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读石十泉洞

轻纱绕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寻幽读石十泉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岳阳 徐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十泉洞的溪石上时,我的心立即被那一溪奇形怪状、鬼斧神工的石头深深震撼了。我想,我与十泉洞一定是有某种缘份的。不然,我又怎能在去南岳后山见识同样风格、同种地貌的幽幽谷才到一月,又立即见到了这位家乡的美人?我甚至都敢大胆猜测,溪石一定是跨越千年风尘,洗尽世间铅华,在这个美丽的初冬时节,一心等候我们的到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与岳阳云梦诗联社的众诗友走向十泉洞时,正值初冬。阳光穿过乡野山间的流岚,温柔地洒落在身上,两边的高山层林尽染,薄雾轻缠,似乎还在寐一个甜甜的梦。路边茅花参差,凝珠挂露,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像乡间的歌者,正即兴吟咏一首得意的新作。顺土路下行,迎一路越来越明亮的朝阳向前,拐过一处石山,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就娇羞地露出了她那洁白丰腴的身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惊鸿一瞥望三生,久观凝脂云闭月”。十泉洞峡谷无疑就是养在深谷、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翩若惊鸿,肤如凝脂,让我怦然心动。飞身跳进峡谷,沿一路清澈的溪水上溯,在高低起落的溪石上上窜下跳,于七弯八绕的溪流边左穿右绕,我们的脚步是轻松的,我们的心情兴奋的,我们的说笑更是欢快的。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而水声如鸣珮环,让我们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变快了许多。有美女老师们迫不及待地在溪边伫立,拍照、编舞,录视频,忙得不亦乐乎。歌声悠扬好比一溪山水,起舞弄影胜似月宫嫦娥。有美女于潭边驻足,临水照人,水清人娇,心比花枝俏,引得我们男同胞好一阵评头论足。同行中几个爱玩户外的帅哥则在石上穿行,像兔子一样跳跃,如猴子一样攀爬,感受挑战石涧险滩后的速度与激情。几位两鬓染霜的老师则随意坐在一块白石上小憩,谈论一溪奇石的成因。有人猜测是地质运动、板块撞击,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熔浆迸发,有人笑侃是蜕变风化、风吹雨打。我则抚石而立,继而双手摩娑巨石而行,充分感受石头通过手指传递给我的时光讯息与生命伟力。我平素喜爱石头,特别是像玉一样湿婉圆润的石头。索溪途中,我就一直在仔细寻找心仪的石头,终于找到了一块龟形白石和一块盾形黄石,甚是喜欢,握在手中把玩了好一阵,就有如玉的清凉和如光的温暖,直入胸襟,浸润心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费力地爬上一块馒头状的巨石,站在高处,放眼四望,但见远处山色苍翠空明,隐约有山路穿行其中。近处的溪水之上,峡谷两岸苍松翠柏,蓊郁青葱,红枫白茅,落英缤纷,峡谷中的白石清流与岸边的红叶褐树构成一幅美妙可心的画面。更让人动心的是这一溪白石,美得浓烈,美得耀眼,美得让人似乎要停止呼吸。冬阳之下,群山之中,溪水之上,白石幻化成一位从李清照词句里走出的古怪精灵的女子,穿越千年时光,一路逶迤而行,一路踏歌水湄,那“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神情,又怎不让人激情勃发、心旌荡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屏气凝神,闭目而坐,我将自己想象成风中的一尾茅花,安静地感受这初冬的宁谧和溪石的美妙。我想,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山色空翠,白石红叶,临水照佳人,人水一镜心。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诗《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如果不是清楚诗中写的是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的荆溪的话,我都怀疑这诗是诗佛在游历我们眼前这条溪流后的咏叹。