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一群来自上海、哈尔滨、牡丹江和我们北京的知识青年,奔赴了祖国的最北疆,在那里组建了一个战斗集体——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3团43连。</p><p class="ql-block"> 在连队的知青当中,上海和哈尔滨知青是1968年来到北大荒的。他们虽然是“老三届“毕业生,但除了几个知青是高中生、年龄在二十岁出头外,其余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不满20周岁。而牡丹江和我们北京知青,则都是1969年初中应届毕业生,年龄只有十六、七周岁。</p><p class="ql-block"> 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我们兵团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开荒种地、屯垦戍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打开连队的花名册,看看我们50年前的面孔,那都是一张张充满着朝气、青春、阳光、稚嫩的小脸。</p> <p class="ql-block"> 正如连长徐东明在“兵团战友50周年联谊会”上致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连队始建于1969年春季爱辉县的陡沟子,番号是8营32连。1970年末,连队整体搬迁到孙吴县的沿江,番号也改成为3营43连。</p><p class="ql-block"> 1972年秋,连队的大部分知青到了二道河子,参加“二道河子水库”建设。由于二道河子地质构造原因不宜建水库,二道河子水库工程下马。连队于1973年10月初拔营起寨到了大河口挖水渠,参加团里开展的冬季水利大会战。</p><p class="ql-block"> 1974年初春,连队战友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到了江边小五家子的木材厂,另一部分人到了潮水的工程连。</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建设边疆中开过荒、盖过房,种过地、打过粮,抬过木头、修过公路,打过石头、挖过水渠……。</p><p class="ql-block"> 连队四地的战友们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产生了战斗友谊。能够说在一起、聊到一块的战友,不分家乡、地域结成了好姐妹、铁哥们。</p> <p class="ql-block"> 从战友们保存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我们的工作、学习场面和生活环境,以及亲如兄弟姐妹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连队的战友中,许多人是来自同一个学校,并同一天、乘同一列火车,来到了同一个连队。因此,有的战友是发小+战友,有的战友是小学同学+战友,有的战友是中学同学+战友。</p> <p class="ql-block"> 在朝夕相处的工作和生活中,连队的一些男女知青经过相互了解,产生了爱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陡沟子时期,连队领导明确规定,知青禁止谈恋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号召知青们要建设边疆、扎根边疆一辈子的宣传中,连队领导也就不限制知青谈恋爱了。因此,一对对男女知青从地下恋爱中走出来,向大家公开自己的恋情。</p><p class="ql-block"> 1974年夏初,在江边小五家子木材厂,连队为第一对结婚的知青夫妻配置了婚房。</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在木材厂时,每当下午收工后,一对对知青情侣漫步在黑龙江边。有的知青情侣男的在江边用甩弦或鱼篓子抓鱼,女的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用钩针织着桌布。抓到的小鱼去掉鱼头、鱼鳞和内脏,再用江水冲洗干净。回到宿舍后,他们把小鱼裹上面粉用油炸着吃,小日子过得温馨惬意呀!</p><p class="ql-block"> 连队中,战友+夫妻有十几对。有的哈尔滨知青娶了北京媳妇;有的北京知青成了牡丹江的姑爷;有的北京姑娘嫁给了当地的男青年;也有北京的男知青娶了当地的女青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连队的这些知青夫妻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相互了解、自由恋爱的,且又在结婚返城后经过了无房、无工作、下岗等多次磨难。他们四十多年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感情相当牢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兵团战友50周年联谊会”上,组委会专门为这些战友+夫妻安排了一个节目,让丈夫给妻子献上一支玫瑰花。由于他们都已恩恩爱爱40多年,达到了“红宝石“婚。联谊会上,大家决定在“兵团战友60周年联谊会”时,要为他们庆祝“金婚”!</p> <p class="ql-block"> 百度解释“战友“的意思是:在军队同一单位、同一时期服役的人。</p><p class="ql-block"> “兵团战友”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把我们这些人聚集在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同一个连队。我们曾吃的是一锅饭菜,曾住的是同一个大铺。我们一同吃过苦、遭过罪、挨过饿、受过累、流过血、也流过泪,是共同的知青命运,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一路走来,我们彼此相伴,有亲如兄弟姐妹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战友聚会可以让我们重温那一起走过的日子,重温战友们真挚的友谊。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有说不完的故事,为我们的相聚快乐、友谊长存,干杯!</p> <p class="ql-block"> 1969春季,杨成勇指导员带领着老1连的二十多名哈尔滨和上海知青,以及数名当地老职工,在陡沟子的荒山上创建了32连。同年8月,32连陆陆续续接收了牡丹江和我们北京的一百多名知青。那时,连队领导只有他和一位副连长,整个连队一百多号人的吃喝拉撒和管理的重担都压了他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作为连队党的一把手,杨指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连队的发展建设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要问我们:在连队发展建设中谁的功劳最大?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指导员杨成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杨指导员既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大哥,更是我们的兵团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 2014年初春,连长徐东明带领上海、北京战友一行人来到了云南昆明,看望在那里生活、安度晚年的连队老领导、老战友杨成勇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在分别40多年后,当年曾在43连并肩一起工作的党、政一把手:连长徐东明和指导员杨成勇的双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是北京战友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周年。北京战友决定5月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兵团战友50周年联谊会》,并欢迎上海、哈尔滨和牡丹江的战友们参加。</p><p class="ql-block"> 为此,北京战友专门成了9人筹备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落实三地战友到京后接站、送站和吃、住、行等事项。《兵团战友50周年联谊会》活动方案公布在“兵团战友”群后,有近40位外地战友报名参加。</p><p class="ql-block"> 为减少外地战友的支出,一些北京战友主动提出将外地战友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以尽地主之谊。</p><p class="ql-block"> 5月19日那天,近百名战友早早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战友聚会。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大返城后,好多战友40来年未曾谋面。今日战友相见场面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50年,人的相貌变化确实是太大了,我们已从当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步入到老年人的行列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那个知青怀抱的小丫头,现在也当上丈母娘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知青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儿童。50多年前,我们曾戴上了红领巾,励志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后,我们走向了社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即将古稀之年再次戴上了红领巾、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时,心情是那样……。</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感情叫“兵团战友”情,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不是姐妹却亲如姐妹,一旦拥有便一生珍惜。</p><p class="ql-block"> 时光催人老,我们的容颜在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是心中那股浓浓的兵团战友情,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p><p class="ql-block">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p><p class="ql-block"> 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p><p class="ql-block">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战友身体健康,天天都有好心情,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吧!</p> <p class="ql-block"> “美篇”中的照片和录像均来自于战友们发到“兵团战友”群的照片和录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感谢李莉、许秀清和姚建新三位战友,在“兵团战友50周年联谊会”上,不辞辛劳地给大家照相,为战友们留下来珍贵的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战友吴玉彩的爱人马恩林教授,录制、编辑了“永远的战友,永远的回忆”小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