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为何成为边境对峙的热点

喀喇昆仑

<h1>  最近,中印边界成为我国陆地边界的热点,两国军队在边境两侧屯集重兵,修建边防设施,频频举行演习。从媒体报道画面地形特征看,很明显热点是在西藏阿里中印边境段。为什么会这样呢?</h1> <h1> 01</h1> <h1> 中印边境分,东、中、西三段</h1> <h1>  中印边境东段,东起瓦弄,西到达旺。传统习惯线长650公里,麦克马洪线长1100公里,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现为印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h1> <h1>  中印边界中段,传统习惯线长450公里,北起阿里巴里加斯地区,南到普兰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h1> <h1>  中印边境西段,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巴里加斯地区,传统习惯线长600公里,中间以空喀山口为界,分属新疆和田和西藏阿里。</h1><h1> </h1> <h1> 本文所指西藏阿里防区包括中印边境中段和西段的西藏阿里部分。</h1> <h1> 02</h1> 中印边界中西段示意图 <h1>  喀喇昆仑上地势险峻,冰峰雪岭,是中国边防的天然屏障。</h1> <h1>  1865年,一个名叫约翰逊英国人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之后,越过喀喇昆仑山, 占领阿克赛钦地区,一直是印度的战略目标。</h1><h1> </h1> <h1> 新中国成立以前, 旧中国历届政府并没有在传统习惯线设立固定哨所,而是在距离边境直线几十公里,位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赛图拉设立总卡,前出到边境进行季节性巡逻。</h1> <h1> 但这时英国和印度却没有翻越喀喇昆仑山占领阿克赛钦地区。</h1> <h1> 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到6000米,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有200多公里的中印边境线,大部分地区人员难以通行,只有喀喇昆仑山口,空卡山口、加勒万河谷通道等几个通道可以通行。</h1> <h1> 正如1959年12月26日,中国外交部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中指出的,“它(新藏公路)同拉达克之间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脉,极难通行。印度政府也承认,从拉达克进入这个地区(阿克赛钦)是极其困难的”。</h1> <h1>  西藏和平解放后,1958年新藏公路修通,阿克赛钦地区巨大的战略价值凸显出来,印度恼羞成怒,开始了突破喀喇昆仑山天险,入侵阿克赛钦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h1> <h1> 针对印军的入侵行动,50年代末期,我军在喀喇昆仑山的山口和河谷设立了哨所,据险而守,控制了交通要道。</h1> 加勒万河谷地形图,图片来自网络 <h1>  加勒万河谷也称加勒万通道,是喀喇昆仑山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加勒万河谷可以到达我林济塘和甜水海地区,威胁我后方生命线新藏公路,进而控制我整个阿克赛钦地区。</h1> <h1>  1962年以前,印军多次利用冬季我边防部队冬季停止巡逻之机,多次入侵加勒万河谷,但由于大雪封山,均未成功。<br></h1> <h1>  1962年6月,印军翻过加南达坂,在我加勒万河谷南岸设立了“加印14”号据点。但喀喇昆仑山险峻地形,却成为印军的供给障碍。印军在据点旁边建立了直升机升降场,保障人员和物资的运输。10月20日,在我军突然猛烈的打击下,一部分印军妄图乘飞机逃跑,但还未看到飞机,就被我军歼灭。加勒万河战斗用时30分钟,印军60人无一逃脱,我方牺牲一人,受伤4人,我军以以极小的代价打了一场干净漂亮的歼灭战。</h1> <h1>  时隔58年,2020年6月,印军从加勒万河谷谷口入侵我国领土。喀喇昆仑山险峻的地势,又一次让入侵印军付出了代价。</h1><h1> </h1><h1> 加勒万河谷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发源于我国境内,在我方境内有70多公里,向西汇入印度什约克河。河谷地势看似平坦,实则暗藏杀机。在河源,比高达到3000米,两岸山体陡峭,冬天大雪封山,夏季冰川融化,雪水顺着河谷倾泻而下,波涛汹涌,形成深潭激流。河道在河谷的峭壁之间不断变换方向,人员通行要多次渡河,行进很困难。</h1><h1> </h1><h1> </h1> 印军越线入侵我加勒万河谷地区 <h1>  印军聚集四百多人在谷口公然过河越过实际控制线,对我少量执勤人员进行突然袭击,印军手持冷兵器,企图以多胜少,逼迫我边防部队后退,蚕食我国领土。但我军官兵寸土不让,与敌搏斗。我军支援部队迅速赶来,猛烈反击,也是冷兵器,但却是以少胜多,印军被打的头破血流,狼狈逃窜。