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江口镇园下村——清溪堂宫与武圣庙之大观

浪迹无涯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侨乡园下村的变迁记(原创)</p><p class="ql-block"> 涵江区江口镇园下村位于莆田市北大门,是进入妈祖故乡——莆田市第一村,与福清市新厝镇桥尾村接壤,324国道横穿而过,萩芦溪水和蒜溪水,从村庄两边川流不息,潺潺溪水,流入了兴化湾畔,流入了大海,诉说着这个村庄昨天,今天,明天……,背靠玳瑁山脉,蜿蜒曲折的山路弯弯,起起伏伏的山峦,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峦叠翠,绿色成荫,村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2800多人。</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海洋性气候类型明显,空气湿润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农业耕作和果树种植成长。曾一时,人多田少的生活困难窘迫状况,久久无法改变,经常挨饿挨冻是每个园下村人一段的人生履痕和往事的记忆,谈起这段往事,每个人心里都有叙不完的心酸。</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的余晖,黄昏的霞光泻照下的村庄,更是耀眼夺目;一缕缕炊烟从屋顶冉冉升起,雾蒙细雨,鸡鸣狗吠,牧童短笛,妇人们喊着自家小孩的乳名此起彼伏,劳作一天的村民们,身上扛着农具,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赶着黄牛,回到家中,坐在门坎上,巴拉巴拉抽烟,袅袅烟雾四处飘散,散发着淡淡的烟香味儿,老农们三三两两一手大碗垒着小碗,一手拿着筷子,蹲在村落墙角,吃着谈着,谈趣事,谈轶事,谈未来,海阔天空,奇谈怪论,一幅田园牧歌落入眼睑里,那是诗情,那是画意。</p><p class="ql-block"> 生活里哪有什么桃花园?只有懂得便是水云间。寻一份美好,都是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一脉生命的顽强力量,走好脚下的路;喝一壶老酒,渡一段坎坷的人生,经历过风雨兼程的日子,园下村庄人淌过水漫裤脚的田园,起早摸黑到过玳瑁山上去讨薪柴;纵使人们在田园里精耕细作,粮食高产,地瓜亩产万斤,曾轰动全国。田埂上,海滩上,荒地上还种植黄豆,蚕豆,芋头,空心菜等农作物,只是一时填饱肚子,年年闹饥荒,人们称呼是粮尾,为了生命的延续,只好迁移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波又一波园下村人跟着其他村人,从江口龙津渡乘着木舫船,飘洋过海,冒着生命危险,凭靠着船老大的行船的经验,顺利到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地讨生活。刚开始时做苦力,踏“脚车背”,修理脚踏车,积攒到一定本钱时,做小本生意,开办企业,做买卖生意,事业发达了,邀着“阿俚”一同回村,光宗耀祖,将他们旧衣服,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一些生活小用品,发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人们会给他“脱草鞋”,洗去漂泊的尘土;他们会回来起大厝,“拜忏”等祭祀祖先的活动,以此传承孝道。</p><p class="ql-block"> 这些华侨们会因音信全无,会忍受不住寂寞与孤独,忍受不住住思乡情感的萦绕,会同南洋女子结婚生子,人们称呼为讨“阿俚”,忘记了家乡“大婆”,任凭她们哭干了眼泪水,让相思与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莆仙女子都能够大海般的情怀接纳“阿俚”的到来,贫困和苦难压抑她们的想象,只要有侨汇回来,她们会相安无事,心里苦涩味深埋在漫长的岁月里。</p><p class="ql-block"> 一幢幢南洋风情燕尾楼拔地而起,红砖碧瓦,两根石柱巍然屹立在大门前两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炫耀着主人的富裕;三厢房,五厢房,七厢房,九厢房,撒落在乡间各个村落,告诉人们,这里是侨乡,这是第一波海外侨胞报答桑梓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第一批海外华侨从来不敢忘记家乡的贫穷,他们热心公益,慷慨解囊,为村里捐建自来水,学校,村卫生室等;安装电灯,铺路筑桥,修缮宫庙祠……,从来不缺海外华侨热心公益的身影,他们的家国情怀值得记忆和颂扬!</p><p class="ql-block">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江口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三来一补”等企业商业犹如雨后春笋般一样冒出,与世代农耕细作生活告别,人们纷纷逃离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走进商店,每月都能赚到足以温饱的生活费,各种观念冲破了牢笼,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冲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的思维,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淌着风险,偷渡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等东南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夜暴富的梦想,纵使他们敢冒风险,闯荡这些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也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一拍即合,吃苦耐劳的秉性的园下村人,没多长时间,第一桶金就赚到手。