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黛玉和晴雯。她俩外貌很像,特别“眉眼酷似”。这“眉眼”二字出自王夫人语,在抄检大观园一章,因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番恶告晴雯,让王夫人勃然大怒,对凤姐说:“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她了。”凤姐答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这段对话加上前面王善保家的诽谤性描述,可以看出晴雯生的和黛玉一样美丽拔萃,品性也是有相似之处。但我认为,以王夫人对晴雯的态度,隐含出王夫人对黛玉的不满,而细究则会发现,王夫人不仅对黛玉不满,而且还有对黛玉母亲贾敏和婆婆贾母的不满。因为,在这一节中,王夫人还对凤姐说过这样一段话:“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话表面看似乎是讲当年贾府盛况和小姐们的养尊处优,但细忖王夫人两个“何等”的口风,隐隐表达了她和小姑子贾敏的关系并不和谐,还暗喻了她对贾母疼爱小女儿和外孙女的愤懑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还有,现场王夫人厉色申斥晴雯的一番言语更是让人惊心。书中描写:“王夫人一见她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这些话仔细想想,实是明斥晴雯暗骂黛玉(细想书中对黛玉的外貌以及黛玉被戏称“病西施”等等一系列描写,应该是卯榫相合的),这王夫人一箭双雕乃至多雕的本事可见了得。及至后来,王夫人亲自到怡红院驱逐晴雯的紧锣密鼓的操作,让王夫人嫌厌黛玉的面目昭然若揭,更是借“晴雯事件”却特特地爆发了一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黛玉和晴雯还有几处重要暗喻关系。第二十六回,她们之间有一次“冲突”,那日晚间黛玉来怡红院看宝玉,见院门关着,便扣门,恰是晴雯与碧痕拌了嘴在院中赌气,没听清黛玉的声音,加之对宝钗来访不满,不但没开门,而且冷语拒绝。书中描述:“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这次“冲突”看似晴雯使性子冒犯 了黛玉,可细想,却从晴雯对宝钗的不满中,恰是映射了初时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要知道,一致的看法是袭人类似宝钗,晴雯对袭人总有些龉龃,而在刚开始时黛玉对宝钗也是如此,反之,袭人对晴雯、宝钗对黛玉的宽容及后来的关怀也是如出一辙,这些绝非空穴来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再看第三十四回,宝玉捱打后的晚间让晴雯去看望黛玉。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宝玉记挂黛玉又怕袭人多心,便先打发她去宝钗处借书,然后让晴雯去代自己探望黛玉,二是晴雯提醒说去的话不能随便去的总得有些由头(她深懂黛玉之脾性),于是宝玉便让她拿了两条旧手帕送去。书中交待:“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去看看她做什么呢。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她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她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作什么呢?她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她自然知道。’之所以派晴雯去黛玉处,我觉得首先是宝玉对晴雯的信任,试忖,手绢儿等贴身物件恰是古时定情之所钟,传送这种东西是机密的事,必得派忠信之人方妥;其次,晴雯的提醒是很重要的,否则真就是白眉赤眼无所事事了,说明她真正是了解理解并支持这俩人的。再者也隐喻说明黛玉与晴雯是人以类聚、相互欣赏、默契机合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到第七十八回的《芙蓉诔》及后来宝玉、黛玉的对话,可以说将黛玉与晴雯之间隐喻之线牵到水落石出了。我以为,这《芙蓉诔》实为宝玉写给黛睛的共同诔文。一者,黛玉被比拟为芙蓉花,而晴雯则被委任成专司芙蓉管理的芙蓉花神(明是那个伶俐小丫头信口诌的,实是雪芹先生为黛、晴之绝唱!),通过黛、晴的品貌行为,她们堪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芙蓉仙子;二者,黛玉对这篇诔文(当然还有宝玉的祭晴行动)高度肯定,宝玉对黛玉改“红绡帐中”为“茜纱窗下”极为赞赏,并且说:“……‘公子’‘女儿’改去,竟算是你诔她的倒妙。况且素日你又待她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惬怀的。”这里的“况且素日你又待她甚厚”说明了黛、晴日常关系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另,我觉得还有不可忽略的一层,就是身份与处境的相似,晴雯原是贾府大总管赖大家所买伺候赖嬷嬷的,后见贾母喜爱便送给老太太使唤,这是奴才的奴才,地位更低一层,而黛玉因父母双亡失去所养而寄居贾家,虽老太太、宝玉多加呵护,但寄人篱下且风刀霜剑不时袭来,黛玉的境况可想而知,所以惺惺相惜间便不难显出这对芙蓉女儿的深深关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综上,从晴雯的遭际,不难看出以王夫人为首的一干贾家上下人等对黛玉的态度了,这也是黛玉始终警惕和小心防范的,更是她早逝的主要原因了(其实,晴雯平时对于王夫人也是有所归避和防备的,这一节已言明,请在书中细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二、黛玉和龄官。