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日,又是一个周三日。</p><p class="ql-block">“对表!集合地点:龙潭湖公交终点站,集合时间:7:30”。自从远足徒步群的提示,按惯例在周三前一日的晚上八点出现在群里。</p><p class="ql-block">群公告显示,这期的徒步从龙潭湖公交站走起,走向明城墙遗址外的通惠河,因此,本次的徒步称为“龙行通惠”。</p><p class="ql-block">位于左安门内的龙潭湖公园,是明朝嘉庆年间,为烧制城砖取土而挖出的大片洼地,洼地积水成湖,后来的龙须沟即流经这里。据说,龙潭湖的名称,还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所起。</p><p class="ql-block">在龙潭湖的西侧,曾是北京游乐园,今年这里建成了龙潭湖中园,不远处还有龙潭湖西园。上一期的自从远足徒步在三湖之中,其后,足友们发在群里的美篇、图片,让我眼热了好一阵,为自己没有参加其中而后悔。</p><p class="ql-block">不好意思说出来: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习惯于晚睡晚起,这也正是我与往期的徒步,经常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12月首日的“龙行通惠”,一定去!</p><p class="ql-block">一定去的理由还有一个:某日探访明城墙外的通惠河大通闸遗址,当时就有一个心念,沿着此处的通惠河,向通惠河进入北运河入河口走一趟,感知通惠河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一定去,就必须早起。临睡前,我把闹钟上到了5点5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点半的住宅小区,东方的天空泛着鱼肚白,住宅楼窗口内的灯光陆陆续续散射出来。</p> <p class="ql-block">弯弯的月牙还驻守在天空,不肯隐身。</p> <p class="ql-block">道路略显空旷,送外卖的小哥已经在为生计奔忙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坐在公交车上点开手机。“早上好!我已在这里等大家。”这是本次徒步的当值主持赵姐发的信息,此时还不到早晨7点钟。赵姐家住通州,论距离远近,赵姐要比我远得多,相比之下,心中不免有些惭愧。</p> <p class="ql-block">7:20赶到集合地点。</p><p class="ql-block">环望着近几年不曾涉足的街面,感叹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不舍昼夜的航班,飞机在天上拉出了一条长长的白线。</p> <p class="ql-block">7点半,十余人的徒步队伍准时出发。</p> <p class="ql-block">队伍进入夕照寺街。</p><p class="ql-block">夕照寺街附近自是有古迹残留,但是今天队伍在这里没有停留,只是穿过这条街,一路向北,经过白桥大街,到达东便门立交桥下的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下有一片绿地,绿地中有一小亭,亭内立着高近三米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原来,身旁车辆川流不息的东便门立交桥,这里曾有一座建于明代的著名道观——蟠桃宫,蟠桃宫又名“护国太平蟠桃宫”,人们在这里祭祀王母娘娘。</p><p class="ql-block">明清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这里连续三天都有庙会,称为蟠桃盛会。</p><p class="ql-block">在蟠桃庙会上,各色人等都有,但是更多的是普通百姓。</p><p class="ql-block">1919年3月,北大学生邓中夏等人,发起创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潘桃宫设立固定讲演点,通过现场讲演启发民智,宣传民主科学与教育救国的理念。</p><p class="ql-block">新中国修建东便门立交桥,蟠桃宫被拆除,观内的护国太平宫石碑作为文物移到这里,建亭保护。</p><p class="ql-block">这片小小的绿地,这座石碑,与明城墙遗址隔着东便门立交桥相望相守。</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展开“自从远足”的旗帜,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向东穿过东二环桥洞,即见成形于明代的护城河,河水倒映着树影。</p> <p class="ql-block">桥上行驶的大客车。</p> <p class="ql-block">北面的白色建筑,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遗址内的角楼。当年角楼可是御敌守城的瞭望楼,现如今,站在角楼里,只能瞭望到现代化的街景,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通惠河与护城河交汇的地方,也是通惠河大通闸遗址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元大都城与通州的北运河之间,有30多米的高度差,如何使河水逆流而上,使南来的漕船驶入大都城,郭守敬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在通惠河上修建了24座闸,大通闸即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元朝的时候,通惠河的终点码头是积水潭码头。