</p><p class="ql-block"> 于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里人三群结队,凭借合法移民手续,到欧美,南美等国家开商店,开超市,赚得金满钵满,提升生活品位,欧美风格别墅星罗棋置立于乡间大道两旁;一座座明清丰韵的古民居建筑物依旧座落在各个村头村尾;一幢幢南洋风情燕尾楼,即使多年风雨侵蚀,依然见证了历史不堪回首的往事;耀眼夺目和风格各异的别墅和庄园告诉世人:这个园下村庄的村民已经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迈进!</p><p class="ql-block"> 蒲坂关氏于洪武二年入莆至今有六百五十多年,园下村自建村以来,同莆阳大地上百姓一样,凡是喜庆的日子,逢年过节,必演莆仙戏。位于村落中央一座清溪堂宫和一座武圣庙的正前方,用钢筋水泥搭建好两座戏台,专门承担了莆仙戏演出。每当演出时,家家户户都会煮些好吃的,增添了村里人生活的乐趣和家庭和睦,幸福融洽的气氛,洋溢着一派节日祥和的家园,“一出戏一故事事鉴古,百朝代百般人人为和。”。</p><p class="ql-block"> 园下村的道教文化非常浓厚,道教文化其精髓是教化人们,在世间要积德行善,除暴安良,匡复正义。羽化成神仙后,可以降妖伏魔,供人祭祀,座落在村落中央的清溪堂宫和武圣庙,香火袅袅,香火鼎盛,各路香客经常进宫进庙,焚香祈愿,惟愿平安团圆与生意兴隆,子孙后代发达的祈祷;不时引来他村香客膜拜许愿,每当节日,总是络绎不绝,这个村庄也是关羽的后裔,关公文化深入人心,是“忠,义,仁,智,勇”的弘扬地。</p><p class="ql-block"> 道教文化主要祭祀神仙和祖先,保佑凡夫俗子免受灾难。在科技不发达的昨天,人们要避免一些天灾人祸,依赖寻求各路神仙和神明的祖先护佑,凝聚神明的力量,永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以来, 园下村一些有识之士非常重视教育,要改变农村子弟命运,必须从小就要读书。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办蒲坂国民中心小学,学生太多了,把祠堂变成了学堂,甚至把宫庙也当成了教室,动员全村的孩子们从私塾到学堂读书,朗朗书声响彻村里四面八方,村民们时刻牢记宋朝榜眼陈俊卿家风家训的教诲“地瘦裁松柏,家贫子读书”,“人灵恭地脉,设教辅神权。”村民们省吃俭用供着孩子们读书写字。尤其在印度尼西亚华侨大力资助下,于1976年,村民们出工出力,在桥尾山顶上捐建了两间教室,满足了村里孩子们念初中之用。</p><p class="ql-block"> “披锦燕雀美,通印子鱼肥。”,宋朝状元黄公度特地描述了江口龙津渡一带物产丰富,海鲫鱼营养高。园下村孩童们吃着海水和淡水结合部里的鲫鱼长大的,孩童们特别的聪明,活跃,记忆力好,思维能力强。由此1966年前,有些农家子弟们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考全国各类名牌大学孩子们不胜枚举。1977年高考恢复四十四年以来,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村里每年都有村民的子弟踏入大学的校门,离开了园下村这块贫脊的土地,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以至后来,村里出现了“一门六博士”村间佳话,传颂至今,成为村里各家各户孩子们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叩开了国门,园下村也不例外,世代为农耕的村民舍弃家中妻儿老小,纷纷走出国门经商办企业,圆了掏金梦;园下村是一块天灵地秀,人杰辈出的地方。仕工农商并驾齐驱,涌现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官员,有福建省劳动厅副厅长关永辉;集美大学副校长,留英博士,博士生导师,水生物研究专家关瑞章教授;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瑞祺等;走出一批各领域造诣颇深的科技英才,国家科技二等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关雄教授,其门生弟子遍及省内各个农业领域;蜚声省内外建筑界的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关瑞明教授;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瑞峰研究员;华能电力关国章总工程师等;教育界涌现了蜚声莆阳大地的全国优秀校长,莆田华侨中学关培坤校长,莆田第六中学关金禄校长;涵江区政协委员,莆田华侨中学高级教师关玉清老师;涌现了省立医院胸外科专家关瑞锦博士;关建华主任医师等;尤其商界更涌现出一大批经商奇才,如福建省政协委员,香港亿源集团关文和董事长;全国拥军模范,深圳市莆田商会名誉会长,浪陀手表有限公司关炜南董事长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迸发而出的聪明才智,为园下村抹上浓彩重笔的一幅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走进园下村用大理石彻成的乡间小道,村道两旁明清丰韵的古民居,虽经六百多年风霜雨水的洗礼,依旧保存当年古厝的魅力;一栋栋南洋风情燕尾楼,别有一番深意,记忆起飘洋过海去走番的经历;一幢幢单门独户欧美风格的别墅讲述了在外打拼的传奇故事;这些不同时代建筑物见证了园下村变迁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发展同脉搏,不甘落后的园下村人奏响了一首奋发的歌!</p><p class="ql-block"> 一条从玳瑁山脉途经后龙涧山泉流入荡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园下村人;一条荡沟水的小河,藴含着几十代园下村的孩子们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园下村庄里错落有致的建筑物,绿色葱葱的各种各样的水果树,撒落在房前屋后,园下村公园各种各样热带雨林布满了萩芦溪畔,华灯初上,村里的男男女女结伴同行,公园里广场上莺歌燕舞,悦耳动听的歌声,响彻云霄,点缀着乡村的美丽和欢乐。在振兴乡村的号角下,园下村的明天一定会辉煌灿烂。</p><p class="ql-block"> 两所学校座落在萩芦溪畔,,更添村庄迷彩纷呈,积极向上。