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卷首语】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淳淳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当读到《走进心灵的艺术》这一篇章时,我想到我们班的一位“问题生”。依稀还记得四年级刚进班,他穿着发黄的白短袖,小脸总是脏兮兮的,但是在课堂上却非常积极的配合老师。后来发现,周二到周五他表现特别好,但是周末作业总是一字不写,周一课堂却在“梦周公”。每周一各科老师检查周末作业,未完成名单里总是有他。第一周、第二周......于是我找他谈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才发现他的亲生母亲在他刚记事的时候就离开他了,自己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姐姐,后来他就有了一位新妈妈,新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妹妹。一家人在村里租房子住,父亲在附近做些小生意,经常不在家没有精力照顾他。由于是租房子,他自己一个人住一楼的小屋,父亲和新妈妈以及小妹妹住二楼,爸爸连他每天几点到家几点上学都不知道。周末他睡醒之后,父母还没醒......父亲很忙,所以他的心里总感觉这个家没有人关心他。于是这个孩子的周末时间就是在大街上游荡,碰到同学了就和他们玩会儿,同学回家了,他就自己在街上晃,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回家......在他倾诉的过程中,我一直静静地倾听,没有打断他的话,直到他说着说着眼泪流下来,我才赶紧给他找纸巾,让他把眼泪擦一擦。我很心疼我的学生,心里也对这个父亲很有意见,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但我还是决定给这位“狠心”的父亲打电话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话接通后,我给这位父亲解释了一下我打电话的原因,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这位父亲话语里充满了无奈,他们并没有在物质上短缺孩子,他努力工作总是想着“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不能少”。但是他和孩子之间找不到正确的沟通方法,总是“以暴制暴”,一顿暴打解决所有问题。我听后心里却想到:如果让我生活在这样的父爱里,我估计也会选择逃避。这个孩子本来就缺爱,没有人倾诉,他不缺物质,他缺的是家人的爱和陪伴。电话中我告诉这位无奈的父亲:“一顿暴打只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解决不了问题。他需要心灵上的关心,孩子在这个家里本来就没有安全感,而你作为他唯一可以依赖的父亲,你更要多关心他,勤沟通,学会心平气和地说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给这位父亲提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他。一是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二是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三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四是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可能是不正确的,也不可能是成熟的,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来“引导”,这个“引导”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和父亲沟通过后,我又找这个学生聊了好久。告诉他:每位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糟糕透了”,也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极了”。人这一辈子,父母和家庭是不能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当其他条件我们无力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努力抓好当下,为以后的自己创造条件改变现状,相信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俊鹏,新安县洛新区寒鸦小学教师,脚踏实地,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坚信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