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郊文景社区,一位老者在自己的工作室默默的研究撰写着一门已失传的字体,这种字体叫悬针篆。他叫李敬民,一位几十年为悬针篆潜心研究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一心要为此传承而坚持锲而不舍的人,其功夫已达到很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悬针篆又称垂针篆,南宋王愔的《文字志》说:“悬针篆小篆体也”,就是说小篆的一种书体,其形细末行直如悬针,结体上密下疏,字形修长,笔画粗细一致,特别是竖划收笔时出锋尖锐,如钢针下悬。</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李敬民喜欢篆字,当他接触到悬针篆时,就放弃了一切,对悬针篆情有独钟,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广泛积累资料,从书体的流派中寻找悬针篆的轨迹。中国汉字书写的楷行草隶篆,通过历史演变都传承下来了,唯独悬针篆没有传承下来,在西汉“王莽改制”中钱币上留下最美的一笔后再没有出现过悬针篆体,这一朵绽放着历史文明的瑰宝,在李敬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以泯灭的印象,他在拷问历史这一疑点,为什么悬针篆半路夭折,不知有多少个疑问,多少个为什么像大海波涛在他的心头潮起潮落,他曾捶胸顿足,对天长叹,这么美这么有力量的悬针篆为什么会失去他延续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李敬民从古籍书中追根溯源,他查到悬针篆的创始人曹喜,曹喜,字仲则,东汉扶风平陵人,汉章帝时为秘书郎,工篆、擅长篆书,尤以创悬针垂露之法著名。李敬民开始发现历史有创始人的记载,他开始在浩瀚的古籍书中寻找,他看到了宋僧梦英的《十八体书》中有一句记载:“悬针,垂露,曹喜所作”,这让他喜出望外。宋朱长文的《墨池篇》中同样有一句记载:“悬针之书亦为曹喜”,这两本书记载都证明了悬针篆的创始人是曹喜。沿着这个线索他在思考,为此,李敬民进入了漫长的探索之路。</p> <p class="ql-block">李敬民开始寻找曹喜悬针篆的字体,作为自己专攻悬针篆书体的切入点,丰富自己,作为悬针篆传承的基础,他废寝忘食,着手在钱币广阔的海洋里寻找。每个周末,他开始游览西安所有古玩市场,在古钱币中寻找刻有曹喜书写的悬针篆,不惜成本,纳入自己的收藏之中。</p> <p class="ql-block">西汉著名的“王莽改制”制币选用了曹喜书文体悬针篆“大泉五十”钱悬针篆, 王莽的十布、货布和货泉的文字都有悬针篆书体,比较突出的是货布和大布黄千两种,堪称古钱“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当他看到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钢针倒悬一样的悬针篆,他如获至宝,爱不择手,高价也要收入到自己的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钱币市场,他慢慢的扩展了自己的知识,他了解到在西汉著名的“王莽改制”中,王莽在第四次货币改革(天凤元年暨公元14年)时,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发行,除布泉外,这两种钱的悬针篆更具典型性,他在市场上开始大海捞针,锲而不舍寻觅。</p><p class="ql-block">找到了方向,李敬民不惜代价在古钱币的海洋里寻找王莽改制钱币时期曹喜在钱币上留下的悬针篆,开始收集货布、货泉两种钱币。</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当李敬民读到梁启超的论述,如脑洞打开,他手捧着自己收藏的王莽货币,看到曹喜创造的悬针篆,那线条之美,有着针插入地的力量之美的悬针篆是其它字体无法比拟的,他为之折腰倾倒。</p> <p class="ql-block">李敬民每天跑钱币市场,突然觉得自己一个点游动寻找王莽钱币会和那些手持王莽钱币的人擦肩而过,会失去良好的机遇,他横下一条心,投资十五万元,筹建自己在钱币市场开店落脚,为了收集悬针篆,传承悬针篆他不顾一切向前冲锋,把自己家开支遇到困难已经置之度外,铁下了心肠,决心沿着曹喜留下的悬针篆一往无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决不后退。