一所园下小学,一所莆田蒲坂中学,告诉世人:预示了这个村庄的村里人开明和远见卓识;事实也证明:“学而优则仕”,从这两所学校走出去了数以千计杰出英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都有这两所学校的校友,活跃在世界各个舞台上,独领风骚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二)清溪堂宫</p><p class="ql-block"> 园下村的清溪堂宫,始建于何年何月,由于时间长河里的风雨侵蚀和文化浩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未寻找到其始建的记载。蒲坂关氏入莆时间是洪武二年间,正值朝代更迭,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落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各种自然灾害又频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无法预防和控制,更不能说谈治疗,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了寻求一种安稳和安康的生活状态,祈求神仙神明保佑的精神寄托。于是,应该是洪武二年间的不久,居住在蒲坂园下村庄里的先祖们开始兴建清溪堂宫,起初庙小规模不大,逐渐发展壮大,并将撒落在村头巷尾庙宇里的各路神仙神明请到清溪堂宫殿堂里,坐殿看天下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护佑着园下村庄人安居乐业。另外一个方面,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阶级利益,鼓励允许民间自筹资金建设宫庙祠等,让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清代最为盛之。</p><p class="ql-block"> 清溪堂宫的名称,应该是顾名思义,“神恩泽梓里,庙貌壮霞溪”。园下村位于萩芦溪和蒜溪水流入桥尾山麓下的双霞溪交汇处,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村庄里周边两旁涓涓流过。当年,没有海堤设防,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海水潮起潮落,潮音脉脉,萩芦溪和蒜溪时常洪水泛滥,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存和生活,清溪堂宫矗立在萩芦溪畔有着深刻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堂,在民间称是古民居正厅的意思;宫,在古代,一般指帝王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在民间,宫是指被皇帝册封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供普通百姓焚香祈愿的场所。清溪堂宫位于蒲坂境内园下村中央村落,坐北朝南,背靠玳瑁山脉,面朝兴化湾畔,从嵩山吹来了西来灵气,鲤山朝拱,凤凰和鸣,萩芦溪与蒜溪川流不息奔腾的溪水,与兴化湾相接,潮起潮落;肥沃的土地,必定铸就五谷丰登,物华天宝,六畜兴旺的美好景象;必然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将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清溪堂宫重修,再塑神像。一九九五年神像重彩,两次均举行开光庆典活动。一九九二年,园下村九主自然村的印尼侨胞关文龙宗亲遵母教诲,携巨款返回故里重修清溪堂宫。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历经风雨沧桑六百多年的清溪堂宫内屡遭蚁虫蠹蛀,木腐椽朽瓦碎。况且清溪堂宫地处低洼地带,经常遭遇洪涝灾害侵蚀,水淹宫内墙体,浸渍地面,年久失修,墙体倾斜。虽经几次小修小补,却无济于事,有坍塌之危险。</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五年初秋,清溪堂宫重新成立理事会,有着十四位热情高涨的理事会成员与该年村里的福首同心协力,同年岁次乙未八月廿六日按原坐同向奠基动工,地面加高八十公分,东面、南面各扩宽两米,宫后及东边各扩建综合楼两座。翌年十二月底,清溪堂与其比邻圣君殿重建竣工,清溪堂宫保持原有的明清古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农历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九月廿四日凌晨,理事会成员前往福州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拜谒捧香,敬请分灵香火在园下村延续,同日隆重举行清溪堂宫重建告竣暨开光庆典活动,感神恩浩荡,祈福荫子孙,祷泽惠梓里。</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清溪堂宫,焕发新姿,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精雕细刻,工艺精湛,与戏台龙飞凤舞相得益彰,鸟翔花绽,犹如仙境一番,叹为观止。清溪堂宫能顺利建成,仰仗炉下广大弟子信众共襄盛举,鼎力资助,共捐人民币壹仟零捌拾万元,为昭示信众功德于千秋万世,将捐资信众芳名永远镌刻于石碑,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溪堂宫里供奉着各路神仙神明:张公圣君,白莲祖师,马元帅,伽罗大圣,五眼真人,昭顺圣王,昭顺夫人,尊主明王,后土夫人,吉祥,马賈,虎爷。公元二0一七年十月底,清溪堂宫经过重建翻盖竣工,告罄开光,其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巍然屹立在园下村落中央。</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四,元宵节,清溪堂宫里神仙出巡,家家户户都会捧香相迎,放着鞭炮相接,全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期盼着神仙神明,来年驱邪降魔,祈求安康幸福,风调雨顺。