到竣工,历时66年,耗银60465两6钱9分。在会馆过墙边有19块碑碣,这些碑碣不仅记载了会馆置地、建设、重修所用的银两开支数目,而且在八块石碑的背面不厌其烦地刻上各商号的捐银数目,这些碑石连成一片就是当时的“财务公开栏”。它不是帝王御笔、文人诗词,而是一本本建造会馆的明细账。细细观看,不难发现古人采用的也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公开形式。在支出一栏中,打油买酒的几厘银子都有详细记录。就拿山陕会馆关帝大殿前有两只石狮子说吧,雕琢之精美堪称绝世。关于雕造这两只狮子的花费,在会馆南过墙的石碑上就有一段非常明晰的记载:“石料使银一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分,石匠路费使银四十一两,石匠工使银四百二十九两八钱八分。”总算下来,这两只狮子共耗白银634两有余,这在当时,耗资之巨一定让人大跌眼镜。账目公开,无人贪污一厘一毫。</p> <p class="ql-block">聊城山陕会馆还有一块曾立于1807年的石碑《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碑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语句:“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字里行间让人读出了山陕商人坦然从商、目光远大、精于管理、讲究信义的商业素质与人格,这大概是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会馆的木雕、石雕、砖雕也堪称世界透雕一绝,木雕二十四孝图,则是告诫商贾们要忠孝仁义,并以此立德、立身、立业。到了会馆,导游还会为游客讲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山西商人欠了另一个山西商人千元大洋。欠债人欠期一到,因种种原因无钱还给债主。债主非常照顾借债人的脸面,就让借债人象征性地还一把斧头和一个箩筐,寓意此事到此了结,情谊还在。这种不为眼前小利背信弃义的做法,很自然地使我们想到关帝遗风。</p> <p class="ql-block">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 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东是“文圣”孔子的故乡,会馆用对联、匾额等形式,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容易引起山东人的情感共鸣。再如,春秋阁是纪念关羽读《春秋》的地方,山西人读山东人的书,也可以印证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会馆内的戏楼额枋、春秋阁额枋上有很多戏曲、小说人物雕塑,往往成组出现,是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富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会馆大殿的额枋上有关于戏曲人物的场景图,主要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用以歌颂关羽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在关帝大殿后檐额枋上有一组骑牛、骑马的人物造型,内容上是骑马观花或衣锦还乡的内容,采用年画人物构图的效果,富有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的装饰图案多数以福、禄、寿、喜、财为主题,来表达商人求财、求福、求平安的期望和追求,这是山西民居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山陕商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装饰题材融儒、佛、道、民间文化为一体,和谐共处,体现商人文化的兼收并蓄、灵活变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羽被儒、道、佛所推崇,是儒、佛、道合一的神灵信仰,关羽是儒家同孔子并祀的武圣,是佛教的伽蓝神之一,还是道家的关帝圣君。</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运用了大量佛教和道教中的故事、形象,作为装饰题材,以此来驱妖辟邪。如,会馆建筑中既有佛教八宝、大象、莲花、狮子,有儒家思想所倡导“履中”“蹈和”等匾文、二十四孝故事,还有代表道教的老子、“八仙人物”“福禄寿三星”等,表达山陕商人崇尚信义,期盼风调雨顺、商运亨通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建筑装饰图案在赋予建筑外观形式美感的同时,成为表达精神意义、慰藉心灵、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化理念的重要方式。馆内的匾额、楹联,表达了山陕商人尊儒崇文的思想观念,会馆利用各种图案纹饰,宣扬忠孝仁义价值观,传承和气生财的商业经营理念,塑造山陕商人良好形象。</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流露出商人对于“仕”的向往。如,会馆建有文昌火神殿,文昌即文昌星,古时认为主文运功名的星宿。另外还有多处麒麟送子的图案,表明商人们不仅想要求富发财,也希望读书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教育子女勤奋好学,能取得功名,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春秋阁为会馆最后面、最高大的殿宇。面阔3间,上下2层,单檐歇山,灰筒瓦顶,斗拱抬梁式结构。阁前廊有4根木质檐柱,前廊额枋均为木刻透雕,雕饰人物和牡丹、金瓜、花卉等。阁左右各附设一座望楼,上下各一间,两望楼券门上各有扇形匾额一方,南曰“接步”,北曰“登阶”。</p> <p class="ql-block">春秋阁过去也是供奉“关帝”的处所。一楼内原有大幅关羽画像,二楼原有关羽生平故事木雕连环人物群像,现已失存。目前,二楼西墙上仍保留着关羽全身阴线雕石刻一方。楼上中间的脊檩上有两行朱墨字“大清嘉庆八年癸亥(1804)九月壬辰补建春秋阁3间,于十一日卯时上梁大吉。信士:山陕众商閤会等同心沐手谨志。”从中可知此楼阁是在会馆创建后60年兴建的。春秋阁两侧,为南北两侧的游廊,各面阔3间,进深一间,灰瓦盖顶并与望楼和正殿相接,形成一个紧凑的四合院落。两游廊南北两侧为南北跨院。两院之间,并于南北两厢游廊的东首各有小门相通。南跨院现存硬山瓦房3间。北跨院现有南屋3间、小北屋2间、小西佛亭3间,坐东朝西后门一间,均灰瓦盖顶,前出廊檐。</p> <p class="ql-block">清代山西和陕西的商人为什么会选在聊城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如此规模弘大的会馆呢?为此我请教了导游。导游小姐告诉我,会馆前面的河就是古运河,在乾隆年间,京杭运河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大道,南方的粮食、布匹、丝绸,北方的物资和政治信息都要经过运河往来交流。