眼前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无边的浓翠,以及云缠雾绕的青山所组成的冬景,与荆溪山景是如此完美地契合,诗句中那色泽鲜明的对比,诗情画意的情感及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也让这静谧的山色和略显清冷色彩的冬晨充满浓郁的感情和阳光的温度,富有冬日另一种美的境界与意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纵使在这微冷的冬日,十泉洞的水仍旧是温润的、动人的,像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顾盼生辉,撩人心怀。清冽的溪水或流或驻、时宽时窄、且歌且吟,给人一种透心的轻柔。时而细细一脉,蛇行石间;时而静静一掬,珠留石上;时而浅浅一潭,鱼游其间;时而高高一跃,鸣泉丁咚。而那一坑坑、一掬掬、一潭潭的静水,好比一串晶莹圆润的珍珠,挂在大地母亲的胸前。而那一泓泓、一线线、一道道的溪流,更似一条洁白柔滑的丝带,缠绕在大地美女的腰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怎样神秘而清柔的一溪水哟,光如镜,绿如裴,软如丝,温如羽,润如玉,透如空。如果不是这有些风寒的冬日,我定会脱去衣服,一个猛子砸身入水,好好与溪水嬉戏一番。无奈天有些冷,风有些凉,我只得指尖入水,感受溪水如丝的光滑细腻和如梦的绕指柔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缘溪向上,但见前方溪边的石山蓝得清脆、蓝得清心、蓝得单纯,倒影于清溪中。于是,石之蓝、影之蓝和天之蓝,缠绵交织,让人感觉有如在梦境之中。而宽若丈许的峡谷里,怪石嶙峋,乱石林立,如丝如注的流水间,白色的石头或坐或卧,若蹲若立。刚刚是巨鳄饮水,一下子又化作白蛇探头;前一脚还是太极八卦,后一脚就成了翡翠吊坠;这里是仙人指路,那里却是乌龟伸头;上一处如罗丹刀下的思想者,下一处又变成断臂的维纳斯。在白石上行走,左跳右闪,惊喜连连,不由得感觉自己身轻如燕,脚步如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个石迷,虽说不像石痴米南宫先生那样见石就跪拜供养,与石称兄道弟,但见了奇石,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喜悦与好感。我总认为,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一个石头都是一段凝固的时光。这一溪来自远古的形色石头,就让我们分明能感觉到时光不曾来过。我们甚至都能想象,溪石在千万年前就是眼前这个样子,而我们只是一群穿越了千万年时空的寻访者,一不小心闯入宇宙洪荒的边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泉洞的石头是温顺的、柔美的,更是神奇的,似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长卷,让人不得不惊艳而赞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是这里一眼,那里一窝,残余着浅浅的水;有的是巨鳄绿莹莹的眼睛,有的又变成半开的梅花;有的是溪中游走的青蛇白鳗,时而露出那光洁的脊背,里面将身体浸泡在水中;有的石边似侧卧的边鱼肚,柔滑而窄长;有的是隆起的圆弧,像倒扣的船,又像刚浮出水面的潜艇,更像刚露头的巨鲸,闪烁迷幻的光芒;有的像移动的石沙丘,被峡谷的风吹得有如湖面荡漾开来的涟漪,一弯弯荡漾开去;有的一边光洁如玉,圆润饱满如女人的乳房,另一边却粗糙无比,像老人青筋凸起、布满老茧的手,圆方曲直瞬间自然过渡,让人匪夷所思、啧啧称奇;有的如巨人行走时留下的足迹,深深浅浅,长长短短;有的一层层叠加,像高低起伏的阶梯,又如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涛。这一块是青灰的巨石,石面上手指宽的白线微微凸起,如叶子上散开的叶筋,让整个石头看上去就像一片水墨画中的荷叶,那一块则如盛开的花朵,让人很轻易就想起云南玉龙雪山下的白水河中那盛开的白莲花。还有几处更让人震撼,几条拇指宽凸起的白纹,呈直线斜卧在巨石之上,横着贯穿整个溪床,中间一截淹没于溪水。石头的横切面似刀削,纵断面如斧砍,光滑平整,镜可照人,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伟力,这想必是经过板块撞击或是地震等地质运动时裂变的杰作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更惊异的是石头上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壶穴。只见大小石头上,一个个圆形、葫芦形的水窝,似神灵刻下的时光密码,让人费心猜测、琢磨不透。这一块是或圆或弯的石凼,就像被舀去几勺的蛋糕,那一块似打桩深挖后的桩洞,圆口直切,妥妥的一个大石桶。这些浅如脸盆、深若浴桶的神奇之石,让人轻易就想起七仙女偷偷下凡的洗浴之景,不禁怦然心动、想入非非。一旁有老师说,这石窝是经几万年流水冲刷而成的壶穴(俗称撑船石,因状如船篙戳出来的窟窿),大的壶穴中还有不少小刀鱼呢!没想到这“桶装水”里还有小鱼的身影,大家纷纷俯身下蹲,但见石桶里的的水清澈得似乎不存在,像一团绿色的空气。阳光直射而下,将鱼的影子画在潭底的石头上。刚刚见那个小小的鱼影还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欢快地游向前端。