年年如此,一年又一年的民俗,其实这里藴含着一些科学的道理,鞭炮里含着大量化学物品,如硫磺,硝等,一经焚烧,散发在空气中,除病毒,杀细菌,驱赶冬眠的伤人动物,保护居家的周边安全。</p><p class="ql-block"> 神仙是由人积德行善羽化而成,再由历朝历代帝王册封,座落各地宫庙为尊,共人祭祀,焚香祈愿,服务于人。</p><p class="ql-block"> 莆仙大地有着一段惨痛的历史,值得记忆和纪念,明朝嘉靖年间,莆仙一带,包括福清,惠安沿海一带,屡遭倭寇侵扰,倭寇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百姓不得安宁,但英勇的兴化百姓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长达二十二年抗倭斗争,即使兴化城内血流成河,还是依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抗争到底,直至把倭寇赶到海上去。如今,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莆田特有的民俗:白额春联,元宵节要过一个月,初四过大年,重拾炉火,围炉阖家吃团圆饭,正月初二不能互相串门,走亲访友,因为这一日是“探亡日”。光饼,东岳观庙等等都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p class="ql-block"> 倭寇主要来自日本,荷兰等国以及海盗,这场抗倭斗争的胜利影响至深,直接影响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军舰只敢游弋在兴化湾外的东海上,不敢登上莆田一步,促成了抗日物资从莆田三江口码头运往内地前线。</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村庄里显眼之地,兴建清溪堂宫和武圣庙,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祈愿神仙神明:除妖孽驱魔鬼,护安康佑兴旺。</p> <p class="ql-block"> (原清溪堂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公圣君</p><p class="ql-block"> 张圣君,又称张圣者,号慈观,道教闾山派道士,被明正德皇帝册封为“法主神号”。张圣者确有其人,于宋代天圣二年(1024年)农历七月廿三出生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据《张氏世谱》记载,张慈观是随王审知入闽始祖张睦第13世玄孙。张慈观的童年和少年都在苦难中度过,四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盘谷乡连厝林里(今福坪村)的连姓人家为继子。七、八岁时,因家境贫寒,继父让他去放牛,十二、三岁时,以砍伐锄柄谋生,所以当地人叫他张锄柄。十八岁那年,他上闾山学法,修炼武功,决心扶正祛邪,救世救民。</p><p class="ql-block"> 张公圣君,法号颇多,有监雷御史,五雷法主,荡魔将军、张圣君,张圣公、张圣者、法主公,俗称张公。为福建省福州,莆仙一带民间所笃信的神明之一,因他的悬壶济世,一般道士都会祭拜。</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瘴气疫疠流行,茅草初垦;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村民深受其苦。这时的张公圣君年轻气盛,体魄健伟,精通武术,且为人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18岁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嫡传弟子收为门徒后,三年后学成归里。此后,他游走于永泰、闽清、尤溪、莆田、仙游等地。据史志记载,绍兴丁丑年,张公圣君“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张圣君刻行法文祈雨,顿时大雨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张圣君寻找草药治病救民……他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后来在白云寺当头陀及老,熙宁元年(1068年),张圣君云游到闽清金沙镇,修成正果,坐在九龙溪的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p><p class="ql-block"> 南宋朝纲腐败,社会混乱,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者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兴丁丑年,圣者“十九岁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再造建宁水西桥”,时逢漳州大旱,“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圣者“牵牛创凿水枧际,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圣者“寻找草药救病民”。张圣者对邪魔更是疾恶如仇,常怀济民救世之志。绍兴己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圣者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圣者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佛教因果道理。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遇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做好事不胜枚举。淳熙十年(1183年)圣者云游到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坐在九龙潭巨石上,羽化升天。</p><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朝廷政治腐败,民生凋零,怨声载道,到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殍”的惨状。