而聊城作为运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自然成为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可明清两朝的战争却使聊城一带的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据说当年明朝大将常遇春在聊城与元朝军队激战,攻入城内后发现,城中每户人家门前都挂有一木牌,上写“欢迎明军”,常将军十分高兴,取来细瞧,忽然发现木牌的背面写着“欢迎元军”,这一看不打紧,聊城人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血的代价。常遇春下令屠城,结果城中顿时成了尸山血海,诺大一个东昌城几乎没有了活人。</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山陝会馆前的古运河。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没有经历过太多战争的山西洪洞县向山东聊城等地迁移了大批移民,因此,聊城一带的许多山东人其祖籍多为山西人。加上运河经济的不断发展,到了乾隆年代时这里已成了“百货陈灿”的大都市。以至于清代时东昌府不得不在府城的东部另挖了一段河道,以便于不需要在东昌府停留的船只尽快绕城而过,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绕城高速公路”。同时,为加强运河管理,有效解决运河拥堵现象,明令规定在运河上行驶的船只外形尺寸必须是窄而长的,船长不得超过100尺(约33米),每条船的载重量不得超过150料(1料大约等于100斤),以缓解运河的拥堵状况。可见那时就存在着超限、超载和私自改装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随着运河经济的不断发展,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在这里也越聚越多,为了进一步联络乡情,加深友谊,为往来商户提供便利,通过联络感情而实现商业目标,两地商人共同出资在此建造了这所会馆。</p> <p class="ql-block">会馆不但具有办事处的功能,还具有娱乐功能,商人们常常在此地举办演戏、社火等活动,并邀请当地的官员、名人来此联谊,以增进感情,加深友谊,借此做好商务活动,看来那时的商人们就十分注意公关工作了。</p> <p class="ql-block">会馆不但是一处公务场所,也是一处庙宇,只是这个庙里供奉的是山西人自己的老乡——关羽。</p> <p class="ql-block">山西商人是聪明的商人,在那个年代就已开始注意品牌效应,率先打出了儒家旗号,用中庸思想作为核心,告诉世人,经商不只是为了谋利,更重要的是讲诚信、重信义,一个好的商人应像关羽一样诚实守信,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先做人,后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德兆阜财,萃万国物华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从这副对联看,当时山西、陕西的商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商人要有好的道德水准,才能发财,才能聚天下之财宝到己手。也只有天下太平,才能有机会发更大的财。所以应庆贺太平盛世,以求万事人和。</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据现存16通碑碣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18028.78两。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看过会馆,我驻足在运河旁,思绪随着微风渐渐地飘向远方,山陕会馆门前的运河随着陆路交通的不断兴起而渐渐衰落了,只留下一条窄窄的古运河,但山陕会馆所见证的运河历史却别样迷人,会馆为后人留下的文化别样精彩。生活在山东聊城是很舒适的,城市非常安静也很漂亮。我看到生活在聊城的人们都很幸福,我喜欢这座城市。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杰作,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释三家思想于一体,在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的同时,彰显了山陕商人们的经营理念,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中华大地上古老商帮总结出来的经营方法和理念,帮助一代代商贾获得事业的成功。虽然古老商中华大地上古老商帮总结出来的经营方法和理念,帮助一代代商贾获得事业的成功。虽然古老商帮已经逝去,所幸的是他们这些经营的智慧被会馆建筑保留了下来,即使放在现代,他们的思想仍然熠熠生辉,从而让我们领略到儒商文化的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玩的开心了,就忘记了时间,直到付班长再三催促,这才想起还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要走,于是,大家收起放飞的思绪,匆匆地走出山陝会馆,踏上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从10月22日离开天津,今天打道回府回天津,玩了足足六天,脚步没停,都是66岁的人了,按说应该比较累了,我开车时告诉同学们都可以在车上睡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没想到他们个个都是精神抖擞,一路上不仅又说又笑,回味着在河南开心的一刻,还相互欣赏着手机照片,付班长回忆着他过去工作时的往事,大家甚至还构想着下一次的旅游行程,丝毫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疲劳,这可真是人逢快乐精神爽。这样倒也不错,我开车也不寂寞了,聊着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青城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7日上午,在参观聊城山陕会馆后,我们驾车从山东聊城市出发,沿京台高速,行程约392公里,用时近5个小时,伴着万家灯火,我们安全返回天津。六天的自驾游在幸福快乐中结束了,我们到达天津后,同学一致提议,在一起吃顿“开心欢乐河南游”散伙饭。回到家里,我们用手机相互传阅这六天的美拍,付班长一再嘱托我把这六天自驾游用“美篇”,将照片、视频、文字编辑后发给同学们。截止到今天,我一共发表了七篇,这也是对付班长期待有一个交代吧!我感觉有这样一群积极、阳光、向上,有情有义的好同学是我的人生之幸吧!这次去河南自驾游,我一个人驾驶七座艾力绅,共行程2000多公里,没有感觉到累。想起畅游河南那美好的一幕幕,觉得这趟“开心欢乐河南游”非常愉快和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