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之旅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11月底,来到湛江,享受一个温暖、绿色、蓝色、金色的初冬。</p><p class="ql-block"> 下榻海湾边的花园酒店,湛江最精华的海景一览无余。</p> 舷窗俯瞰 <p class="ql-block">  飞往湛江途中,先从空中领略它的美。虽然早已入冬了,但这里仍是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舷窗下的图案,像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幅画面,像棋盘。</p> <p class="ql-block">  这像是一桌麻将牌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个什么湖?有点像千岛湖。</p> <p class="ql-block">  这里风电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  海上风电场更是壮观。</p> 日出日落 <p class="ql-block">  太阳还没有爬起来,这位老兄就下海了。在湛江金沙滩游泳场,每天早晨都有一群大叔大妈游向初升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一连四个早晨,我都看见这位老兄迎着旭日垂钓,但好像没看到他钓到什么。显然,此公意钓不在鱼。</p> <p class="ql-block">  傍晚,来到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南极村”,看着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太阳”缓缓地沉入北部湾。</p> <p class="ql-block">  退潮了,落日余晖中的老船,慵懒地搁浅在沙滩上。我坐在它身旁,像一对老朋友,彼此彼此。</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在昨晚看日落的同一地点,转身一百八十度,看着太阳缓缓地从大海的另一端升起。这便是“南极村”的奇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令“南极村”古老的灯塔如此炫目。</p> <p class="ql-block">  浪花似乎也被耀眼的阳光染成金色。</p> <p class="ql-block">  “南极村”的渔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p> <p class="ql-block">  哦不,这位渔民告诉我,他是在补网,忙着呢!</p> 合水奇观 <p class="ql-block">  “南极村”另一个奇观是合水线。退潮时,一片一百来米长的沙滩露出水面,像一把剑刺入海中,左面是琼州海峡,右面是北部湾,两面的海水在这里汇合。</p> <p class="ql-block">  琼州海峡的海水从左面扑打沙滩,北部湾的海水从右面扑打沙滩,驴友戏称“接吻浪”。</p> <p class="ql-block">  合水线处,形成一个菱形水线。</p> <p class="ql-block">  浸一下琼州海峡的海水,再趟一下北部湾的海水,“脚踩两个海”,比“脚踩两只船”爽多啦!</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短视频,让你领略合水线日落的情景。</p> 菠萝的海 <p class="ql-block">  雷州半岛的徐闻是我国大陆最大的菠萝产区。从湛江开车往南,会经过一段“最美乡村公路”——菠萝的海。</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以种植菠萝为主,品种繁多,且分包到户,各种各的,所以菠萝的海不是茫茫无边的一大片,而是一垅一垅的,像排排浪涌,又像几何图形,登高远望,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这像是菠萝的海中的“暗流”。</p> <p class="ql-block">  这好似菠萝的海中的“暖流”。</p> <p class="ql-block">  这无疑是菠萝的海中的漩涡。</p> <p class="ql-block">  这算是菠萝的海中的“合水线”吧?</p> <p class="ql-block">  这绝对是菠萝的海中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  见过菠萝开花吗?俯下身子,给菠萝花一个特写。</p> <p class="ql-block">  都说菠萝和凤梨是一回事。但当地农民告诉我,左面颀长苗条的是凤梨,像老婆;右面矮胖敦实的才是菠萝,像老夫;中间的小圆菠萝,并非菠萝的侏儒,它就长得这样,一块钱一个,又水灵又甜,我们一家伙买了十五个,一路吃回湛江。</p> <p class="ql-block">  坐在海边民宿的阳台上,咂吧着小菠萝,度过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p> 两座老城 <p class="ql-block">  这座法式建筑大概是赤坎老城最靓丽的老房子了,门口挂着“广州湾商会会址”的牌子,想必当年曾经是洋人阔佬出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湛江的赤坎老城有几个“打卡点”。这是其中之一——赤坎埠古码头。它始建于明末,沿着两三米宽的大通街有好几个码头,四五十级台阶下,曾经是海水。现在,海水已经被远远地赶出城了。</p> <p class="ql-block">  古码头的石阶,仿佛可以看到海水浸泡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古码头的墙壁,留下深沉的岁月感。</p> <p class="ql-block">  居民踏着这样的石阶进出老城,有的大叔大妈甚至骑着电动车顺着当中的坡道冲下来,车技一流。</p> <p class="ql-block">  赤坎老城仍然是市井人家,后来在狭窄巷子的两侧建起居民楼,像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老城里“七十二家房客”之拥挤,从这扎堆的水表就可以看出。</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又老又破,但仍然放眼世界。</p> <p class="ql-block">  “老井油条”是赤坎老城一绝。这家铺子生意火爆,但不设餐桌,只有一些小凳子,食客们围坐在一个老井的井台边上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  巷子里到处能看到“危房”警示牌。据说有些老楼的房主已不知去向,这成了拆旧改造面临的难题。现在,野猫成了这幢危房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报箱不晓得多少年没有开启过了,锁已生锈。这不仅是老城的写照,也是报纸的写照。按下快门,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  雷州老城也有待改造。熙熙攘攘的街市上,老建筑在夕阳的金光照耀下显露出一丝没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镜头聚焦这一个侧面,还能显现往昔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  镜头拉开,从全景中则可看出当今的市面。骑楼里多是陈旧的小铺,卖白切狗的、卖锡箔的、卖小五金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老宅里伸出一束三角梅,像是老奶奶点了一抹胭脂。</p> 湖光岩 <p class="ql-block">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郊外,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玛珥湖之一,14—16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由地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层后发生蒸汽岩浆爆发而成。</p> <p class="ql-block">  湖光岩湖水清澈透明,湖边鱼翔浅底,湖中心深度达400米。</p> <p class="ql-block">  湖光岩植物茂密。这棵榕树有多粗,不看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树还是两棵树?</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漂亮的植物拍不胜拍。</p> 湛江新城 <p class="ql-block">  金沙滩是湛江近年才建起来的新景观,面向广州湾,岸边有不少大厦和商业街,房价升到两万,冲到湛江的天花板了。</p> <p class="ql-block">  金沙滩游泳场,即便是冬天也那么兴旺。</p> <p class="ql-block">  椰子树的长影,衬映着惬意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湛江霞山的原法国公使署,算得上是湛江的老地标,现在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连接霞山区和坡头区的海湾大桥,成了湛江海岸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大桥下面也成了来湛江旅游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湛江霞山从前称西营,上世纪五十年代,妈妈曾经在这里的中南海军区西营基地工作;七十年代,大姐也曾经在这里的南海舰队服役;爸爸则常年驻守在南海上。如今,家里的三位海军军人都已魂归大海。此刻,我伫立在南海岸边,迎着旭日,听着涛声,缅怀先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