一鱼动,百鱼游,众多小鱼轻快敏捷地游动,来来往往,搅得我们好一阵心痒难耐,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这天蓝水碧、树绿叶红的乡野,在这溪浅石出、水清潭幽的溪流,自由自在地游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泉洞的石头又是调皮的,甚至是有爱心,通人性的,让人想到很多小朋友喜爱的吃食和生活中的物品。有的像沙堆,被调皮的小朋友这里一铲,那里两挖,零乱无序,又极富意味;有的弧形的石头,一弯接一弯,像被小朋友咬缺的月饼;有的石头像被女人的手捏了几下的饺子,泡在溪水中,正等待下锅;有的似大冬瓜,圆实饱满;有的似长丝瓜,上面的丝线明显可见;有的像一跃而起的青蛙,似乎都能听到它入水时欢快的叫声;有的又像圆圆的大烙饼,让人看了只想咬上一口。如果细细看,你还能发现石头的爱。这一处大石抱小石,似母抱幼子,爱意如同三月春晖。另一处小石驮大石,若子背病父,孝心胜似百里负米。原来,天石人心,只要有爱,哪怕再顽劣的石头也会化为人形,拥有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十泉洞的石头无疑更是阳刚的、凌厉的,甚至是怪异的、神秘的,让我们似乎走进了石头王国里的动物世界。走近看怪石狰狞,面目可憎,有的扮鬼脸,有的伸魔爪,有的似骷髅,让人甚是可怕。那白色石头夹杂着些许黑色,断裂处似怪兽尖利的獠牙,撕裂时光的流水,有一种阴森恐怖、寒气袭人的气息;这黑白相间的麻石上就像一只大蟾蜍,背上的黑石一股股凸起,而前方一个半球状圆石好似微闭的眼睛,侧看就像一只蟾蜍,正惬意地畅饮溪水;而一些是上黑下白的石头,上面分布着长线白纹,这些黑石被时光的手揉搓,高低横侧,曲线玲珑,像变形的龟甲,又像巨人的雨鞋;不少石头上留下的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足迹像神话世界中灵兽留下的足迹,我们都能明晰地分辨出足迹上大小不同的几个趾印;这一个高高站立,神似一尊慈眉善目的白玉观音,接受众石的朝拜;那一座端坐似钟,好比一位得道高僧,正在向眼前的众石坐而论道。还有一大块、一大片的石头上密布着深浅凹凸的线条和大小各异的图纹,像是神仙刻下的宇宙密码,又像古人留下的甲骨文,更像原始部落的图腾或是民间巫师写下的咒语,充满神秘的东方气息和宗教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十泉洞峡谷最崎岖的一段,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处。阳光明晃晃的,将一旁茅花和树林的身影影印于巨石之上,那风中摇曳的剪影,便让石头多了几分禅的气息。有老师情不自禁张开双臂,引吭高歌,便有悠扬的歌声溪水般流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给善良者以欢乐……”,我被这歌声所感染,也跟着轻轻哼唱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石头是美丽的传说,石头是美妙的花朵,石头更是养眼的美人。站上高处,放眼下望,一溪水流中,白石就像盛装打扮的旗袍美女,莲步轻移,明艳动人。而溪边的巨石被岁月的手切成一片片的,有被风雨浸蚀的伤痕,被雷电鞭打的洞孔,被岁月浸渍的印迹,被光阴烙下的色彩,就是一页页在阳光下翻晒的经书,供人们诵读。细看去,书页上,有些裂纹随意排列,乱中有序,就像深奥难懂的梵文,让人立即生出几分对山石的敬畏。原来,石头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此说来,十泉洞之石日夜虔诚地匍匐在大山脚下,夜枕月色,日听涛声,坐禅问道,修身养心,经年与溪流之书和经书梵文相伴,也应该读懂了宇宙真义,静修成一位不染尘俗、不食烟火的仙圣了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岳途中,老师们笑谈收益良多,我却独自静默,满眼晃动的都是那一溪奔走如兽、游动如蛇、爬行如龟的石头。把玩着索溪时寻来的晶莹湿润的白玉石,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满足和惬意。车行乡间,一路颠簸,我的心也跟着一路浮沉,眼神逐渐变得恍惚。突然之间,十泉洞那一溪林立的各色石头幻化成闪光的龙鳞,飞速紧贴在溪床的卧龙身上,我看到一条银光闪闪的小白龙,倏忽在眼前腾空而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徐辉,笔名林隐。湖南临湘人。爱写作,工书画。今已在《黄河文学》《散文百家》《华夏散文》《西部散文选刊》《散文世界》《延安文学》《读者》《湖南文学》《雪莲》等全国70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件。出版散文集《淌过诗人的河流》,著有长篇小说《冷城》等。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摄影:廖力,岳阳市工商银行退休职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