有一天,天庭玉帝得知东南沿海有一个贪官,刚愎自用,贪婪无度,吸尽民脂民膏,陷害无辜,遂敕旨对这个贪官所辖的地方三年不雨,以示惩罚。天不下雨,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老百姓连吃水都困难了。</p><p class="ql-block"> 为此,很多老百姓请张慈观为其祈雨解旱。张慈观为济世利民,遂设坛祈雨,把表文发到东海龙宫,请东海龙王行云播雨为民解旱,东海龙王接到张慈观表文后,把玉帝不许降雨的玉旨转告他。张慈观急百姓之所急,又再上奏疏到灵霄宝殿,请求玉帝降雨拯救百姓干旱之苦。奏章一封一封地上送了,可是老天还是不下雨,张慈观见天不下雨,就腾云驾雾到南天门,施隐身法遁入灵霄宝殿中,看见他所上的奏章原封不动地放在御案前,张慈观看玉帝不关心人间疾苦,就把玉帝御案前的洗笔盂水倒下凡间,偷偷地离开灵霄宝殿回到凡间。</p><p class="ql-block"> 茶过三碗,张慈观就问雷公,贵客何往,有何公干?雷公见奉茶老者为人热情忠厚,就告诉他是奉玉帝圣旨,捉拿张公到天廷问罪。张慈观佯说:张公法术高强,武艺超群,恐怕你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你捉不到他给跑了,你怎么给玉帝缴旨呢?雷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问奉茶老者,那要怎样办?张慈观回答说:我倒有个办法,不过要先委屈你躲进我的布袋,我提布袋走,张公不会发现你,到了他的住处我手一放,你就可不费余力地把他捉拿归案了。雷公言听计从。叫张公快把布袋拿出来立即行动。</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张慈观要出远门为老百姓消灾治病,拉了九下封袋口带,通知雷公不能乱动乱响。雷公把九下数成十下,就一直大声响个不停。这一响震得人间人心惶惶不安,天廷也被雷声震得不得安宁。托塔李天王奉玉帝圣旨率领着天兵天将捉拿雷公问罪,当他到南天门时,只听雷声不见雷影,无处追拿,只好回灵霄宝殿缴旨。玉帝就再降旨令太白金星在南门贴榜招贤镇雷响。</p><p class="ql-block"> 张慈观得悉此消息后,立即赶到南天门揭榜。太白金星见张慈观赶到南天门就问: “你来干什么” ? “我来揭榜镇雷响的” , “那好!我带你到灵霄宝殿玉帝面前去领旨“ 。张慈观忙说: ”且慢,请老前辈在玉帝面前奏说:我偷倒洗笔水为民解旱之事,要赦我无罪,我才敢进殿领旨“ 。太白金星听了张慈观的请求以后,就到灵霄宝殿向玉帝启奏,玉帝准奏,赦张慈观无罪进殿领旨。太白金星到南天门传达了玉旨,张慈观揭下黄榜随太白金星到灵霄宝殿。</p><p class="ql-block"> 玉帝见跪在殿前的张慈观道貌岸然,仙风飘逸,赐金椅同坐,玉帝问道: “闻张贤卿在人间悬壶济世,除恶救危,道行非浅,不知张贤卿有何道法治得孽雷“呢?张慈观起立奏道: ”微道自小学得五雷天心法,待微道一试“ 。这时,他暗诵咒语启动通天网袋封口带八下,雷声有序地响了八声;拉七下,雷响7声…...拉一下,雷响一声。过了一会儿,拉了9下,雷声立即停止了。天廷遂安谧无声。</p><p class="ql-block"> 玉帝大为欢喜,褒扬说: “张贤卿道行颇深,念你镇雷有功,封你为监雷张圣君,五雷归你管辖,每年只许7个月有雷声, 5个月无雷响 。”张慈观跪下叩头谢恩。但是,张慈观听错了玉旨是五雷七月归他管。他就令五雷在每年的七月雷声要大,但不能雷死人。因此,七月法主雷声大,却不会雷死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各地,及远至印尼,马来西亚的道士,也是以法主公的法术高明主治邪煞而崇拜他。一般人遇有疑难杂症,都会到法主公庙请求道士代为施法。庙里会先准备面制的红龟,以及糯米制的红龟粿,让善信们向神祈求,谓之“乞龟”。乞求时要先在管事处登记,等到第二年必须还愿,且须加倍奉还,如果满三年未还者,管事就将他的姓名写在红纸上,贴在庙墙上,俗称“龟上壁”。还愿时,有些人会演戏酬神,锣鼓喧天,送迎大龟,谓之“还龟”。“乞龟”和“还龟”是祭主公的重点活动。龙瑞宫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曾有加修,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宫殿的中殿较高,两厢较低,屋面龙脊花檐,以像雄鹰展翅之英姿,矗立在安溪县官桥镇虞宗村的北面狮山的万木葱茏之间,背座狮身,堂朝三水之汇,山下有蓝溪的滔滔急流,宫殿悬于溪沿峭壁,每逢雨季,波涛拍岸,遥望此地,大有雄鹰展翅翔于河海之势,雨期过后,宫下存一深潭,水绿如璧,潭畔立一碑,碑有“阿弥陀佛”之字。传说专治潭中恶张公大发慈悲,广施符水丹药,人们又称张公为法主公。法主公神威显赫,保境安民,炉下弟子广受恩泽,邪祟敛迹,疫病不生。</p><p class="ql-block"> 张公圣君神威远播,泽被四方,炉下弟子有往外地谋生者,大都爱带上张公香火信物随身供奉以求平安。条件具备即立庙雕像以供众膜拜。几百年来,张公圣迹遍布海内外。如厦门、温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处,均有龙瑞宫分炉之张公圣殿庙,时有分炉信士寻根问祖,前来找寻龙瑞宫发祥地。彼此往来,神人一体,正是神道无私,惠及苍生,泽被万民。</p><p class="ql-block"> 张圣真君祖殿建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原先并不是奉祀张圣君的,只是个小庙。张圣君羽化升天后,老百姓就以其身躯塑像,放入小庙奉祀纪念,从此小庙就改称为张圣真君祖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现存正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清康熙间重修,民国6年(1917年)又覆以铁瓦重修。张圣君祖殿为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主祀张圣君,兼祀萧法明、连良瑞二君。主殿内,张圣君塑像居中,两旁为萧法明、连良瑞塑像。塑像两边是黑底金字的对联:“威镇金沙驱厉疫,恩敷宇宙护苍黎”,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对张圣君的敬仰。