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画忆系列丛书————《古韵兰溪》

翔影随行

<h1><b><br></b></h1><h1><b>《古韵兰溪》内容介绍</b></h1><b> 浙江兰溪自唐建县,历史悠久,有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本书便取材于这些文化遗产,分兰溪古城、兰江风情、传统村落、传统农事、工业记忆5个部分,114幅画作,反映浙江兰溪这座城市悠久深邃、丰富多彩的风貌和生活。<br></b><b> 作者出生、成长、工作都在兰溪。70多年的经历,故乡的一切,浓缩为兰溪味道渗入了骨髓。这种味道现又借钢笔画倾泻而出,洇润在万千条交错重叠的排线上,向读者展现出古韵兰溪的一幅幅动人之景。本书画面精美,精细写实,每幅图配中英文双语注解,阅读欣赏之间,愉悦之情油然而生。</b><br> <b>作者介绍<br><br><br> 王恩贶,1947年生,浙江兰溪人。当过农民、工人、记者、编辑,曾任兰溪报社副总编和兰溪电视台台长。退休后从事兰溪地方志工作至今。<br> 从小爱好书画,因故与美院失之交臂。退休后,重拾画笔,对钢笔画情有独钟。面对即将消失的古城风貌,萌生了用钢笔画的形式记载传承的念头。相继创作了《桃花坞》《兰江风情》《古村落》等一系列故园题材写实钢笔画。作品先后被《兰江导报》《北京青年报》整版刊载,在新华网等多家网络平台传播,还被国家住房建设部的《城市化》杂志刊载。《洪峰过后》组画,入选“坚劲”——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百年愚园路”长三角新钢笔画作品展并获奖</b>。<br><br> 作者 后记<br><br>2017年,兰溪桃花坞征迁,许多人留恋不舍,各种舆论蜂起,自媒体更是一马当先。文字、照片、歌曲、视频、油画、国画等以不同的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记录着桃花坞。兰溪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史料以“桃花坞”为突破口,被陆续发掘出来,思古、怀旧,人情、乡愁等各种情感喷涌而出……我的一组钢笔画《桃花坞》,被媒体关注后,在兰溪人中快速传播。12幅A4大的钢笔画能被兰溪人接受、认可,引发共鸣,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知道,并非《桃花坞》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她的恋乡主题和人们不多见的钢笔画形式,顺应了情感宣泄,是这熟悉的古城、旧宅、陋巷、老井,勾起了人们对兰溪味道的牵挂。<br>一首由金华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陈越创作演唱的《兰江水》,唱了二十多年,去年又被拍成MV。为什么?因为歌中的兰溪味道,已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位兰溪人的心中。<br>我有一个微信同学群,大家发送文字信息时,爱用兰溪方言。尽管有的发音找不到音义相近的字,就用其他字甚至拼音字母替代。虽然整句话文字看起来很可笑,但大家都理解,觉得亲切有味,因为这就是兰溪味道。<br>我出生、成长、工作都在兰溪。七十多年的经历,故乡的一切,浓缩为兰溪味道已经渗入了骨髓。画画时,这种情愫自然从笔尖流出,洇润在万千条交错重叠的排线上,慢慢地浮现出家乡的旧貌新颜,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我喜欢静静地享受这种妙不可言的过程。于是,自由自在地画我心中所想所爱,成了陪伴我晚年生活的最佳选择。<br>学苑出版社战葆红副总编造访兰溪时,曾送我四本《故园画忆》系列丛书。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领悟到,钢笔画,也可以用来讴歌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回馈家乡的养育之恩。有生之年,我当为家乡再留些值得回味的记忆。<div>书中百余幅作品,只是撷取了兰溪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远不足以反映家乡悠久深邃、丰富多彩的风貌和生活。限于自己的学识及画技、文字水平,不足之处敬请诸位方家和读者指正。<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