</p> <p class="ql-block">开业的李敬民钱币店,写下告示,高价收购王莽时期的货币,广交钱币界的朋友,并加入陕西钱币协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收藏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多种王莽时期悬针篆货币,并扩展到收藏前期秦砖汉瓦,在秦篆中寻找知识积累,研究曹喜悬针篆的发展渊源。</p> <p class="ql-block">为了传承中断的悬针篆,李敬民开始静下心来研究悬针篆字形的结体,下功夫练习长毫毛笔悬腕功夫,通过钱币细心测量字体的高宽比例,小篆的黄金比例是3 :5,而李敬民对自己收藏的货布上悬针篆字体进行逐个测量,为1 :3.8,其字宽为1公分,字高为3.8公分,他测量大布黄千,字宽为2公分,字高位4公分,为了真实显示悬针篆创始人曹喜留下的悬针篆结体比例,李敬民在书写悬针篆时把结体比例严格控制在2 :4~5,3 :7~8,4 :12~13。李敬民认为严格结体比例,是对历史的尊重,不能随心所欲。</p> <p class="ql-block">李敬民开始关掉自己的钱币店,一头扎进自己的创作室,开始研习形之美、力之美的悬针篆,他磨损了无数长锋狼毫毛笔,从没有停步。</p><p class="ql-block"> 李敬民按照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的特点,逐个研究更多的悬针篆字形,按照悬针篆的若干规则融会贯通在当今每一个字上,这项工作耗费了李敬民几十年的精力。</p> <p class="ql-block">这个工作量相当之大,有规则研习每一个字的笔法是需要长期的苦练,字形相对称的笔画需要左右光滑对接,不留任何痕迹,每一笔画均匀如丝,每一笔都像拔出的钢丝粗细一致,不能有任何停顿的痕迹,而竖笔落笔出锋之时,如钢针一样锋芒毕露。可想驾驭笔锋的难度相当大,这也许是无人传承的一个难点之一,李敬民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他业余时间坚持拉秦腔板胡,增加手腕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把汉代曹喜创造的悬针篆自觉的传承下来,已经成为李敬民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习惯和必修课,在书法界他有很多朋友,非常支持他的行动,因为只有他在把失传的悬针篆进行深入研究,进行长期积累,并开始书写成现代内容开始在多种场合普及,书界很多朋友约他为他们书写悬针篆,他以自己的力量在普及传承。</p> <p class="ql-block">李敬民认为汉代曹喜创立的悬针篆是形之美、力之美最美的字体,是任何书体无法代替的,是古代文化最灿烂的瑰宝,汉代王莽改制在钱币上进行了应用后,随后历代已经失去了对悬针篆书体生命的延续,从历史记载看东汉后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到后来没有再出现过悬针篆,他心里感到万分惋惜。</p><p class="ql-block">后来就有了李敬民自己赋入的一系列行动,一定要把悬针篆传承下去的决心,绝不能让曹喜创立的悬针篆这枚灿烂的文化瑰宝失传,他内心一直在澎湃着一种张力,激发着自己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功名利禄,认为这是历史赋予后人的使命和责任。</p><p class="ql-block">李敬民书写的悬针篆,通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有人慕名而来,他的悬针篆在市场上开始渐露头角,他说了一句话,说自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悬针篆他就满意了,这种传承之心从未泯灭过。</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记住,北郊有这么一位老者,已是满头银发,倾注了毕生精力在传承古人悬针篆的道路上探索奔跑着,他就是李敬民。</p><p class="ql-block">在刚刚结束的省非遗培训会上,省非遗专家修建桥老师就非遗工作作了精彩的讲述,我们邀请了李敬民老师现场书写一幅悬针篆作品,仅仅十分钟不到就完成,他娴熟的笔法让我们感叹,他按照悬针篆的笔法已融会贯通,随手拈来,这种积累有多么的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