弯曲陡峭的河谷,忽左忽右的河道,夏季冰雪融化的激流,成为印军逃跑的天然障碍。印军被迫不断穿越河道,付出冻死、溺亡几十人的惨痛代价。</h1> <h1>  加勒万河谷的险峻地势也给我边防战士的行动带来困难。我军某部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4位战友脱险,自己却因双腿被卡在河里,淹没在冰河之中,光荣牺牲。中央军委给王焯冉追记一等功</h1> 某边防团官兵在“大好河山 寸土不让”标语前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h1>  我军在加勒万河谷加强了定期巡逻,已牢牢地控制了河谷。</h1> <h1>  阿克赛钦地区,不仅在于险,而且纵深很大,达到几百公里,属于无人区。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徒步时速只有1公里,很容易迷路和冻死。我军守防官兵也发生过迷路冻死之事。1959年9月14日,印军测绘队长艾英格尔领兵深入到我新藏公路附近的阿吉栏杆沟口活动,被我发现俘获。后在10月份被我从空喀山口驱逐出境,结果差点被冻死。</h1> <h1> 03</h1> <h1>  中印边境东段,印军怕重蹈覆辙,不敢轻易入侵。</h1> 中印边境东段示意图 <h1>  在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大致沿喜马拉雅山脊延伸,是一道天然屏障。麦线以南藏南地区是我国的领土,现被印度占领,面积有9万平方公里。藏南地区战场纵深有100多公里,适合大规模作战。如果爆发军事行动,我军在自己的地盘上开打,不存在越界问题,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军事打击的力度可以很大,这对印度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h1><h1> </h1><h1>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1962年中印战争,印军在这里吃过大亏,被我军消灭5个旅7000多人,打死一个准将,俘虏一个准将。我国政府在撤军时宣布,我军保留还击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我军可以再次进入藏南。1967年,我军在乃堆拉山口,再次给印军以重击,用火炮炸死印军600多人,平均75发炮弹炸死一个印军。我军进入藏南地区,这成为悬在印度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剑,成为印度人无法治愈的心病。虽然战争过去近70年了,但是印度对我国政府说过的话记忆犹新,印度知道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印度已经在藏南经营六十多年了,如果再次被我军占领,这对印度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h1> <h1> 04</h1> <h1>  相比较之下, 西藏阿里地区的中印边境对我们来说也是最难守的一段。</h1> 西藏阿里中印边境示意图 <h1>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要比喀喇昆仑山低一些,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通往境外的山口有羌山口、约山口等有十几个山口,还有班公湖两岸,人员可以通行。</h1> <h1>  其中莫尔多通道地势比较开阔,有一公里多宽,对面就是印度的楚舒勒,轻型坦克可以行进。</h1> <h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军蚕食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国土,形成了多片边境争议地区,还抢占了一些对我不利的地理制高点,双方的控制呈犬牙交错的态势,边境执勤难度很大。</h1><h1> </h1> <h1> 由于地形复杂,边防人员很容易迷路出境。从去年到今年,我方就有两名士兵因为迷路而误出境。1989年2月11日,我方参加边防巡逻的一名战士,因衣着单薄,自己先行返回营房,结果迷路出境被冻死,后来印军在热钦山口将我军战士遗体交还。</h1> <h1>  1962年,在中印战争阿里边境段,印军由于兵力不足,没有部署大量的军队,敌我双方交战规模不大。但由于山口多,通道多,印军容易得到后方支援,增加了我军拔点攻坚的难度,造成我军伤亡人数多,占整个西线我军伤亡人数的大部分。新疆军区被授予荣誉的4个战斗英雄都是在这个地区牺牲的。 </h1> <h1> 05</h1> <h1>  西藏阿里的边防线有700多公里,且地形复杂,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配备边防部队多,后勤保障的负担很大。</h1> <h1>  阿里防区位于冈底斯山山脉,属青藏高原板块,高寒缺氧,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后勤物资不能就地筹措。要靠1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运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军靠骡马运输,动用25人搞运输,才能满足一个边防士兵的需要。