到了明朝,由于明城墙在元大都城墙基础上向外扩延,积水潭码头囊括进了城内,因此,积水潭码头废用,积水潭到东便门大通桥之间的通惠河,也失去了漕运的功能。</p><p class="ql-block">明朝时,通惠河与护城河相接,漕运由这里转入护城河到达朝阳门、东直门。因此,通惠河上的大通闸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头闸,庆丰闸称为二闸,平津上闸(高碑店闸)称为三闸,平津下闸(花园闸)称为四闸,普济闸称为五闸。</p><p class="ql-block">清代漕运沿用明代的。</p><p class="ql-block">古代水运相对于陆运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水运成本低廉;其次,水运量大,一舟当十车;再次,阴雨之行,陆运不如水运。但是,随着火车、汽车的出现,水运终是抵不过陆运了。1901年通惠河停运,渐渐地,通惠河成了北京的一条排水干渠。</p><p class="ql-block">现在,通惠河遗存有三段:北京西直门外到颐和园昆明湖的长河段;二是万宁桥到平安大街段;三是东便门外到通州的北运河段。</p><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的大通闸,由于城市建设,已经拆除,大通闸处改成暗河桥。</p> <p class="ql-block">队友们离开大通闸遗址处,沿着通惠河畔的小树林东行。</p> <p class="ql-block">柔和的阳光,透过树的缝隙,温暖着土地,温暖着人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河边。</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空,把通惠河的河水也染得湛蓝湛蓝的。河水很清澈,似一面镜子,让飞跃河两岸的桥梁陷落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毕竟是一条人工河,它与自然河流不同的是直挺,缺少弯曲的腰身,但它曾经功劳卓著,彰显着人类的智慧,并已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与通惠河比肩的是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丛林,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p> <p class="ql-block">岸边白帆的造型,告诉人们,通惠河曾经千帆驶过,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立交桥上,车水马龙,车轮滚滚;立交桥下,通惠河静静地卧着,无声无息。</p><p class="ql-block">天光从桥缝间挤进来,铺成一条路,人类啊,我们的道路是宽还是窄。</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晨练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河畔旁,以庆丰闸命名的庆丰公园。</p> <p class="ql-block">庆丰公园有一棵老槐树,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曹雪芹多次往来于香山与通州间,途经庆丰闸,常在此槐树下候船闲坐,或与友人品茶赋诗。</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老槐树旁,摆了一张石桌,一圈石椅,石桌上放着一壶老酒、摊开的花生米,以及《石头记》。《石头记》即曹雪芹的《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庆丰公园内,又一棵老树,它有着160多年的树龄。</p> <p class="ql-block">庆丰公园通惠河畔,第三棵古树:丝棉木,它也有近百年的树龄,是北京地区少见的珍稀树种,根与枝可入药。</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跨越通惠河两岸的桥上。桥的另一端,建筑物上标示着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桥下是庆丰闸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庆丰闸遗址处的通惠河两岸,各有一只石质水兽,水兽伸头探望通惠河水。</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通惠河畔有一片风格独特的建筑,那是多年前盖起来的消费场所,现在处于闲置状态。也许当时的开发商,想借助通惠河,把这里复制成秦淮河畔那曾经有的繁盛模样,但是终未成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徒步到这里结束。行程9公里,1万7千多步。</p><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现在也才刚刚十点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每一日的升起、降落,年复一年,一日不曾缩短,而我们生命的时日,却在早起中被拉长,使我们日间的活动从容不迫,不疾不徐。</p><p class="ql-block">早起真好!</p><p class="ql-block">生命中邂逅这样一群足友,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中,部分地借用了足友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