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红薯

邢高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蒸红薯,在三十多年前的淮河流域,妇乳皆知的事,而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讲,尤如天方夜谭!</span></p> <p class="ql-block">  秋天进入霜降以后,那时老家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挖地窖。等红薯已收,除掉稍子和底部须根外,留够几天吃的外,几乎全进窖,以备过冬食用。</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红薯,除结余多的(用于打红薯粉)外,一律不得见水,大部分还带些半干的土。这样放进地窖的好处,第一,不易坏;第二,发汗时,土块可以吸潮,不会发芽。</p> <p class="ql-block">  红薯可是那个年代的命根子!主粮不够吃,杂粮则以红薯、玉米、高粱、南瓜为主。难怪从小爹娘总爱唱“红薯饭,南瓜汤,驴粪坨子滚脊梁……”。</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因没有电,几乎家家都是晚六点到早七点,关门闭户。</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饭,若不做馍头,大多则是蒸红薯,渚南瓜汤或红薯干了茶,很少炒菜。尽管条件极其艰苦,仪式感还是要有的!</p> <p class="ql-block">  勤快一些的人,大都是前一天晚上早早扒开地窖去掏一篮子红薯,放在厨屋柴禾中,由于天太冷,怕冻坏了——冻过的红薯或水泡过的红薯是蒸不熟的。所以当天还不能洗,只能第二天一大早洗。</p> <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电机,也没有压水井,更没有燃气!一大早到溏边去洗红薯,如果放在现在,洗一篮很快,约半个小时足够了!可在那时,一篮子洗下来绝对让你汗流夹背!</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冬天,溏里经常上冻,有时一两个星期都不化冻。你若想洗红薯,首先是破冰,既使你正洗着,水面也很快会结冰。没办法,我们大多用麻袋装红薯——麻袋针孔较大,约半个黄豆大,然后提着麻袋两个角,在跷板(多为长条石块在水溏边搭成的)使劲地摔,摔了抖,抖了摔,直至流清水为止。</p> <p class="ql-block">  那时不仅仅我一家,几乎家家都在用同样的方式在做同一样事情。那时,等着吃红薯的,估计每家至少有十来口子——人、猪、狗、鸡、牛!那时我与它们并没有太多分别,同吃同睡……</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农村,每家几乎都有大、中、小号三种锅。一般冬天的早上是:大锅蒸馍头或红薯,小号锅烧水——一部分洗脸,一部分烧稀饭,还留一部分烫猪食。二号锅只有逢年过节或来客时才舍得用,所以大锅和小锅常坏,而二号锅则可用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农村,做饭主要是以秸秆、树叶、庄稼根为主。蒸一大锅,几十斤红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红薯必须一气蒸熟,否则就不好吃了!</p><p class="ql-block"> 有热值高的柴禾还好,若仅仅是一些麦秸枯草之类的,一大竹筐还蒸不熟,至少需备三大筐。若阴天下雨,忙乎一个早上还吃不饭不说,再碰上乱风怪吹,也许连火你就点不着!</p> <p class="ql-block">  一到了饭点,孩子哭、猪哼哼、牛叫、鸡鸣、鸭子呱呱呱,你头都快炸了……</p> <p class="ql-block">  顺利的话,基本上七点二十,红薯蒸熟了,家人洗漱完毕,稀饭也开锅了。只待蒸笼一撤,香喷喷的红薯就开锅了!有红心的,有黄心的,有贴锅冒糖稀的,就这样,你一碗,我一碗,就着稀饭,一家人还有家禽一起吃了一顿热饭。</p> <p class="ql-block">  我那简约的童年哟!我时常在梦中与你相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