与上述一样,从外表到性格,黛玉同龄官也是相似相关的。只不过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表述罢了。龄官是贾府为接待元春省而专由姑苏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小姑娘之一,尽管书中并未具体描写她的容貌,但通过一些细节,用色艺双绝夸赞她肯定不为过。首先,龄官首次出场是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一节,元春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四出折子戏。演完后,元春立刻派太监赏赐龄官,并传达元春旨意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哪两出就是了。”龄官加演了《相约》《相骂》二出折子戏后,元春更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这里,自然是龄官的表演和长相的出类拔萃深深打动了元春,可从侧面则也说明元春此时对黛玉是极为喜爱的(大胆推测一下,黛玉母亲贾敏之品貌才情亦为相当出色,幼时的元春与姑姑贾敏感情甚笃并受过其教诲)。其一,龄官黛玉相貌极似;其二,俩人当时的一演一诗才气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说到相貌类似,在第三十回“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节便见了全貌。宝玉看到了蔷薇花架下蹲在地下边流泪边用簪子画蔷字的龄官,书中借宝玉的眼睛有一段描述: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由此看来,龄官与黛玉无论容颜表情和身段姿态都更加酷似,这才让宝玉又发了呆,而且黛玉葬花(四月二十六)和龄官画蔷(五月初)又都发生在春末夏初时节,这种关联绝非偶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说到性格相似,先是在元春要求加演时龄官的表现出的自我个性,书中写道:“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后在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节中,宝玉至梨香院找龄官并想让她唱曲但被严辞拒绝,给了宝玉大没趣。书道:“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玩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她起来唱‘袅晴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她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这可不又公然是黛玉的品性呢?!说龄官对贾蔷的情愫与黛玉对宝玉的情愫实为一脉分流我以为不错。而在这一节中龄官与贾蔷的对话,其声角口吻和说事事叙理的表现,特别是其他女孩子们都在院内戏耍聊天,独她在房内独躺孤坐的举止,这都公然与黛玉一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其实,黛玉与龄官的隐喻相关在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节就有过表现,讲黛玉与宝玉共读“西厢、牡丹”之后路过梨香院隔墙听曲时的柔肠百转。书道:“刚走到梨香院墙角边,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一大段描写,让人更加清晰看出黛玉与龄官的关联之纽,谁的唱能让黛玉如痴如醉?定是龄官,因为她是十二个女孩子中声腔作功最佳的。试想,墙里龄官是舒袖起舞、银铃婉转、百媚千娇的戏中杜丽娘,墙外的黛玉何不是衣带如羽、娥眉颦蹙、袅娜娉婷的现实杜丽娘啊!墙里墙外,虚实交融,又是一种何等令人心飞魄动的哀婉场景!可以讲龄官的出现又从另一个层面丰富了黛玉这个人物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对元春省亲所点的四出戏,脂砚斋点评其中的《离魂》一折伏黛玉,而其表演者自是龄官,是她提前预演了黛玉之死。而在元宵佳节又是省亲团聚这样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轰轰烈烈大日子里,上演如此剧目,雪芹先生这种伏脉千里的大手笔让人不禁心生寒凉而感叹万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继续说龄官,她的戏子身份在古代列属贱籍,比贾府的奴才还卑微,这点同晴雯的奴才的奴才身份何其相似,纵使她们心比天高地去做人性的抗争,但依然是被污云浊雾所吞噬。其次,书中讲龄官在十二官解散后便离开了,从情节看自然投奔了贾蔷。可虽然龄官对贾蔷一往情深爱得绝决,但我看,以贾蔷的为人(贾蔷自幼父母早亡由贾珍一房抚养,年长后分房独过,但打小就耳濡目染宁府之不堪,他多是同流合污的堕落之辈),不会对龄官始终如一的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龄官不再唱戏了,她的价值自然不再,加上她本就身体不好(书中她曾说自己有咳血),跟了贾蔷后决非她所想的那样随心甚至大相径庭,很可能早夭了。黛玉、晴雯何不若此,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1年12月1日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