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的一个重镇,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就隐藏在距天水城东南约30公里的深山之中。</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当你远远地遥看时,只见圆圆的一峰独起,清秀玲珑,形状极似一堆麦垛,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形似与神似。</p><p class="ql-block"> 1500多年前,后秦开始在这山峦叠翠,风景秀美的“麦垛”上开凿洞窟造像,随后陆续经过北魏至明、清约十余个朝代的开凿,终于打凿完成这个蔚为壮观的石窟,史称麦积山石窟,也被后人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与其说像一个“麦垛”,密如蜂房般的洞窟上下套叠,比邻相接,错落有致,其实也形如一个巨大的蜂巢。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你若站在“麦垛”前向上仰望,历代开凿的洞窟基本都处在距山脚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之上,而现存的194个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悬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连接,这种独特的技法,在我国众多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p><p class="ql-block"> 参拜洞窟佛像时须先沿山间小道攀援而上,然后手扶相连洞窟的木栏杆,脚踏千百年来被善男信女磨光了的石级,一步步费力地攀登才能到各个洞窟前,让人徒生感慨。而站立在挑出崖壁的栈桥,身如悬空,脚下生风,更让人有些胆寒。难怪古人曾赞道:麦积山“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工”。</p> <p class="ql-block"> 由于麦积山处在黄土高原,气候干燥,石窟内的7000余尊泥塑雕像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可称得上是一个大雕像馆。</p><p class="ql-block"> 这些泥塑佛像以浮塑、圆塑、粘贴塑和壁塑的形式布满了整个山崖,有的裸露于崖壁,有的藏身于洞窟,也有的站立于殿宇门前。尤其是数以千计与真人大小相仿、神态各异的圆塑佛像,格外逼真传神,当你站在她的身旁时,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气息和她和蔼可亲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的塑像没有华丽的重彩,都是淡装轻抹,朴素得像黄土高原上的农家人。这种把“神”人格化,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现实中的人,在其他石窟也是很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历代佛教造像多为肃穆冷峻的形象,让人感觉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而麦积山石窟的不少佛像生活气息极浓,有的似交头接耳、眉目传情,也有的好象在窃窃私语、别无旁骛,还有的甚至像在向远道而来的人招手致意,其中更有许多少年和儿童天真烂漫的形象,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都是与佛教造像仪规的大胆冲撞和独特艺术,也是麦积山石窟最让人印象深刻之处。</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属秦岭山脉西端的奇岭,当我站在高约70余米的七佛阁上,眺望四周,初秋的绚烂景色一览无余,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层林尽染,绿波如海,真有气势如鸿之慨。而凌空下望,只觉脚下生风,寸马豆人,险峻之感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千百年来,麦积山石窟经过历代陆续开凿山崖造像塑佛,应当是何等圆满与完美,然而曾几何时,也经不住岁月的磨蚀,许多佛像已残缺不全,色彩斑驳,裸露的泥塑大佛有的已衣衫脱落,只留下当年为固定泥塑佛像而镶嵌在崖壁上枯黑的木桩,还有一些已成空窟,好象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麦积山石窟开凿最早的“魏后墓”和“散花楼”前,可见一些造型华美的塑像,有的眼睛已有残缺。据工作人员介绍说,麦积山所有佛像的眼睛里都装有琉璃体,极像真人的眼珠,所以才更感到栩栩如生。这些慈眉善目的佛像,就这样面带笑容地傲视着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看着尘世间的云起云涌,花开花落,给世人带来祝愿和安详。可不知何时,一些愚昧无知的当地人,听说佛像的眼睛能发光,便偷偷将佛像眼睛挖去,以至让佛像成为现在有眼无珠的情景,让人痛惜不已。所幸,现在都已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不让这些千年国宝再受到任何损坏,这是很值得庆幸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石窟的绝壁上,常能看到古人参拜礼佛时留下的题咏,抒发登临麦积山石窟的感悟,我看到两首题为明代隆庆元年四月望日“麦积岩小憩二绝”的石刻,其中一首写道:“上尽诸天喜来还,归来无力济民艰。回看垅麦连云起,但愿登场侣此山”,读后颇有感慨。即兴题诗的人是春天来麦积山的,自然未能尝到秋收小麦登场的喜悦,所以期待垅麦连云时,能再来登临麦积山的愿望,这种悯农之情也许也是我们探访麦积山的共同心情吧。</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再回望这酷似麦垛的麦积山时,才真正感到古人的匠心独运,他们在选址于此开凿石窟时,一定是除了考虑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归避风雨的侵蚀外,也寄托用麦收的喜悦给世人带来美好的祝愿和祈福。</p> <p class="ql-block">(有些题刻已用网格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