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的冬

宋轩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冬来得飘飘荡荡,在几场风雪裹挟中倏然而至,荒寒,凄冷。</p> <p class="ql-block">家在祁连山脚下,这里的冬天来得早,格外的多彩。海拔使这里提前了冬天的脚步,放缓了春天的速度。一到秋,大地刚丰收,便猛的进入冬。这里的冬啊,按景观和气候算,至少都在半年以上。那些刚刚从夏天走来的白杨树,沙棘果,灌木林,以及松柏,还招展着红、黄、绿、紫的颜色,便被劈头的一脸荒寒凝固,泛着斑驳的颜色,愕然立在原野,立在祁连山的北麓,任由风吹雪浴,依旧保持着不变的容颜。直到有一天,一场大雪压迫它的枝干,她的躯体,她红红的叶子上,硬生生地将它们剥离母体,她才露出那一份倔强的干枯。</p> <p class="ql-block">自小生活在大西北,生活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下,见惯了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这里最美的是秋和冬了。其实这里的秋只有几天,刚刚步入秋的门槛,便进入了冬。这里的春一片风沙漫漫,草芽都被祁连山的风霜冻的不敢露头。过了五月,才缓缓进入夏。这里的夏斑斑驳驳,大片裸露的黄土地,就像给大地补上的布丁,干瘪而丑陋。唯有冬,红、黄、绿、白、黑,各色杂陈,比南方单调的绿有味多了。红是未凋的红叶,黄是未落的黄叶,绿是松柏不变的枝叶,白是漫山遍野的飞雪。黑呢?是没有被大雪掩埋的黑土地。这就是祁连山的冬,祁连山的彩,祁连山的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儿时成天在祁连山下的原野玩耍,冬天对儿童来说是上天赐予的厚礼。在这个万物萧杀的季节,我们丢去了放驴、割草的烦恼,可以尽情的玩耍。那个时候雪很多,随便抓一把捏一下,便是一团雪球,打在同伴头上开出四散的白花,很是好玩。也有好事者将土块或石子揉进雪团,增加了甩打的距离和准头,但也陡添了打破脑袋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这个季节最无聊的是赶着羊群原野放牧。太阳露头我们出发,太阳下山我们回家,跟着太阳的脚步我们散漫的在原野游荡。但放牧也有乐趣。因出门一天无法回家吃饭,母亲给我们塞上几块馍馍充饥,还顺手在我们兜兜里揣几个生洋芋蛋。这是我们放羊娃出门的标配,馍馍,火柴,洋芋蛋,有这几样,母亲是不用担心我们饿坏的。即便没有洋芋蛋,那遍野的洋芋地里,一定有没有挖尽遗落的洋芋蛋。在原野,在避风的窑洞或者断崖下,我们拾来柴草和干牛粪,点燃篝火,在牛粪燃过的灰烬中埋上洋芋蛋,不出一小时,便可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烤洋芋。现在想来,这种生活多有情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儿时祁连山的雪,说下就下,一下漫天飞舞,大似鹅毛。那时的村落高高低低,随地形摆布,错落有致。一夜的雪,把大地盖的严严实实。夜半时分,如有归人,老早便可听到。不信,您凝耳静听,那走过雪地的脚印,正发着咯滋咯滋的声响。早晨,晨光初露,家家户户的房顶院落满是清扫积雪的声音。而村里几个顽皮的小子,早就跑向无边的原野,寻着逃逸的脚印,追逐奔跑的野兔,每次都有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儿时生长在祁连山,没有发现祁连山冬天的美。现在想来,就连夜半三更我们在大涝坝冰面溜冰的场景,也是一种奢侈。涝坝呢,玩耍的冰面呢,那么多成群的小伙伴呢?一切都已经消失。那种夜晚飘荡在村庄四野的喧闹声,是祁连山下特有的天籁之音,现在已无处可寻,代之而来的,是死寂的村庄,死寂干枯的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现在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友人说,下雪了,当约三两人,围一火炉,煮一锅羊肉,炖一壶老酒,谈几件无关天际的琐事,不能大醉,微醺即可,累了随意歪斜在炕头,酣睡至天明。这样的生活当在乡下,当在乡下的土坯房里,坐在土坑上,架一个小火炉,看着窗外的簌簌落雪,听几声犬吠,还有风雪夜归人雪地的滋滋踩踏声,多好!但这一切已是奢望。而只有祁连山多彩斑驳的容颜,不变的留在我的眼前,留在我奔跑的相机里。</p> <p class="ql-block">喜欢祁连山的冬,是喜欢这里的雪,这里的颜色,这里永远的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