后来新藏公路修通,每年一个边防战士平均就需要一车物资。这不仅占用巨大运输资源,还要消耗巨大的军费开支。</h1> <h1>  在阿里地区搞基本建设困难很大, 阿里建筑材料奇缺。阿里土地沙化,黏土很少,没有制砖的土壤,本地也不产水泥。主要建材都要靠从1500公里以外的新疆输入。建筑成本巨大,在阿里建一栋平房的钱,在山下可以建一座楼。进行军事基础建设面临巨大困难。</h1> <h1>  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的新藏公路,长达1000多公里,要翻十几个达坂,道路崎岖难行,冬季大雪封山,道路通行能力有限。每年夏天新疆军区都要用几个汽车团运输阿里地区军队和地方所需物资。</h1> <h1>  1950年,我军进军西藏一个加强连136人,由于后勤供应和高山反应,我军牺牲63人。1951年我军在西藏兵力达到三个连,给养供应不上,造成8个月的断粮。1958年新藏公路通车后,后勤保障条件有了改善。但后勤保障的影响依然存在。</h1> <h1> 1950年,自解放军进军阿里后,印度就开始对我西藏阿里的侵略行动。在边境印方一侧修建道路、机场、哨所,到50年代末,边境驻军达到5400多人。</h1> <h1> 而我军受后勤保障因素的制约,长期驻军只有几百人,在边境兵力对比上处于明显劣势和被动地位。</h1> <h1>  在边境斗争中,边防驻军少了,所能设置的哨所就少了,有些地方只能进行季节性巡逻,我军一撤走,印军就进来了,建固定哨所,修工事,造成事实,你的领土就被他占领了。尽管我们和印军签定过边境地区协议,但印军是不讲信用的,它依仗其兵力强,和境内军事基地的支持,有空就钻,你后退,他前进,你撤出,他进入,建立固定哨所,驻军,一点一点地蚕食我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在西藏阿里地区蚕食我国领土,形成了四片争议区。这些被称为争议地区的地方,在地图上是我国领土,事实上被印军占领。</h1> <h1> 06</h1> <h1>  这次形成高原军事对峙的根本原因是,印军在美国的支持下,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我打边境对峙消耗战。</h1> <h1>  印军的后勤保障条件要比我军好得多。阿里地区的中印边境线位于青藏高原板块的边缘,我方后方是人烟稀少高原,后方供应线很长。印军驻地到后方虽然地势比我方坡度大,但距列城、楚舒勒、东堤等平原城镇很近,后方供应线比较短。这是印军的优势。</h1> <h1>  一名印度高级军官声称:“我们可以感觉到西线战斗部署的热度,但我们也迫使解放军进行长时间的前沿部署和大规模建设。”</h1> <h1> 07</h1> <h1>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边境对峙成为中印边境斗争的新形式。</h1> <h1>  新时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印军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已经不存在,靠武器装备进行边境冲突将面临被我军打击的风险。为此印军采用冷兵器甚至是非武装入侵的策略,靠人多步步挤压的方式来蚕食我国领土。</h1><h1> </h1><h1> 2017年,印军出动800多不携带武器装备人员和一台推土机,侵占我洞朗地区,就是一个例证。这在体育比赛中叫合理冲撞,一方运动员靠身强力壮来迫使另一方运动员后撤,既不犯规,还要进球。</h1> <h1> 这次印军在阿里地区边境集结重兵,是上世纪印度阿里地区侵占我领土行动的继续,印军企图利用自身兵力的优势,对我军形成挤压态势,蚕食我国领土。</h1> <h1>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并不愿意在边境部署军队,对别国进行军事威胁,但是面对印度的军事威胁,为了捍卫领土主权,我们只有部署一定数量的部队与之抗衡。 </h1> <h1>  面对印军在中印边境部署的5、6万人的山地部队,我们也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部队。从媒体报道看,有天山雄师部队,高原劲旅部队,某红军部队等,还有一些独立的作战旅团。</h1> <h1>  我军部队共同特点是,都有1962年中印战争的经历,都有高原作战的经验。</h1> 去年1月,高原劲旅部队列装15式轻型坦克。新装备到来后,如何充分发挥战斗力,成为全团上下最关心的事情。春节期间,官兵们几乎没有休息,训练一直抓得很紧。 <h1> 高原劲旅部队,是在60年代建立的,专门对付中印边境西段印军的我军第一支高原山地部队。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高原劲旅。这支部队的老底子来自王震将军的二军,享誉全军的进藏先遣连英雄连就在其中。62年中印战争,这支部队和兄弟部队一道,消灭印军114旅300多人,拔除了43个印军据点,收复了被占领国土。<br></h1> 天山雄师部队在班公湖宣誓 <h1> 天山雄师部队,是王震将军的老部队,是新疆部队五十年代初期整编后保留下来的唯一国防野战部队。1962年中印战争,这支部队是西线场机动作战的主力部队,能打硬仗,敢于攻坚,打出国威军威,国防部表彰的战斗英雄罗光燮、王忠殿就出自这个部队。