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落实"双减"的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设计课后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近期铜城学校小低部数学组三年级开展了数学趣味活动——24点计算竞赛</p> <p class="ql-block">活动分为准备阶段和开展阶段。</p><p class="ql-block"><b>一、准备阶段——练一练</b></p><p class="ql-block">时间安排:11月22日——11月30日</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各班老师给孩子讲解24点计算游戏方法和操作步骤,带着学生熟悉方法。学生则利用放学时间,在家练习。最后教师选出本班5名"高手"组成一支代表队参加年级赛。</p><p class="ql-block"> 由于游戏趣味性太强,学生们经常在课间也会较量几把。看,两个一组,三个一堆,随时随地,玩得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b>二、开展阶段——赛一赛</b></p><p class="ql-block">时间安排:12月1日</p><p class="ql-block"> 各班尖子队伍在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相聚录播室,决战胜负。现场活动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举手答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分出胜负:第一名 三6班,第二名 三4班,第三名 三5班。</p> <p class="ql-block"> 比赛结果出来后,两个学生因小组成绩只拿第二名,落下伤心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活动总结:</p><p class="ql-block">一、学一学,感受活动的趣味</p><p class="ql-block"> 在“学一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教给学生“算24点”游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使扑克牌和数学结合起来,把加、减、乘、除多种运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玩”得有组织,“玩”得有目的,“玩”得有方法,“玩”得有收获。</p><p class="ql-block">二、算一算,培养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算法,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逐步增强合作的意识。</p><p class="ql-block">三、试一试,感受算法多样化</p><p class="ql-block"> 四张牌算24点可能有多种方法。练习中老师们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计算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唯一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扑克牌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玩”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