这里还建了门楼、戏台及圣母厅、伽蓝厅、土地庙、观音楼、文昌阁等,使张驿君祖殿的规模更大。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张公圣君的神奇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如点石化猪、坑伏五鬼等,家喻户晓。这里还保留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坐化石、张圣君当佣工时的遗址、张圣君亲手栽的二合一树等,都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元帅</p><p class="ql-block"> 马元帅原名马容容,福清县人。民间信仰之一,讳灵耀,封“华光元帅”,是道教知名护法神。生于唐代光化二年(899年)九月廿八日,卒于后梁贞明元年(916年)十月初四,年仅18岁。</p><p class="ql-block"> 马氏生前为人善良,常济贫扶危,见义勇为,受到村民的爱戴。去世后,乡民感其恩德,立庙祭祀之。后晋天福八年(941年),因“阴助”官兵御寇有功,被册封为“调遣阴兵卫国护民元帅”。</p><p class="ql-block"> 马元帅信仰后传入罗源,在城关东郊建庙祭祀,成为罗源城关一带的保护神。当地群众事无巨细都要到庙中祈求保佑,每逢其生、忌辰也要举行隆重的祭典活动。主庙罗源城东的马元帅庙于1983年修葺一新,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 明朝嘉靖年间,兴化一带百姓深受倭寇烧杀抢掠之害,感马元帅卫国护民之恩德,入宫为神,供兴化百姓祭祀,焚香祈愿,以求保佑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伽罗大圣 </p><p class="ql-block"> 原型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伽罗幼年时候,母亲便去世了。身为独女,她在父亲一手教导下长大成人的,父亲作为族长和学者,拥有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品。他亲自教导女儿学问,以及对书籍深深的热爱,还教独女射击等,练就一身武功。</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伽罗大圣羽化成仙后,供奉为产妇顺利生产孩子的保护神衹,伽罗大圣都是站在产妇门口,驱逐妖魔鬼怪的危害,保证产妇安全分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昭顺圣王</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广西广源州(今百色、田东一带)出现了侬智高率领的壮民起义,一路过关夺邑,杀向广州。到了广州附近的三水一带,被狂风暴雨滞留多日。侬军围攻广州之时,又天降大雨,解救了城内军民之渴。侬军用火攻城,突然天刮猛风,把云梯掀翻,把火吹回侬军军阵里,继而又来降雨,使侬军火攻彻底失败。不久,宋仁宗派狄青率中央军击败侬军,解了广州之围。宋仁宗皇帝认为,平息侬智高作乱有南海神显灵之功。于是,又给南海神加封“昭顺王”,同时荫及夫人,把南海神夫人赐封为“昭顺夫人”,祝融也成为“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王”了。</p> <p class="ql-block"> 昭顺夫人</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皇帝赐封南海神为昭顺圣王时,南海神夫人被封为昭顺夫人,也是法力无边的神祗。昭顺夫人的造像十分秀气,头戴凤冠,身穿凤袍,柳眉凤眼,桃腮朱唇,双耳齐眉,俏丽端庄。</p><p class="ql-block"> 昭顺夫人保佑着人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尊主明王</p><p class="ql-block"> 尊主明王就是社神,据《莆田县宗教志》记载;社神在我国古代与稷神并列成国家(国家、粮食)的象征。《礼记·月令》“命民社”,即规定民间祭社神的节日。周代人传说,社神为其工氏之子名后土,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开始了人格化。今民间社神称尊主明王,俗称社公,八月十四日诞辰;还有一位社妈,称法主仙妃,实即稷神。”</p><p class="ql-block"> 莆田社庙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主要有“放灯”、“祈年”等活动。据弘治《八闽通志·风俗·兴化府》记载:“上元。放灯,先期各构松棚于户外过街,每棚燃灯六盏或八盏,自十三日起至十九止。祈年,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里民各合其闾社之人,为祈年醮。是夜以鼓乐,迎其土神,遍行境内,民家各设香案候神,至则奠酒果,焚楮钱,拜送之,亦古者乡人傩之遗意也。”清代,“放灯”、“祈年”等习俗长盛不衰。乾隆年间,《莆田县志》记载:“自十三日夜,城中四门通衢各设松棚,悬灯其上,里社皆盛张灯,为祈年之举,坊乡之民,轮年为福首,醵金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火树箫鼓,达旦不辍。”元宵迎神祈福,由里社福首捧着锡制“社炉”绕境。社炉约1尺高,方形或圆形,深约10公分,带有下柄,像“至”字形,可以手捧,背插金花红布,各户或迎接人厅堂,进香拜祝,俗称“接行傩”,或在门口焚香烧金纸叩拜,俗称“献纸”。此外还有“请社妈”活动,即由一个妇女捧着“社妈”到各家各户,“社妈”为木雕1尺多高的女神像,头上插满鲜花,白花象征男性,红花象征女性。妇女祈子者,按自己意愿虔诚地从“社妈”头上取下一朵花插在自己头上,俗称:“请花”。</p><p class="ql-block"> 每年初四,正月十三,十五元宵节期间,园下村清溪堂宫神仙巡游各村落,妇女祈子者,都有从“社妈”头上“请花”之举。</p><p class="ql-block"> 园下村清溪堂宫里尊主明王,俗称“社公”,保佑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后土夫人</p><p class="ql-block"> 后土夫人又称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等。