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死扶伤求学异国他乡,为民族振兴争取妇女解放!

开心每一天A

石美玉风采录(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异国求学展东方风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美玉,生于1873年(同治12年),湖北黄梅猫头尾村(今属苦竹乡弹子岭村)人。189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漂亮、庄重、诚实,而且口若悬河地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深受欢迎的女学生之一,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给校方领导、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称赞她是密歇根大学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毕业大典上,来自美国地方官员和外国使节,目睹石美王穿着粉红色的中国旗袍,她的九江好友康爱德穿着蓝色的旗袍,双双步履从容,仪表大方走上讲台,接过密歇根大学毕业文凭和医学博士证书。顿时,乐典高奏,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密歇根大学校长激动地称赞她俩:“无谓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若此女士者,与吾美之女作比例,愧无地矣!”校长一针见血地说:“不要轻视中国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后,维新改革派梁启超深受她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感动,撰文盛赞:石、康两位女子“翘然异众”,“所领执据,又为头等”,对中国怀有歧视和偏见的西洋人,“睹此异禀,则皆肃然而起,违位而鞠躬以为礼,”表达敬意。会场内外,“观者如堵墙,则皆拍手赞叹。”一时,石美玉和康爱德成为新闻人物。当地报刊杂志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此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光辉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弃高薪回国创办九江妇幼</p><p class="ql-block">面对石美玉的优异成绩,密歇根大学教授执意要留她在本校工作,美国其他医院也以重金聘请她出任医师,石美玉目睹国难当头的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拒绝挽留和高薪聘用,于1896年毅然回国,与祖国共患难,以自己所学技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启超对她们的爱国举动,深为感佩,一再举笔写道:“女士无他志念,惟以中国之积弱,引为深耻,自发大心,为二万万人请命,思提挈而转圜之。”当时维新报刊高度评价石、康二女子的美德,称她们为“振兴民族和女子解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第一代女海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6年秋季,一艘客轮从纽约驶向中国九江,石美玉和康爱德站在甲板上观看九江港口码头,人山人海,她们一上岸,一时鞭炮不绝于耳,热烈欢迎留洋归来的两位青年女医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动荡的年月里的一个晴朗日子,在南门湖畔二间平房门前,响起了一阵鞭炮声,“石美玉诊所”正式开业了。第三天,她们抢救了一名难产妇,及时挽救了母子生命,一时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来诊所看病的人一天多 一天。石美玉想,这小诊所远不适应百姓的需要。在美国芝加哥医院实习时结识的但福德教授的支持下,在九江市甘棠南路筹建但福德医院(即现在妇幼保健院)。1901年12月落成开业,门庭若市,鄂赣皖三省九县的民众都前来就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美玉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她们为一例患病16年的妇女切除了25磅重的腹部肿瘤,一时间传为佳话。1903年康爱德前往南昌创办医院,石美玉一人撑起了医院工作,十分繁忙,就显得人手不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福德教授看在眼里,对石美玉说:“我愿意为你开办的医院提供优良技术与有经验的护士。”石美玉很感激他,但又婉言谢绝,并坚定而自信的表示:“中国的妇女有能力胜任一切,中国能自己培养有效率的医务行政人才与优秀护士人才。”</p><p class="ql-block">于是,她一边发展医疗基地,一边创办但福德护士学校,并兼任校长,培养护士。随后又在上海、青岛、济南等地开办护士学校,培养出大量优秀护士。仅但福德护士学校就培训500多名护士,都获得中华护士会证书,其中闻名遐迩的中国护士之母,中华护士中方会长伍哲英就是1912年毕业于九江但福德护士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赴上海办校兴学建医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美玉、康爱德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这一举动,引起了两湖总督、中国改革派张之洞的关注,把她们视作振兴民族、强盛中国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之洞派代表会见“美以美会妇女海外布道会”传教士昊格矩,恳求石美玉、康爱德去上海创建医院。1920年,石美玉与女传教士胡遵理一道,深情地告别她苦心经营18年的但福德医院,带领其妹妹石菲比等20余人,离开九江,前往上海创办医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购买上海市制造局路的民房及近郊39亩荒地,扩建医院,附设护士、产科学校,同时还兴办中小学和孤儿院,倾尽全力,兴办教育事业。经过努力,一座座青砖绿瓦的楼房拔地而起,伯特利医院校舍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气度恢弘,雄伟壮观,既有海外的风格,又有中国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美玉(右)与胡遵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快,医院病床便由50张发展到100多张,每年住院病人约2000余人次。那时的上海正处在列强欺凌、军阀混战的局面,刚建立起来的医院、护校、产科学校,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炮弹的袭击和侵占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遵理把这些产业契约送到美国驻沪领事馆保存,并在伯特利医院内升起了美国国旗,保获产业,石美玉见状,十分气愤地对胡教士说:“仅挂美国国旗,不挂中国国旗,是不符合实际的。”她对领事馆的人员说:“要挂国旗,美国的国旗,中国的国旗都要挂!”在争论中,驻沪领事不得不采取一碗水端平的办法,把升起的美国国旗当即降下来,才平息此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山东爆发大灾荒,大批难民流入上海,石美玉到车站接回100名孤儿,将他们收养。她克服种种困难,建立了孤儿院,并附设小学和中学,培养人才。她和胡遵理在家中收养了36名贫困的孩子,为他们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成绩优异的还送出国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战胜利后,石美玉从香港回到上海,目睹伯特利医院、护校被炸,她带领医务人员节衣缩食,将每月薪金拿出1/10奉献出来,并把自己的首饰和值钱东西变卖,在颓垣断瓦的废墟上,恢复了制造局总医院和八仙桥分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伯特利医院,现改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毅市长亲自发聘书,聘请石美玉弟媳石成志继续担任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石美玉病逝于美国。石大医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爱国精神是永远不朽的。她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为救死扶伤的神圣医疗事业,终生不嫁,直到生命最后一息。</p><p class="ql-block">(注:图文综合网络​制作,致谢原作者。标题为编者添加。石良新)。</p>