<br></h1> 某红军部队在海拔4500米高原演练 <h1>  某红军师部队,来自陕北红军,1949年在兰州战役中血战攻坚,为突破敌军防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62中印战争,这支部队7天5夜,大胆穿插麦克马洪线以南被印军占领的我国藏南地区,打到我国的传统边界线,消灭了大量的印军。80年代末移防新疆,担负机动作战任务。</h1> 新疆军区某特种作战旅2022年高原开训 <h1>  新疆部队是全军在军队改革中,唯一保留师级作战单位的部队,这一个作战单位的兵力相当于两到三个旅,这些部队可以承担一个方向的独立作战的任务。把这些有对印作战经验的部队部署在南疆战区,部署到中印边界,能够有针对性对付印军的山地部队,给印军带来军事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增强在未来战争中打赢的能力。</h1> <h1> 08</h1> <h1>  高原军事对峙不仅比的是军事力量的人数,而且比的是高原战斗力。高原发生战事,从平原地区调兵到高原边境地带,在初期由于高原反应,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h1> <h1>  上述这位印军军官说:“(边境对峙)这不仅让中国花了钱,也影响了解放军的士气。印度部队习惯于在恶劣的山区作战,但中国士兵却不习惯。”</h1> <h1>  在边境突发事件中,必须要有适应高原环境的部队才能取得军事斗争的主动权。</h1> <h1>  自去年以来,新疆部队的主要作战部队都开进到了阿里地区,进行备战。 通过高原驻训,完成平原部队到高原山地部队的转换,提高部队实战战斗力。</h1> <h1> 09</h1> <h1> 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必须解决部队的高原驻防问题。</h1> <h1>  1962年6月。我军为了围堵印军入侵的43个据点,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反蚕食斗争,我军战士坚守在5000多米的高山上,大帐篷运不上来,部分部队露宿在雪山上,严寒缺氧,气温已降到零下三十度,冻伤人数达到了一定数量。1962年10月中旬,喀喇昆仑山气温进一步下降,还没有开战,没有保温设施的我军已面临冻伤减员的严重威胁,为此总参谋部只得要求部队分批下山,结果下山的部队刚在营房住了一晚上,中央下达反击命令,部队又紧急上山。</h1> <h1>  中印边境反击战结束后,我国政府宣布,我国单方面撤军,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东线部队从麦线后撤20公里,而西线作战部队除留民政检查站少量人员以外等,绝大部分部队都撤到1000多公里的山下。其根本原因是,新藏公路大雪封山,后勤供应困难,部队挨饿受冻的境地,4000多人的参战部队无法在喀喇昆仑山上长期驻防。</h1> 我军在阿里高原建的新型阳光板房 室内舒适的环境 <h1>  这次高原对峙,我军驻军的数量是史无前例的。</h1> <h1>  为了解决部队驻防的难题,我们在高原修建了大量的轻钢结构的高原营房,保证了部队长期驻防的需要。我军战士以逸待劳,做好了边境长期对峙的准备。</h1> <h1> 10</h1> <h1>  高原对峙不仅是人员数量的对峙,而且是武器装备的对峙。</h1> <h1>  1962年,我军的炮兵武器在对峙中处于不对称状态。</h1> 我军战士推炮上山 <h1>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我军在步兵轻武器优于印军,但是在主战火炮方面存在着差距,美苏给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有美制的105毫米榴弹炮和106毫米车载无后坐力炮。我军没有自行火炮,主战火炮是师属炮兵120迫击炮,射速慢,最大射程只有5公里,属于汽车牵引火炮,没有公路就无法前进。为了靠近印军据点,缩短火炮的有效射程,我军战士只好推炮前行,或者把火炮分解用人背上山。</h1><h1> 那时我军也没有坦克,而印军在楚舒勒布置了法制轻型坦克分队,对我莫尔多通道进行威胁,我军只能设置反坦克地雷进行被动防御。</h1> 我军换装的新型轮式装甲车 152毫米榴弹炮 我军新装备的15轻型坦克 我军新装备的122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40公里, <h1>  去年以来我军高原部队加快了武器装备换装速度,一大批适合高原作战的武器装备配属到部队,部队即刻投入换装演练,炮声隆隆,火光闪闪,现在我军的重武器装备已超过印度,对印军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h1> <h1> 这次高原军事对峙,双方在边境投入的兵力已达到历史的空前,从2020年至今,经过14轮双方军长级会谈,没有出现双方撤军的迹象,凸显边境局势的严重性。在其背后是两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角力。</h1> <h1>  今非昔比,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战争,我们已经不是1962年的我们,谁胆敢发动战争,我们奉陪到底。</h1> <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