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万物之母,也是民间信仰的大地女神。天地动静,阴阳互根。天欲化物,阴阳交合,上取天精,下取地精,阴阳孕化,气运成尘,尘有玄道,精微聚合,渐始初生,生生之息,人立其中。</p><p class="ql-block"> 后土神的产生,源于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对女性崇拜,她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道观并设后土殿。</p><p class="ql-block"> 民间建后土娘娘祠,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相传是后土娘娘圣诞日,隆重祭祀。她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p> <p class="ql-block"> 白莲祖师</p><p class="ql-block"> 白莲开创者茅子元,南宋江苏昆山县人,号万事休,法名慈照,19岁落发为僧。</p><p class="ql-block"> 他仰慕东晋名僧慧远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编成《白莲晨朝忏仪》,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在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p><p class="ql-block"> 因茅子元尊慧远为初祖,自视为白莲社传人,故他创立的白莲忏堂也就被认为是净土宗的一派,称白莲宗,又称白莲教。茅子元自称白莲导师,其徒号白莲菜人,可娶妻生子,与常人无异,并可男女同修,得到了下层民众的广泛信仰。</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白莲祖师告诫世间人们弃恶从善,修得内心净化,平静如水。一般是在世上作恶多端之信徒祈求白莲祖师祛除心中邪恶,以求内心安宁。</p> <p class="ql-block"> 五眼真人</p><p class="ql-block">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总称五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p><p class="ql-block"> 古时,修得真性之人,可谓之称“天尊”,“天师”。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问:天哪有老师?于是乎,改为“真人”,其中,老子,关尹子,列子,庄子等尊称“真人”,清溪堂宫祭祀“五眼真人”是关尹子。</p><p class="ql-block"> 关尹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为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度,名喜,曾为关令。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著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华夏文明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不言而喻,清溪堂宫祭祀“五眼真人”,只许修得真性之人,方可捧香祈愿。奸佞小人一律避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吉祥神</p><p class="ql-block">道教:神话传说里的五大吉祥神,除了财神外,还有是喜神,福神,寿神,禄神。</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句俗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在每个人头上三尺的地方,有存在神明的,做了善事将会受到庇佑,而做了恶事将会受到责罚,借此来劝化世人弃恶从善。</p><p class="ql-block"> 古代社会,人们就认为万物皆有灵,对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未知的自然界现象产生敬畏之心,进而又将它们神格化为神明加以崇拜。</p><p class="ql-block"> 道教创立以后,吸收了民间的神灵崇拜,内部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的神仙体系,像人们熟知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等等都是来自于道教的神仙谱系。</p><p class="ql-block"> 每逢初一,十五等日子,人们还会选择到宫观里上香拜神,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能带来好运。“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职,如消灾解厄、斩妖除魔等。在道教及民间信仰里,有些神明是吉祥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当属福、禄、寿、喜、财五大吉祥神。</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吉祥神之财神</p><p class="ql-block"> 许多商店、饭馆等场所都会有供奉财神的习惯,老百姓家里也常常会有财神爷的像。人们在家中供奉财神,希望可以保佑自己获得财富的好运,生意人也会在店里供奉财神爷,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常见的财神的形象为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手拿着“如意”,一手拿着“元宝”,这位财神其实是文财神李诡祖。此外“财神天团”里还有跨骑黑虎的正财神赵公明元帅,忠孝仁义象征的关圣帝君,戏金蟾的刘海蟾祖师等。</p><p class="ql-block"> 莆仙一带还有“做牙”习俗,每月初二,十六祭祀财神,祈求财神,保佑自己每天都能招财进宝的运气,以农历每年十二月十六的“尾牙”最为隆重。