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三十年的一线经历深深体会到许多老师并非不爱好教育,而是他们的激情渐渐被榨干,他们的理想慢慢被摧毁,最后本来就有的教育爱好也被吞噬了。那么,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学校管理、评价方式……但表现出来的现象,其实很简单——</p><p class="ql-block">是越来越不纯粹的“教育”侵蚀了教育的纯粹,让本来很简单很沉静的教育日渐复杂而喧嚣,让本来很朴素而真实的教育变得华丽而虚假,甚至恶心!</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些复杂、喧嚣、华丽、虚假和恶心,老师们毫无意义地耗费的热情与青春,汗水与泪水,最后,心灵渐渐麻木,对教育渐渐厌倦!</p><p class="ql-block">难道不是吗?</p> <p class="ql-block">——各种检查、验收、展示、汇报、评估、创卫(文)……让老师们在认认真真地弄虚作假中疲于奔命,在“引导”甚至“培训”学生作假中自己厌恶自己,可还得以崇高的名义去让学生心甘情愿作假;</p> <p class="ql-block">——动辄“痕迹管理”,动辄“过程资料”,老师们喘息着拍照、填表、做PPT、发微信公号(其实也没几个人点击),还有各种打卡……而这一切都和考评有关,和绩效有关,老师们明知没用意义,也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p> <p class="ql-block">——“教坛新秀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大赛”“劳动教育班会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做新时代四有教师演讲大赛”……有时候类似大赛又通过视频方式呈现,一场接一场,一拨接一拨,马不停蹄,扑爬跟斗,近乎窒息;还有没有实质内容而纯粹是“到此一游”的“课题研究”“继续培训”“论文写作”……这些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必须的,可一旦成为强迫而且成为学校的“成果数据”,就变味了,老师们不得不为此凭空编造、冒名签到、网上抄袭……不这样又能怎样?</p> <p class="ql-block">——现在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笔记本和手机的各种新功能,都成了压榨老师们的帮凶,无数个QQ群和微信群需要参与,但又不能说真话,必须“政治正确”,否则领导会提醒你“注意影响”,宝贵的青春便毫无意义地抛洒在流量中……</p> <p class="ql-block">我常常在想,二十多年前,没有繁琐的评估检查,没有信息技术,没有QQ微信,难道就没有教育吗?那时候,仅仅靠着一支粉笔,老师们的课不一样上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吗?</p><p class="ql-block">现在,每天都披星戴月,每时都呕心沥血,每一件领导说“意义重大”的事都以“教育”的名义被布置下来,可累死老师们的大部分工作,都不是教育!</p> <p class="ql-block">主任何尝不是这样?校长何尝不是这样?局长何尝不是这样?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假的”,可都还得装作心悦诚服地认真去做?明明大家都在心里诅咒这一切,但嘴上却还得说“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促进了学校发展”“提升了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中央三令五申破除形式主义,三番五次发文要减轻各种负担,可为什么形式主义依然春风得意,教师负担至今沉重?</p><p class="ql-block">请不要把我今天这篇吐槽的文字,视为“负能量”,虽然苍白无力,我还是要说出我想说的话。我想以此提醒……提醒……对了,我能提醒谁呢?</p> <p class="ql-block">不管了,反正我想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请教育回到纯粹,回到诚实,回到简单,回到朴素,回到真实,回到风清气正,回到一尘不染,回到明亮通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请保护年轻人的职业理想,不要榨干青春的激情!</b></p><p class="ql-block">我这难道不是正能量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