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导师引领促成长——记杨连华导师组第三次研训活动

浮宫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帮助、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夯实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提高、交流分享的机会,本研训小组11月30日下午在隆教中心小学举行第三次研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研训的主题是古诗教学,由林鸣凤老师和甘香香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课题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望天门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堂课伊始,林老师以视频导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李白的世界,学生一下子聚焦在课堂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老师通过“望”字引入课题,初步读通诗句后又通过赏“景”品“色”,重点串联了带“碧”字的古诗,带给学生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接着又引导学生抓住“回”“出”“日边来”等关键词语,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并借助手势舞把教学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师组学员认真记录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堂课同样非常精彩。甘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富有亲和力。她以学过的古诗导入,引领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并介绍了天门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品读古诗时,她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歌,并教授了古诗的三种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画面,课堂气氛融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堂课结束后,学员们进行了评课活动,首先是两位开课老师的自我反思,交流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杨老师为我们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她首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两位老师在课堂中双边活动充分,以读带思,诵声朗朗,乐趣无穷。设计中,重点突破有新招,音画同步,师生共演,“回”得巧,“断”得妙,“出”得奇,“立”得稳。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结合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段的要求,认为古诗文教学应以朗读背诵和初知大意为主,必要时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出发适当的增加容量,以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果;也可根据诗文内容适当补充诗人的创作背景,由此引导学生领悟诗文大意,体会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激发了师生对古诗词教和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古诗词教学能力的自我审视与提升。活动虽已结束,但对于古诗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更多的思考,在古诗文的教学路上不断探索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曾淑娟、徐育珠</p><p class="ql-block">审稿:杨连华</p>

老师

古诗

研训

教学

学生

古诗文

活动

师生

诗人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