</p><p class="ql-block"> 吉祥神之喜神</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贴春联时,人们往往会在大门外贴上“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寓意喜庆的贴纸。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愿景,这里的“喜”既有喜庆之事,还代表了民俗里的喜神。喜神顾名思义为喜乐之神。因为人们都希望能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p><p class="ql-block"> 民间结婚时,新娘在上花轿之前,要确保花轿朝向喜神的方位,寓意迎喜神,人们认为,这样能够让婚姻带来幸福,和谐,美满。</p><p class="ql-block"> 吉祥神之福神</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福报”、“福气”等具有吉祥寓意的词语,每逢过年家家户户也会在门上贴“福”字,“福”字倒着贴寓意着“福神降临”。福神的形象经过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形象为“豹头人身,铜铃大眼,一身宽袍,手握玉简,坐下神兽为野猪头,骏马身。”</p><p class="ql-block"> 随着道教的创立,三官大帝里的天官也被认为是赐福的福神。天官大帝在民间的形象一般为身穿红色蟒袍,头戴长角濮头,脚蹬黑色官靴,手持如意金钩,慈眉善目,仙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吉祥神之寿神</p><p class="ql-block"> 民间给家中老人祝寿时,氛围是非常隆重的。正厅寿堂上会挂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子女们也会献上一幅松鹤延年图,以此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是寿堂上 还会悬挂着寿星图,画中的寿星慈眉善目,是一位白须老翁,手持寿杖,额部隆起。这位寿星就是民间信奉的长寿之神,由天上的南极老人星神格化而来。此外道教和民间还将西王母、麻姑、彭祖等神仙作为长寿之神。</p><p class="ql-block"> 吉祥神之禄神</p><p class="ql-block"> 禄神顾名思义是掌管文运、官运、功名利禄的神灵。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就有这么一位禄神,即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梓潼帝君等,是道教神仙里掌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p><p class="ql-block"> 《历代神仙通鉴》称祂:“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的神仙信仰结合了天神信仰和人神信仰。其一是来自于天上的文昌星,《星经》记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p><p class="ql-block"> 另外,则是来自于民间地方神张亚子,《明史》记载“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p> <p class="ql-block"> 马賈</p><p class="ql-block"> 马賈,中国民间祭祀财神、月神、灶神、寿星等神祇时所使用的物品。古人祭祀用牲币,秦俗牲用马,唐代玄宗以后,始以马賈祀鬼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虎爷</span></p><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的民间信仰认为,凡是地神比如城隍(如果是平原城市的城隍,坐骑是马爷或者军马爷,山城的城隍坐骑是虎爷)。土地公,王爷(这个信仰国内很难理解,泛指非大神的民间男性保境安民神明,比如岳飞爷,三山国王,周千岁,薛千岁也就是周瑜,薛仁贵以及部分地位尊崇的鬼仙,比如五瘟大帝等),坐骑多为山中老虎。</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虎来历不同,有的是土地城隍收服,有的是自愿追随神明,比如三山国王道场所在揭西三山中的虎王,就自愿为三山国王所驱策。</p><p class="ql-block"> 一些大神比如赵公明,瑶池金母,祖天师,保生大帝,坐下也有老虎坐骑护卫,这些老虎的来历都有其独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将这些老虎坐骑统称为虎爷,加以供奉,祭拜,很多人祭拜的神庙,仔细看神坛之下,都有小老虎木雕,摆放贡品,就是虎爷。</p><p class="ql-block"> 这些虎爷中,公认最灵验的,就是龙虎玄坛赵公明坐下的黑虎(独一位,所有的虎爷都是黄虎,除了赵帅的坐骑)。甚至还有黑虎求财的秘法。</p><p class="ql-block"> 在福建民间信仰中,虎爷都是一位地神中的财神,所谓“虎爷咬钱来”祭拜虎爷,是民间信仰里面的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在供奉给玄天上帝的贡品里面,也要额外给虎爷置办一份,更是要替虎爷填香油,因为虎爷不需要烧金纸(赵帅坐下黑虎除外,那是要烧供大量的纸元宝的)。但是给虎爷上供,万万不可供奉酒,以免老虎喝醉了发了本性。遭到神明的怪罪。虎爷喜热闹,所以每次虎爷出巡,都是要放炮庆祝,锣鼓喧天。尤其是正月十五,六月初六更是要拜祭虎爷,大放鞭炮。</p><p class="ql-block"> 虎爷中最有名的是四虎,赵帅黑虎,祖天师坐下神虎,泰国曼谷玄天上帝庙孝虎,第四虎则在台湾新港的奉天宫,号称金虎,传说是乾隆爷御封的虎状元。</p><p class="ql-block"> 金虎 爷更是妈祖大神坐下第一护卫,但凡妈祖出巡,金虎爷都要走在最前面。祭神要舞狮,唯独妈祖出巡不可舞狮。不然,金虎爷是不高兴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